基础会计课程与素质教育结合研讨

时间:2022-08-13 06:54:19

基础会计课程与素质教育结合研讨

当前职业教育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学生入学门槛低、水平参差不齐,文化功底薄弱。课堂教学要么是教师经常“独白”学生无应答,要么是台上你讲你的课,台下我唱我的戏,这的确为课堂教学出了一道难题。如何“对症下药”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为当前中等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现就这个问题仅从自己所教会计学科作粗浅探讨。

1《基础会计》课程的特点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教学中的一门入门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了会计学的基本原理,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突出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练运用各会计核算方法,为以后学习专业课程奠定坚实基础。《基础会计》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而且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

2素质教育对《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要求

我们在设计会计学专业培养方案中明确提出,会计学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会计岗位工作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及较高会计职业技术能力,毕业后能够较快地从事各种会计核算工作、直至担任主管会计的初、中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即职业会计专业教育必须以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为本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造就大批高水平、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其核心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有四层涵义:一是会计人员知识、技能和态度所形成的素质结构,它是完成具体任务的基础;二是这种素质结构总是与会计人员在完成特定具体任务时体现出来的;三是这种能力也是一种终身学习的能力,即会计人员对职业岗位变动的良好适应性和具体就业弹性,这种能力是现代社会劳动力市场、企业用工、劳动者个人的调整,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四是这种能力更是创新能力,这是一个人最具有价值的一种能力,也是中职会计教育最应关注的一种能力。

3目前《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3.1重理论,轻能力

尽管素质教育已经提了很多年,但是从目前落实的实际情况来看,素质教育的推行并不乐观。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存在这种现实的根源还是重理论轻能力导向的问题。受此影响,我国目前会计专业从课程设置上看,是以学科为中心的一个结构庞大的学科体系,强调学科的完整与系统,导致在课程编排上出现重理论课、轻实践课的倾向,使职教课程失去特色。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目前的教学基本是以理论课程为主,会计实践课程往往最多只开一年的学习时间,而珠算、点钞这些实际动手能力很强的课程却逐渐被忽略。

3.2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职业教育过程中各课程的考核形式往往是笔试,没有其他一些灵活的考核方式。然而,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来自中考的落榜生,这类学生学习自觉性相对较差,也缺乏自信心。在职业教育中继续沿用一成不变的笔试考核,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3课程设置模式过于传统,缺乏创新

近几年来,会计新业务不断涌现,我国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然而所用的教材不能及时与之配套,教学内容严重滞后,学校教学与会计工作岗位实务严重脱节。同时,现有专业主干课程在内容上还存在着相互割据、又过多重复等问题。

4《基础会计》课程融入素质教育的做法

4.1调动各种积极因素,让学生喜欢上课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言,乐其道。学生喜欢你这个老师,才会喜欢你的课。对于教师来说第一堂课,即第一印象特别重要。一个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开局好起好步可达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对于新学期第一堂课必须认真准备,精心设计。如基础会计课,除了吃透教材,还可将会计史适当地融入课内。如古代的“结绳记事”、“四柱清册”等,让学生理解古代是如何完成生产劳动中记录、计算的。在以后的上课过程中,教师还要运用“愉快教学法”感染学生,使学生始终保持对课程有着浓厚的兴趣。

4.2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应改变过去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教师将嚼烂的知识喂给学生,学生被动吸收的传统教学法。针对当前职业教育生源的素质,课堂教学必须摒弃“填鸭式”“、满堂灌”授课方式,教师应注意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互动,加强师生的交流,以“情趣教学法”来激活其思维,调动其兴趣。如讲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时,如果教师只是充当“二传手”将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不理解也就不感兴趣。而基础会计课关键的起入门作用的就是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如果学生不理解,面对经济业务、会计事项就会常常编制借贷对倒的分录。对此,教师可在教学中讲解完账户结构后会让学生思考,能否逆向思维做出规定:将资产期初余额、资产增加记在账户的贷方(右边),资产减少记在账户的借方(左边),而将权益期初余额、权益增加记在账户的借方(左边),权益减少记在账户的贷方(右边)。这样的引导会使学生产生兴趣。实践证明,通过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探究,提高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想学,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4.3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素质教育就是要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强调技能培养、岗位技能训练。因此课堂教学应采用讲清基本理论、概念,重实验、实训的实践教学法。如基础会计课讲清借贷记账法原理后,应让学生动手练编制简单的分录,在讲清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种类填制方法后,应发放记账凭证、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三栏式、数量金额式明细账给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练习过程中的错误。这样尽量压缩理论讲课时间,加大实验教学课时。当然这要求教师要注意把握理论讲解的度,不能变成教师讲几个要点后就让学生自己看书、自己练习的“放羊式”教学。

4.4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

传统上,《基础会计》课程的考核成绩由平时与期末两部分组成,一般各占二八或三七。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是:出勤率+作业成绩+课堂发言。然而,这些传统方式存在很大的缺陷。期末考试虽然比较综合,但是传统的题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试卷中对那些实践性、能动性强的内容无法反映,只有回避。因此,学生只要到临考时突击一下,考试成绩一般比较理想,这种形式的考试只是注重学生会计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为此,有必要就传统的考核制度改革。

作为会计学专业的学生,走向社会后更多地是从事会计的实际工作,而会计的实际工作就是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因此,在《基础会计》课程考试题目的设计中要相应增加这类题目。比如考题中增加:记账凭证、账簿和会计报表项目(完全按照现实实际会计工作的格式设计)。而评分标准通过以上题目的设计,将会计工作的流程:证一账一表充分体现出来,不仅考查了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点的掌握,而且考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从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看,效果十分良好。

上一篇:节能减排在基础教育中运用 下一篇:SSE在动物医学临床课教学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