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让作文灵性飞扬

时间:2022-08-12 02:12:25

对话,让作文灵性飞扬

摘要:作文首先是一种需要,是一种对话的需要。这种对话是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后产生的精神诉求,他们需要运用语言把自己的生活抒写出来,他们需要把自己的思想发表出来,需要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需要把自己的观点展示出来。当作文成为一种对话时,昭示着民主平等,关注着主体介入,意味着“沟通合作”,凸显着“创造生成”。

关键词:对话 主体 生成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新课程功能强调的是促进作为完整的生命体的健康和可持续性发展,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被放在同等重要甚至后者更为重要的位置上。在这种充满人文关怀的课程功能指引下,作文与作文教学的本义也一次次在重新审视中被凸显出来:习作与人的思想感情,与人的精神和心灵,与人的生命和生活是不可剥离的,习作不仅关注学生的语言文字基本功,还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和精神世界。

案例:

今天星期三,又到了作文课。由于课文《说勤奋》(苏教版第七册)没有教完,我想利用其中的一节课将课文学完,再用剩下的一节课修改上次写的一篇作文。于是课前便在黑板上将课题及相关的内容板书下来。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纷纷走进教室。本来应该静息的,可有人看到黑板上写的课文题目便问道:

“刘老师,上不上作文啊?”还有人在嘀咕:今天的作文课怎么变成了语文课了?

还未等我开腔,教室里有几个人就开始大声责问起来:“为什么不上作文课?”

“我抗议!”竟然有人这样叫起来,还有很多人跟着起哄。

顿时教室里像炸开了锅一样,各种声音此起彼伏,甚至敲起了桌子,嘴里还在说:“我抗议!我要上作文课!”

看到此情景,我真是又好气又好笑,还有点高兴。本学期以来,我的作文课都是上的作文,今天偶尔改一下,仅仅是借用一节课,又怎么啦?怎么引起了这么大的“民愤”呢?不过看到大家这么爱写作文,我内心还是很有点儿沾沾自喜的。

我让他们发泄了一会儿,示意大家安静下来。“我今天没有说不写作文,只不过先用这节课将课文学完了,再写,不行吗?”我还未解释好,下面的抗议声又来了:“不行!我们这节课就要写作文!”我想,我不能这么就妥协,上语文课还是上作文课呢?我沉思了一下,“那你们能不能讲几个理由,说服我不上语文而上作文课?”

大家一听,愣住了,教室里马上安静了下来。我一看,有些得意,看你们怎么说?

这时小佳高高地举起了手,我示意她先说。“刘老师,我喜欢上作文课,经常写可以提高我的作文水平。”

我摇摇头,“这是什么理由?你喜欢,不见得别人喜欢!”小佳失望地坐了下去,可下面马上有人附和:“我们都喜欢!”

“这理由不好!还有谁?”我提高了声度。

后面的小雯也举起了手,“刘老师,我喜欢写作文,写作文很快乐!”她似乎有些动情了。

“嗯,写作文是件快乐的事,我同意。可是你们现在快乐了,我的课上不完,我能快乐吗?”小雯看着我,垂头丧气地坐了下去。同学们也似乎着急起来,轻声地商量着什么。

这时班上平时写作文比较好的王天一同学站起来说:“刘老师,我很爱作文课。我们盼星星、盼月亮,盼来了作文课,连第一课的数学课似乎都有点度日如年,哪知等来的却是语文课。你这样做太让我们伤心了!”虽然夸张,但却是真情流露。

“有点道理,我还真想改变主意了。不过我还想听听其他人的意见。”刚刚要响起的欢呼声又变成了“唉”的叹息声。

这时候聪明但平时做事懒散的小力站起来,不紧不慢的说:“刘老师,这节课本来就是作文课,你可不能随便改成语文课啊!”

