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写真意抒真情

时间:2022-08-12 10:21:43

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写真意抒真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教给学生写作方法,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创意表达,让作文教学成为现代个性的支点和创造力的天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善。

一、引导学生感受真实生活

1.让学生学会观察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作文要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写真写实,就必须打破封闭的课堂教学,实施大作文教育,即要关注广阔的社会生活。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把语文教学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大课堂,引导学生走进自然,接触社会,在社会交际中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可以去旅行,体验大自然的风雪雷电,日出日落;可以走进生活世界,了解超市、广场、立交桥城市环保和乡村变化;可以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接触实际,接触社会。让学生用自己富有个性的眼睛去看,用具有个性的耳朵去听,用具有个性的心灵去感受和认识自然事物,从而细心观察并熟悉记叙、说明、描写或议论的对象。

2.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化间接生活为直接生活

大量的事实证明,阅读、浏览是增长知识的有效办法之一,是学生把间接生活体验化为直接生活的主要途径,而现代社会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视听天地:图书馆、阅览室、因特网等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体验,我们要善于运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去阅读,去浏览,全身心去感悟。在阅读方法上,可以采取自由阅读和定向阅读。

二、激发学生写作激情

兴趣是获得知识的动力。学生只有对写作感兴趣,教师才能激发其感情。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兴趣作为主要任务。

1.打造展示自我的平台

要给学生实践、创作的机会,教师就必须体察学生的思想,观察学生的行动,留心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乐趣,及时捕捉学生关心话题,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写作要有真情实感,有了真情实感,才能产生强烈的表达愿望。情感要有出发点,出发点来自何处?大都来源于对事物的真实感觉,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对社会、自然的独到见解。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喜怒哀乐,及时为学生打造自我展示的平台,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2.点燃学生的写作激情

鼓励学生会聚“精彩”,扬起“风采”,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心理学家告诉我们,青年学生自我表现意识强,争强好胜,写作起步时的成功,哪怕是极其微小的一点点进步,也会对他们未来的写作心态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在每次作文批阅时,教师尽力找出学生的优点,给他们以自信。除此之外,还可以定期举办优秀作品展览,为学生创设相互鼓励、相互交流的机会。

三、教给学生表达真实感受的方法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教给学生表达真实感情的方法,我在教学中重点采用以下做法:

1.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题意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最怕老师布置命题作文,学生对命题作文的内容不熟悉,感到无话可说,其结果只能是敷衍了事。而现行的课本中,有些文章由于所反映的内容与现代生活距离久远,降低了对学生的吸引力,我们应该另外选择内容比较新颖的文章作为剖析对象,针对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每剖析一篇文章便能真正解决某种技巧问题,这样就容易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

作文教学要使学生在构思时思路开阔,八方辐射,要想使学生立意时想人之所未想,发人之所未发,必须在培养学生集中思维的基础上适当发展他们的多维思维方式。运用这种“扩散”型的思维,学生就会感到思如泉涌,要写的东西很多,就会感到作文绝非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样,就可以从诸多角度选择自己体会深刻、材料新颖、立意独特的角度来写,克服无话可说的毛病。

3.教给学生写作技巧

首先,让学生掌握文体知识,使学生适“材”选“体”。任何一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们的共性,又有各自特点,不同文体比较教学,交叉训练可以让学生掌握这些规律性的东西。根据不同题材性质,用不同体裁来表现,写作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在作文教学中还要使学生熟练掌握作文开头的方法、过渡的方法、结尾的方法、设置中心句的方法、描写的方法、表现手法等,让学生在写作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4.范文引路,模拟训练

范文引路要注意的问题是:要求学生学范文之取材分析、布局谋篇的方法,而不是抄袭,让学生通过模仿开拓自己的思路,并加以发挥,最终变为自己的东西。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怎样写”的心理障碍问题得到了解决,教师往后的作文教学工作也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如上所述,学生对生活有了真实感受,写作有了兴趣,掌握了表达真情实意的方法,写作时就会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假、大、空的文章就会越来越少。

上一篇:浅谈我当班主任的体会 下一篇:在学生的心田撒下语文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