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给学生的习作插上“翅膀”

时间:2022-10-02 10:02:19

唐诗给学生的习作插上“翅膀”

小学语文课本中精心挑选的古诗文无论在思想上、内容上都堪称典范,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学生的成长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唐诗,取材多来源于日常生活,内容丰富,注重细节描写。其富有浪漫情怀和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也极有可取之处。参与了“读经典学作文”的课题研讨活动后,更深切地感受到经典的魅力。唐诗就像是一对飞天的翅膀,在我们面临着作文难的问题时,不妨回头看看祖先给我们留下的经典,从唐诗中获取写作的精髓,让唐诗带着孩子们飞起来。

一、来源日常生活,让学生茅塞顿开

学生写作文常常犯愁,原因之一就是不知道可以写什么,也觉得没有什么好写。这是因为学生不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事物,对事物的变化不敏感,长期处在无意识的状态之中。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在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选择了李峤的《风》。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常存在于我们身边,却不被学生所注意。这首诗别具一格,主题是咏风,每句也都在写风,通过写不同场合风的力量和作用来描述风。它像谜语,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学生茅塞顿开――原来风也可以作为写作的材料呀!孟郊的《游子吟》,则是一首赞颂母爱的千古佳作。元稹的“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用明白如话的语言表达了对的赞颂。唐诗的选材都来源于生活,学习不同选材的唐诗,让学生从诗篇中描写的内容想到我们身边生活中的事物,从而明白作文有很多内容可写,可以写“春天来了,花儿开了”之类的自然景物,也可以写“我明明有理,为什么却变成了没理了呢?”之类的心情故事,还可以写“爸爸最棒了,他是我的偶像。”之类的人物写真……这些眼见、耳闻及感受,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还有什么写不出来呢?这正如语文教育专家刘国正先生所说:“生活是写作之源,写作是生活之翼”,学生有了生活这个大资料库,写作就不是难事。

二、注重细节描写,让学生言之有物

学生明确了可写的内容,但紧接着又一个问题出现了:怎样把文章写具体呢?笔者请来唐诗这位“老师”教孩子们写作文。

相传《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所写。我想我们现在的七岁孩童在看到大白鹅时,应该也会大呼:“鹅,鹅,鹅!”不同的是,如果写下来的话,现在的孩子大多只会记录一句:“今天,我看见了一只大白鹅。”而骆宾王却抓住了鹅的白毛、红掌,鹅所在的环境――绿水、清波,写出了鹅的美丽:同时抓住了鹅的神态动作:向、歌、浮、拨,把一群白鹅在水中嬉戏呜叫的悠然神态刻画了出来。我想,虽是短短的十八个字,却是一篇绝好的状物文章的范例呀!于是,我布置学生根据古诗扩写,提醒他们注意以上所提到的细节。学生的表现真是让人吃惊!有学生写到:夏天到了,池塘里的荷花开了。小朋友们相约来看荷花。突然,有人喊道:“鹅,鹅,鹅!”大家向池塘中间看去,只见一只只白鹅在水中悠闲地游着。洁白的羽毛漂浮在水面上,红红的鹅掌划动着清清的绿波。时不时还伸长了脖子,朝着天空大声地歌唱。

再如学生读《小儿垂钓》时,引导他们抓住诗中小孩的外貌、动作,揣摩孩子的心理,体会叙事过程中细节的描写。经过此次教学,学生在遇到叙事类的作文时,不再是记流水账了,他们已经清楚应该抓住细节写作文了。学生在唐诗这样的“好老师”的教导下,学会把文章写具体,本来就不是难事。

三、盛满浪漫情怀,让学生修辞得法

好的文章之所以能吸引读者,除了有好的材料和具体的内容外,是因为作者经常会使用一些写作技巧使他想表达的内容更形象生动。指导学生写作文,修辞手法的运用也是必不可少的。

唐诗气势恢宏,盛满着浪漫主义的情怀,其中有大量的作品使用了修辞手法,如《咏柳》中把柳条比作绿丝带,而“剪刀”一词把缀满枝条的尖尖细叶具体形象地写了出来。《望庐山瀑布》一诗中,诗人李白更是大胆想象,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写出了瀑布的一泻而下,声如惊雷。大量的背诵唐诗,改写唐诗,使学生在吟诵中体会到修辞的作用,在改写中学会运用修辞,从而逐渐地提高了习作水平,写出形象生动、耐人寻味的文章来。

我在教学《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一诗时,指导学生抓住繁花、蝴蝶、黄莺等事物做景物片段练习。一位学生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描绘出一幅鲜花盛开、彩蝶飞舞、燕语莺声的春日美景:在这迷人的春天,诗人杜甫走在黄四娘家那小小的茅草屋前的小道上。路边,姹紫嫣红的花儿伸着修长的脖子,张望着这美丽的春天。它们可真“自私”呀,只顾着自己的生长,却毫不在意自己和伙伴们早已把这小路铺成了一条大花毯子了。花儿太多太密了,把嫩绿的枝条都压弯了。两只蝴蝶还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迟迟不肯离去。在那小茅屋两侧的柳树上,两三只可爱的黄莺停在树梢休息,嘴里却还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

四、长于直抒胸臆,让学生朴文达意

语文教师常常会发现,有些孩子写作文要编、要造,形成了时下最令人担忧的作假文现象。为什么学生不能写出自己所想,而要去编造呢?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我们的作文教学中过分强调写作内容的新颖、写作技巧的使用,学生无法适从,反而不知如何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让我们看看一千多年前的唐诗吧!孟浩然的《春晓》,全诗以诗人的切身感受而发,又以诗人的切身感受而结束。读着诗句,我们仿佛看到一个刚刚睡醒,似乎还伸了个懒腰的人,躺在温暖的床上,静静地听着屋外的鸟鸣,回想昨夜的风雨声,不知花儿会被打落多少呢?是不是很惬意呢?学生听了这番解说,纷纷表示,他们也会写这样的文章。为什么他们会这么积极表示呢,因为整首诗直抒胸臆,给人轻松愉悦的心情,学生又怎么会不想写呢?

再如李白的《赠汪伦》,诗句语言直白,不加雕饰,十分自然平易,任是不识字的孩童,也能听明白。诗人闻声而感,触景而发,情真意切。这些唐诗告诉我们,语言朴实,直接抒发自己真实情感的文章同样是好文章。

借助唐诗指导学生写作,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步骤、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是不一致的,存在一定的差异,也具有一定的共性。所以,平时教师要明确要求,有选择地进行片断训练。

如《池上》,要求学生把农村儿童撑小船偷采白莲,小船荡开水面上的浮萍,留下了一道水路,暴露了踪迹,而他们却浑然不知的天真可爱写下来。

再如《小儿垂钓》要求学生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个头发蓬乱,手持钓竿,掩映在河边草丛中,行人问路,急忙摇手,但却不应声的天真儿童,自由自在,憨态可掬的可爱情态。在唐诗中,有很多可供进行片段练习的诗作,像《宿新市徐公店》、《送元二使安西》、《出塞》等。教师选择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片断训练,可以使学生的语感不断加强,词汇不断丰富,句子更加通顺,条理更加清晰,最终达到熟能生巧、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目的。当一切都水到渠成的时候,你能说,这不是唐诗给学生的习作插上了翅膀,让孩子们飞向写作的天空吗?

上一篇:谈“二次作文”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对话,让作文灵性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