怎么着?想威胁我?还未等我回击,班长小蓉直接站起来对我说:“刘老师,我们想上作文课,因为我们爱写作文,写作文很快乐。如果你改成了语文课,我们大家就不快乐了,你上的语文课也就没人听!还不如不上。”

厉害!到底是班长,很会说话,既有讨老师欢心之意,又有威胁之意。不过说的倒是实情。

看来我得见好就收,于是连连点头,“这条理由我欣赏。这样吧,这节课还上作文。”

“耶!”下面终于传来一阵阵欢呼声。“不过作文的内容得改一下,改成写刚才你们争取上作文课的内容。行不行?”

“好!”大家异口同声地叫道,听得出言语之中洋溢着一种胜利的喜悦。

“你们觉得今天这作文可以怎么写?”

“可以先写写我们怎么盼望作文课的心情。”小何抢着说。

“还可以写写同学们发现作文课改了,大家纷纷抗议的情景。”

“还可以写师生舌战,我们用理由说服老师的过程。”

“你们准备给作文拟一个什么题目呢?”

“作文课上的风波。”李荣融一本正经地说。

“一堂抗议来的作文课。”蒋致远刚才的声音最大,这个题目也许是他的感受。

“师生舌战。”

课后,小睿跑过来悄悄地问笔者:“刘老师,今天的作文课上的事是不是你设计好了故意逗我们的?”笔者笑了笑,说:“怎么说呢?不是,也是。既然大家都要写作文,我只有顺民意了。”

本来这节作文课笔者是想用来上语文课的,可看到大家写作的热情那么高,便灵机一动,让学生说说喜欢写作的理由,刚开始想难为一下大家,好让他们知难而退,哪知学生们说的理由非常好,让笔者很感动,笔者觉得这也正好给大家提供了一个作文素材。这件事大家耳闻目睹了,且有自己的感受,这时的作文能真正回到他们的生活,成为他们的一种需要,让他们再写出来,作文会更具真情实感。

学生习作选登:

作文课上的风波

葛何

“叮零零,叮零零……”上课的铃声响了,令我盼望了一个星期的作文课终于到了。我兴高采烈地走进教室。可我看见老师正在黑板上课文题目,便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想,今天作文课,老师写课文题目干嘛呢?一个小问号迅速从我的脑海中闪过。

我刚回到座位坐下,刘老师就说:“今天这堂作文课改为语文课。”

这消息使教室里的空气顿时凝固了,大家都愣在了那里。马上就有人开始用手敲桌子,有的竟然大喊:“抗议!抗议!”教室里乱成了一团。

刘老师看着我们,等待了一会儿,然后示意我们静下来。他说:“我只用这一节课讲完了课文,第三节还上作文课,不行吗?”

“不行!不行!”大家叫道。有人说一节课来不及。

见到这情景,刘老师沉思了一下,然后说:“既然你们想上作文课,就得说一个令我心服口服的理由。”

大家想了想,有几个人讲述了自己的理由,可是老师都不满意,我们都有些垂头丧气了。这时,学习委员王天一举手说:“刘老师,我很爱作文课。这堂作文课是我们盼月亮、盼星星盼来的,上第一堂数学课我们都觉得度日如年。你现在不上作文课了,太让我们伤心了。”

刘老师满面笑容的说:“虽然夸张了一点,但说得有些让我动心了。我还想听听别人的理由。”只见班长汤蓉站起来说:“刘老师,我们写作文是快乐的。你如果

不让我们写作文,我们就不快乐。那我们语文课也就听不进去了,还不如不上!”

“这条理由我欣赏。这节课还上作文吧。”刘老师似乎有些无可奈何地说。

听了这话,大家又蹦又跳,还有的人又敲起了桌子,说:“抗议成功了!抗议成功了!”

不知道这是不是刘老师设计好了的?

