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课上多媒体运用带来的异常效果

时间:2022-08-12 10:54:16

品德课上多媒体运用带来的异常效果

摘 要:多媒体的运用,能以情境激感。恰当运用电教手段就可以起到变复杂为简单,画龙点睛,水到渠成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技术;多媒体;情境激发;视频信息

我从事《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已经五年多了,在这五年里,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要想提高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必须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如:多媒体能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信息等众多信息集于一体,能在视觉、听觉上产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的动机。多媒体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静态的知识形象化,无序的内容系统化,使枯燥的哲学理论不在枯燥,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记忆。例如: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不能忘记的屈辱》一课中,我利用图片视觉冲击加强感性认识,图片展示形象,直观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的参与认知活动;是学生真真切切的得到了巨大的视觉冲击。获得直观感受。在了解了香港被侵占的历史后,学生只有表面的认识,这时我利用幻灯片放映出一张张历史的画面,灰蒙蒙的旧照片上显示着一个个历史的人物,那一张张浸染耻辱的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那一个个在殖民者统治下生活的中华儿女,看看这些图片,想想那段历史,每个学生都感受了祖国曾经的落后,遭受到的打击、耻辱,每个学生都沉默了,我知道这些图片已经烙入了学生的心中,在了解回归的历史后对于现在的香港,我同样又采用了最简单的幻灯片放映,迷人的夜景,高耸的大厦……伴随着《东方之珠》音乐的想起,学生再一次被征服了,陶醉了。我想没有任何语言可以如此直接简单的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感受。

多媒体的运用,能以情境激感。如上《保护环境》一课时,教师先演示课件,播放人们在地球上辛勤地劳动,愉快地工作,幸福地生活着的情景,此情境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后,引发思考:为什么“地球是人类唯一的生存家园?”先让学生结合教材上的插图和文字找答案,然后,教师又播放地球上美丽,生机勃勃的景色,配以激情的旁白,正当学生遨遨在美丽的青山碧山之间,如痴如醉时,教师随着演示地球遭到严重污染的画面“被污染的小河”鱼儿打着伞挡住人们往河里乱扔的酒瓶、鞋子、垃圾等杂物,教师讲述这条河原先是多么清澈美丽的,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前后两种情境的设置,激起强大的反思,学生在强烈的震惊中激起大脑皮层神经的兴奋,燃起强烈的求知欲望的火花,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环境刻不容缓”的强力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美丽家园——地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爱护动物、爱护家园的情感及责任心。

所以,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普及,优化了教学手段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密度,唤起了儿童学习的兴趣,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有限,生活经验不足,对有些陌生的知识缺乏感性认识,那么,在教学的关键之处,恰当运用电教手段就可以起到变复杂为简单,画龙点睛,水到渠成的效果。

但有的时候我还在以我的想法带替学生的思考,自己的教学思路还不够开阔,没有多渠道收集资料、信息,现代化教学技术掌握的不太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打铁先要自身硬”,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

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老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的做到:

(1)坚持学习。不但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

(2)勇于反思。老师不但要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要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品社学科教学的规律和方法,有效的推行素质教育。

多媒体的运用带来的奇异和良好的效果不仅令我教学热情不断提高,对学生的教育和启示更是美不胜收的。我决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加强理论修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上一篇:浅谈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 下一篇: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谈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