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概念的界定问题

时间:2022-08-12 08:20:19

武术概念的界定问题

写中国武术史,首先是把所要写的对象搞清楚,即中国武术是什么?

《中国武术史》,通篇没有给中国武术下一个定义。然而,我们从其开头的几章中看出,它把武术史定义在人与自然搏斗和古代战争的这个体系上。这是《中国武术史》从根本上犯的全局性错误。

给武术定义,不能脱离武术的社会功能和武术的自身特质。因此,必须研究社会对武术的需要,研究武术自身技术和理论的发生、完善及形成的历史过程。除了研究其一般性,更重要的是研究它的特殊性。例如,搏斗是武术的一般性品质。然而,搏斗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存在于多种行为之中:可以是狩猎,可以是战争;可以是集团行为,也可以是个体行为等等。不能说这都是武术。要弄清楚武术是什么,就要研究它的特殊性品质。一个首要条件,你得学习中国的传统武术,掌握传统武术,你得知道武术是干什么用的。否则会有很多问题弄不清楚,或理解得很肤浅,甚至带有偏见。

没有传统武术的修养,避免不了用西方体育理论研究中国武术,也就免不了偏见,一个最根本的偏见就是批评传统武术不“科学”。“科学”成了鞭笞中国传统武术的一根大棒。

没有传统武术功底,就是外行,不可能对武术的源流、特点、传承、技法演变、理论内涵、社会实践一系列问题有实在的认识。例如:枪术古谱有“大门”、“小门”,这样的术语是什么意思?不知道;又如“抬头不见低头见”,又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如何去写枪术史?

《中国武术史》对已经浮在面上的武术史料,如《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中“越女剑法”的描写,说:“越女所讲这番剑术理论,带着几分神秘色彩与夸张笔调,但其总的精神阐明剑术的基本原理,强调先静后动,静中求动,动静结合。用阴阳开合来说明进退攻守,既高度灵活敏捷,而又从容镇静。她高度概括了斗剑经验。”《中国武术史》的这段文字,完全脱离《吴越春秋》的史料记载的内容,成为空话。为了揭示,不妨把《吴越春秋》的原文录出:“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道有门户,亦有阴阳。开门闭户,阴衰阳兴。凡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仪;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布形候气,为神俱往;杳之若日,偏如腾兔;追形逐影,光若佛彷;呼吸往来,不及法禁;纵横逆顺,直复不闻。斯道者,一人当百,百人当万。”这段是古代文字书籍中少见的系统描述剑术的理论和技法的记载,非常珍贵,较那些只言片语价值高得多。对这段重要的武术史料,编写武术史,必须下大力气考证。考证的内容,应该有这样一些:

首先是史料的可靠性,不是越女这个故事是否有这么回事,乃是这段剑术描述是否为吴越时代的实际情况。

第二,该时期剑术的技术状况和理论水准。对此,不能像《中国武术史》那样空谈,也不能用“神秘”、“夸张”,把实际内容绕过去。例如文中“布形候气,与神俱往”、“呼吸往来,不及法禁”是什么意思?对中国剑术没有深邃的造诣,是无法搞清楚的。

第三,“越女剑法”在武术史的剑术史上,处在什么发展阶段上?

第四,在技击理论上,以太极阴阳学说为指导,这是最早的文献之一,明确提出“阴阳”。

第五,这是迄今发现的古代最完整的剑术体系。

总之,《中国武术史》在史学的角度上,对这一重大武术史料并没有做多少挖掘,史学观念显得十分淡薄。

武术是什么?《中国武术史》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却把武术拉到原始社会的狩猎和史前社会的战争中去。这是不正确的。《中国武术史》所以这样说,非常明显,它把武术定义为“搏斗”,不论谁与谁斗?怎么斗?都是“武术”。它认为人与兽斗,以及原始部落之间的争斗,都是“武术”或“武术”的萌芽。我们说,武术是有史之后的产物,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社会需要而产生的事物。不能仅凭臆测,就把武术拉到史前的原始社会去。若是这样,今天的科学发明就都可以扯到原始社会去,甚至古猿人时代。这没有任何意义。

