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流动性过剩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08-12 08:37:25

我国流动性过剩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82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11-000-01

摘 要 近几年,流动性过剩已经成为全球最为关注的经济现象之一。流动性过剩不仅影响我国实体经济的健康稳定增长,同时也被普遍认为是引起我国资产价格泡沫的导火索,严重制约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本文通过分析影响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国际和国内两大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成因 对策

流动性过剩,即通常所说的流通中的现金、狭义货币供应量、广义货币供应量等的过剩。通俗地讲,流动性过剩就是货币当局货币发行过多、货币量增长过快,银行机构资金来源充沛,居民储蓄增加迅速。自2010年以来,我国CPI上涨的势头十足强劲。尽管控制物价始终是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但价格却逆调控而动,消费价格指数涨幅一路走高,在2011年6月份达到了6.4%,比2010年四季度上升1.7个百分点。同时,我国资产市场也经历了一次虽时间不长但却史无前例的牛市行情,尤其是股票和房地产市场。上证综合指数曾一路飘升至历史最高点6124点;在房地产市场上,即使是在国家不断出台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相关政策下,2010年1月份我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屋销售价格指数仍同比上涨了9.5%。由此可见,我国过剩的流动性不仅引起物价水平的上涨,同时也造成了资产市场价格的凶猛涨势。因此,关于如何解决流动性过剩已成为我国决策层和学术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流动性过剩的成因

我国流动性过剩的成因主要分为国际因素和国内因素两个方面。

(一)国际因素

1.政治因素

我国在WTO的规则要求下,外贸市场和资本市场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导致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持续增大、外汇储备急剧增加,而外汇储备的增加又迫使我国不得不投放更多的基础货币进行冲销;另一方面,一些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产业发展,在国际社会中一直对人民币升值施加压力,而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大量的国际投机资本纷纷涌入我国,我国流动性被迫持续增加。

2.经济因素

自从2008年爆发的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危机以来,世界上一些主要经济体为避免本国经济的衰退,竞相实行低利率货币政策,并同时大量发行本国货币,导致各主要货币空前增长,制造了大量全球流动性。在全球流动性泛滥的背景下,再加之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稳定高速的增长势头,这就必然引起大量全球流动性输入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造成了我国的流动性过剩。

(二)国内因素

1.外汇储备的持续快速增长

近年来,我国在以鼓励出口、抑制进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下,持续的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的“双顺差”导致巨额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然而,在强制结售汇制度下,我国是由中央银行统一购买外汇和投放本币的。这就意味着我国外汇储备增加了多少,就必须投放与之相匹配的本币用于冲销外汇以维持我国汇率的稳定,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大量的流动性。

2.长期过高的储蓄率

据统计,我国的储蓄率从1996年占GDP的37%上升到2005年的44%,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这一数字明显偏高。高储蓄率一方面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我国的流动性过剩。因为它不但能通过货币乘数效应使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成数倍的增长,同时也能通过储蓄与投资之间的缺口造成我国贸易持续顺差和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从而间接地制造出流动性。

二、对我国流动性过剩的政策建议

流行性过剩是我国经济结构长期失衡的结果,这不是一个能在短期内解决的问题。目前,在继续实行紧缩政策的同时,应及时采取一些有效的分流措施。对此给出的相关政策建议如下:

(一)慎重选择调控工具,稀释过剩的流动性

流动性过剩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加以控制。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有三种: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其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最直接的手段;而利率的大幅度提高不仅会导致经济的全面紧缩,而且会促使海外热钱的大规模涌入,因而加息手段要慎用。此外,通过增发国债吸收多余的储蓄资金,不仅可以将其变为财政收入,同时还有利于促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改善宏观调控。

(二)调整和优化出口结构,开拓国内市场以扩大内需

要限制以污染环境和消耗资源为代价的低成本出口,增加自主创新产品的出口,积极扩大海外直接投资,输出流动性。同时,要大胆开拓国内市场,提高储蓄的利用效率,推行能源、电力、交通等基础产品及公共服务价格的市场化;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医疗、教育及住房等有关民生的制度改革,降低居民的预防性储蓄,提高消费水平。

(三)稳定汇率,弱化升值预期

国外游资的进入源于对人民币升值空间的猜测,缓解货币流动性过剩的压力,必须稳定人民币汇率不升值。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及结售汇制度,在保持充足的外汇储备前提下,积极探索运用外汇资金平衡国际收支的有效途径,鼓励企业对外投资,限制盲目引进外资。

(四)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丰富投资品种

我国股票市场受资金影响的程度较大,表现出资金推动型的特征。居民的金融资产过于单一而极端,成了加剧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之一。所以,应该加快资本市场的改革与发展,改变单一的金融结构,发展多种金融产品与服务,使投资者能获得更多的投资工具和风险管理工具,还要加大对投资者理性投资理念的培育,避免盲目投资行为,使我国股票市场的运行更加理性。

参考文献:

[1]陆前进,蔡莉.流动性过剩的原因、经济影响与政策选择.国家社科基金.2008:78-89.

[2]李素琴.全球资本视角下流动性过剩的成因、折射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明.当代经济研究.2008.1:53-57.

[3]郝晓燕.目前我国流动性过剩的表现与原因分析.法制与社会.2009.1:251.

[4]包明华,倪晓宁.流动性、流动性资产和流动性过剩.财经科学.2009(3):3-9.

[5]刘洁琼,刘传哲,何凌云.我国货币流动性过剩的价格效应研究.金融发展研究.2008(8):39-42.

上一篇:我国城乡差距分析及相关对策研究 下一篇:森林碳汇买方市场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