反思:

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什么是作文?笔者认为作文首先是一种需要,是一种对话的需要。这种对话是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后产生的精神诉求,他们需要运用语言把自己的生活抒写出来,他们需要把自己的思想发表出来,需要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需要把自己的观点展示出来。当作文成为一种对话时,学生的思维也就变得灵动,这样的作文就能回归到本真状态,其展示的是学生自己的想法,传输的是学生自己的心声,流淌的是学生自己的情感,作文自然而然就能写好了,作文内容也就变得鲜活、丰富,具有了个性,多元性,写作的过程就会成为学生语言建构和精神滋养的过程。

余秋雨先生说过,作文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与沟通”。让作文成为一种对话,可以冲破传统作文的束缚,给学生带来一块自由交流的空间,一方能倾吐真情的净土,一片灿烂的天空。学生需要的作文,实际上是一种对话的生命过程。因此,笔者认为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作文应是一种对话的过程。这种过程是师生间以一种真正的民主、对等、融洽的关系为纽带,以鲜活的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内容,使他们思维灵动,个性舒展,愉快地表达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情实感,富有创造性的完成了写作内容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一起分享快乐的朋友,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人性获得解放,写作的个性地到张扬,他们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也得到了充实与丰富。

作为课堂教学的新形态,对话,让作文灵性飞扬。

一、昭示着民主平等

学生作文,就是写自己的思考和认识,说明白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只有这样他们才不感到紧张,才会说真话,才会把表达当作一种精神诉求,乐意诉求,才会把作文当作自我创造的过程。教学中,只有在平等、民主的前提下,师生双方才能敞开心扉,进行互动交流。学生和教师一样,有独立的人格,有自由的意志,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有表达自己的空间。教师和学生都充当了对话中的一个角色,共同参与在教学活动中,这种平等、民主和信任唤醒了学生们的自主意识,激发了他们参与作文的热情,课堂中的发言格外激烈。这样的作文教学过程也会成为教师追求与学生人格对等、精神相遇、心灵交融的过程。

二、关注着主体介入

写作是一个过程,是学生参与创造的体验过程。传统的作文教学,教师和学生是以教学内容为中介“我教你写”的“一言堂”局面。而对话式作文则不同,对话意味着对话双方不仅作为认知主体更作为有思想有感情的生命体主动投入,充分展开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相互悦纳。主体介入的对话式作文,注重了学生写作动机与兴趣的激发,使学生变得愿意写作、爱写作,使作文变成学生主动观察生活、认识社会和表达自我的过程,作文也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至上的纯认知活动,更是凸现师生主体精神、生命价值的生命活动,使之有机地融入了学生的生命中,成为学生的一种倾诉需求和表达的发展需要。

三、意味着“沟通合作”

真正的教学不是为谁的教学,也不是关于谁的教学,而是学生必须参与到教学的形成过程中。让作文成为对话,学生能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面参与,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传统的作文教学是师说生写,是一种单一的传递过程,而对话式作文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他们通过多向多维的沟通合作,交往互动,如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使作文成为自己将真切的生活体验同他人交流共享的一种方式。对话式作文教学以沟通合作为生态条件,对话双方就写作内容进行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使作文过程变成彼此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丰富多彩的生活意义的合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话双方进行着多元化的沟通互动,让个性充分发展,他们在智慧的砥砺和碰撞中就能获得精神的享受。

四、凸显着“创造生成”

北师大教授刘锡庆指出:作文教学的目的何在?在于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把作文主题的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即鲜活的强悍的“生命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建构主义认为,“对话性沟通了单纯意义的传递,具有重新建构意义、生成意义的功能。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识,被他人的视点唤起了,这样就可能产生新的思想。在与他人的对话中,正是出现了与自己完全不同的见解,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对话作文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就作文内容进行平等的交流,真诚的沟通,互相借鉴,互相吸收,互相补充,学生能“不拘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进行自由表达,自由放飞心灵,作文教学过程具有了创造性、生成性,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器”,而成为知识的“发生器”,他们在对话中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相互营养、相互生成,作文教学涌动着生命的灵性,迸射创新的火花,在这个过程中生成的习作更具有价值。

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潜能的时空。当作文成为一种对话时,我们师生也能创造作文教学的奇迹,“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能不断唤醒学生作文的潜能,让作文灵性涌动,使作文教学过程成为“可以预约的精彩”,让作文成为一种精神家园。

上一篇:唐诗给学生的习作插上“翅膀” 下一篇:在快乐中绘画诗\改写诗\仿写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