武术是社会发展到了对它有了需求的时候产生的。

我们认为,武术的生存时空,非侠即盗。“侠以武犯禁”(《韩非子・五蠹》)。这里的“武”才是社会公认的武术,所以侠称“武侠”。侠被帝王天子看作是“蛀虫”,所以历代统治者禁武。《武术史》说清代“禁教,不禁拳”,是不符合史实的。清代禁教,实际上就是禁武(拳)。以“义和拳”为例,慈禧利用义和拳,企图挽救清朝的残命,失败后立即大肆捕杀所谓拳匪。当时北方之武术精英,几乎被杀绝。中国武术受到灭绝性的摧残。这是中国武术史中的一幕惨痛的篇章。《中国武术史》反而美化清廷,歌颂之,是非常错误的。

侠的对立面是盗。盗与侠在武术的范畴内地位是相同的,占山为王、打家劫舍为盗;保镖护院、捕盗拿贼为侠。他们都需要武术,所以均习练武术。侠、盗的行为均属个体,所以他们所习之武,技术上是个体搏斗之术。侠与盗均为统治阶级所不容,所以武术也为历代统治者不容,不允许民间习练武术。认为这对社会安定构成威胁,直接危及统治者的统治地位。民间习武,既针对盗,亦针对侠,侠盗本无严格的界限,侠可为盗,盗亦行侠。

武术是应社会上个体搏击行为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技击术,是人对人的技击术。这是武术的共性,无论古今中外都是共同的。中国武术,是在中国的人文、历史和地理环境中产生的。这是武术的特殊性。所以,中国的拳术绝对与西方拳击不同,中国的剑法也绝对与西方的击剑和日本的剑道不同。

武术的个体特征是很突出的,即“单打独斗”。武术的假想目标是对一个人,而不是对一个群体,其招式都是对付一个人的。

武术的社会需要,可以概括如下:

1、侠客行侠仗义 ;

2、盗匪打家劫舍;

3、富户看家护院、保镖;

4、官府捕盗拿贼;

5、江湖三教九流自保;

6、僧道修炼;

7、帝王自卫防身;

8、刺客行刺;

9、拳师传授武术。

《中国武术史》认为,武术起源于原始人类与自然的斗争、狩猎、原始战争;在后续的章节中,把军事与武术混为一谈,用大量篇幅反复地书写各历史朝代的军事制度、兵器、武举制度、士兵训练、兵书等等,向人们灌输错误的武术概念。

原始人与自然的斗争方面极广,包含获取食物、居住、衣着、自卫、改造生存环境等等。狩猎和对付野兽袭击,仅为其中一部分。然而,人之所以与兽不同,即人是高级动物,人与兽斗,不是像野兽一样,凭着体力和本能,用拳打脚踢、牙咬头撞,乃是使用器具,利用智慧与之斗争,诸如用棍棒、石刀、石斧、石矛、绳索、弓箭、陷阱。狩猎则包含调查(寻踪)、引诱(设饵)、设陷、围捕、追杀等一系列的行为。

《中国武术史》热衷于人与野兽的“单打独斗”。在第2页写道:“早在旧石器时代,人们在与禽兽的争斗中,必须逐渐形成奔跑、跳跃、闪躲、滚翻、拳打、脚踢等等技能。”请问:这是人吗?完全是一幅兽与兽斗的场面。说是“之斗”,纯属虚构。这样斗,以人力对付猛兽,十个人必有十个为虎狼之类所食。《中国武术史》所以这样写,其主观用意是把之斗与武术中的拳脚搅到一起。其根本错误是没搞清武术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中国武术史》列举了许多荒诞的“相搏”的例子,说殷纣王“材力过人,人格猛兽”、“夏桀殷纣,手搏豺狼,足追驷马,勇非微也。”“ 晋人有冯妇,善搏虎。”第16至17页说:“《诗经・大叔于田》描绘了郑庄公之弟共叔段‘袒裼暴虎,献于公所’,注曰:‘袒裼,肉袒也。暴,空手搏虎也。’说他竟肉袒徒手地击毙了猛虎。”不厌其烦地举述人赤手空拳地与猛兽相斗的“例子”。须知,武术的拳脚是打人的,不是斗兽的。武术之源不是猎兽。

