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辩证施治小儿腹泻128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08-12 05:53:45

中医辩证施治小儿腹泻128例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 观察对小儿腹泻进行中医辨证施治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28例患儿根据中医辩证采取对应的中药汤剂进行内服治疗。结果 128例患儿中,痊愈72例,显效27例,有效2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3.8%。结论 中医辨证施治小儿腹泻效果明显。

关键词:腹泻;小儿;辩证施治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多发于6个月~2岁小儿,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性状改变何次数增多,具体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严重的可危及患儿生命。我科在临床上针对小儿腹泻采取中医辨证施治,临床效果明显。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7月~2013年9月在我科住院的腹泻患儿128例,其中男性73例,女性55例;年龄3个月~7岁,平均年龄1.7岁;病程1 d~17 w,平均9.1 d;其中无明显脱水者64例,轻度脱水者59例,中度5例;中医分型乳食内伤33例,风寒外束27例,湿热内蕴27例,脾失健运24例,脾肾阳虚17例。所以患儿均符合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中医辩证,并根据证型进行治疗。

1.2.1乳食内伤 临床表现:患儿不思食、食欲差、口臭,多哭闹,腹胀满,腹部按诊抵手,大便酸臭,小便黄,夜眠差,舌红,苔黄腻,脉滑实。治则:利小便而实大便,消食导滞。处方以平胃散合五苓散加减,方药如下:麦芽12 g、茯苓10 g、厚朴12 g、山楂12 g、陈皮9 g、防风6 g、猪苓9 g、泽泻9 g、白术12 g、甘草6 g、桂枝9 g、法半夏3 g、神曲12 g。

1.2.2风寒外束 临床表现:患儿发热,或伴有咳嗽、流涕,大便清稀或完谷不化,腹部触诊柔软,肠鸣明显,舌质淡红,苔白,脉浮紧。治则:解表散寒,健脾温中。处方以藿香正气散合理中丸加减,方药如下:藿香9 g、白芷9 g、桔梗12 g、厚朴9 g、陈皮12 g、桂枝6 g、甘草3 g、党参12 g、茯苓12 g、干姜6 g、白术12 g。

1.2.3湿热内蕴 临床表现:患儿大便臭秽,伴有粘液,频繁喝水,小便黄,或伴发热、烦躁,口唇发干,舌红苔苔黄腻脉滑数。治则:清热祛湿,行气止痛。处方以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治疗,方药如下:葛根12 g、黄芩6 g、黄连6 g、甘草6 g、淡竹叶6 g、枳壳12 g、香附9 g、滑石12 g、白芍12 g。

1.2.4脾失健运 临床表现:患儿纳食差,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口唇发白,大便呈稀水样,舌淡,苔白脉弱无力。治则:健脾止泻。处方以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方药如下:扁豆6 g、白术12 g、茯苓12 g、甘草6 g、桔梗9 g、莲子6 g、党参12 g、砂仁9 g、山药12 g、薏苡仁12 g。

1.2.5脾肾阳虚 临床表现:患儿腹痛,腹部触诊有抵触感,面色恍白,怕冷,畏寒,吃生冷腹泻加重,四肢发凉,大便完谷不化,舌淡,苔白脉微弱。治则:温阳益气止泻。处方以肾气丸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方药如下:熟地12 g、山药12 g、枣皮12 g、泽泻9 g、茯苓9 g、黑附子6 g、黄芪15 g、党参15 g、白术10 g、炙甘草9 g、当归10 g、陈皮6 g、升麻6 g、柴胡12 g、生姜9片、大枣6枚。

1.3疗效判定 对治疗效果参照1998年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通过的急性腹泻的疗效判定标准进行判定[1]。

2结果

128例患儿中,痊愈72例,显效27例,有效21例,无效8 例,总有效率93. 8%。疗程2~27 d,平均为5.3 d,且未见明显并发症。

3讨论

小儿腹泻发病的原因比较多,主要分为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其中感染因素主要包括消化道内感染、消化道外感染 、滥用抗生素所致的肠道菌群紊乱,非感染因素主要有婴儿胃肠道发育不够成熟,酶的活性较低,但营养需要相对地多,胃肠道负担重;婴儿时期神经、内分泌、循环系统及肝、肾功能发育均未成熟,调节机能较差;婴儿免疫功能也不完善;饮食因素、不耐受碳水化物、食物过敏、药物影响等。本病严重的可以导致消化道外感染、鹅口疮、中毒性肝炎、营养不良和维生素缺乏、急性肾功能衰竭、中毒性肠麻痹、肠出血、肠穿孔、肠套叠和胃扩张等,所以临床上要早发现,早期给予积极有效地治疗是治愈的关键。

小儿腹泻属于中医"泄泻"范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湿胜则濡泄",《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曰:"小儿胃肠嫩弱,因解脱逢风冷乳食不消而变生吐利也",《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吐泻论》曰:"皆由脾胃弱,乳哺不调,风寒暑湿,邪干于正所致也",《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指出:"小儿泄泻认须清,伤乳停食冷热惊,脏寒脾虚飨水泻,分消温补治宜精",《幼幼集成.泄泻证治》"夫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脾健胃和,则水谷腐化,而为气血以行营卫。若饮食失节,寒温不调,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泻利作矣"。由此可见小儿腹泻的病因主要为外感六淫、饮食内伤、脾胃虚弱,病机主要是脾胃运化失常,分清别浊功能受损,清浊相干,并走于大肠。本观察中中医辩证施治小儿腹泻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组委会.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

上一篇:院前急救护理的风险因素分析与探讨 下一篇: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初发2型糖尿病血管内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