《中国武术史》的另一个大错误,是混淆古代战争与武术的区别。中国历史上的战争不计其数。战场上是排大阵,对大敌的集团冲锋,在战场上厮杀是有前无后,一排上去,一排倒下,再上去一排。明戚继光《纪效新书》指出:“开大阵,对大敌,比场中较艺,擒捕小贼不同。堂堂之阵,千百人列队而前,勇者不得先,怯者不得后。丛枪戳来,丛枪戳去,敌刀砍来,乱刀还他,只是一齐拥进,转手皆难,焉能容得左右跳动!一人回头,大众同疑;一人转移寸步,大众亦要夺心,焉能容得或进或退。”同书卷第十四〈拳经捷要篇〉注:“此艺不甚预于兵,能有余力,则亦武门当所习。但众之不能强者,亦听其所便耳。于是以此为诸篇之末,第十四。”正文写道:“拳法似无预大战之技,然活动手足,惯勤肢体,此为初学放艺之门也。故存于后,以备一家。”这里把兵家、战争、战场与武术的区别讲得一清二楚。

对此不难看出武术与战争的区别,有以下几点:

第一,武术不是开大阵对大敌之技,乃是一人敌,单打独斗之艺。

第二,武术不以战阵团队为行动单位,乃以个人为行动单位。

第三,武术不似集团冲锋,有前无后,万人一令;乃是个人打斗,防线四面八方,自以为是,无人号令,生杀皆个人行为,不对任何人负责,人亦不为其负责。

第四,战争中,士兵的操练仅为简单的几式劈、砍、刺杀,反复操练,一仗下来,大量伤亡在疆场,要迅速补充兵员;所以士兵训练要速效,几天操练演阵,就能上战场。而武术非一时之用,三年不成,十年大进,耄耋达神明之境,这不为战争所容。功夫在战场上不得其用。

第五,开大阵对大敌,强调勇,不怕死,置之死地而后生;“生”非指个别士兵之生死,乃战斗之胜利。反之,武术则以个人之生死为搏斗之结局,所以武术的生死观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第六,战场杀敌,枪止一枪,刀止一刀,斩敌首级,体力在此至关重要。战场不需老弱之兵,技术服从武术,武术服从战略,强调主帅之指挥,此曰:“兵法”,而非拳理、剑理或刀枪之谱。《太极拳论》的“耄耋可卫众”,在战场上就不是真理。

第七,战争和武术有不同的道德标准。战争行为服从于取得战争的胜利,对敌军没有仁慈可言。武术讲“武德”,少伤人,少杀戮,得饶人处且饶人。

基于以上各点,武术的概念应该是:

1、武术是单人御敌(基本上是对抗一个人)的技击术(徒手或使用古代冷兵器),是社会发展到相当高级阶段的产物,是理论内涵深邃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技法体现原理的文化现象。

2、武术有巧妙的搏击方法,即所谓“招”。

3、武术行为空间是全方位,没有战线,没有安全的后方,所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4、武术是独立的个人行为,不受他人号令。

5、武术的高级阶段是一种高尚的道德修炼和艺术追求。

武术与士兵操练是不同的两种搏击系统,有其各自的思想体系、理论系统、技击方法、行为空间、游戏规则和道德标准。《中国武术史》把两者混为一谈,以兵书代武术史,是原则性和学术性的严重错误。

上一篇:“圆”是太极拳动作的根本 下一篇:自然门绝传“神打”技法:鸦雀步与内圈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