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对肝内低回声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时间:2022-08-12 02:52:18

超声造影对肝内低回声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诊断肝内低回声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首次检查彩超不能明确诊断的肝内低回声占位性病变患者43例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与其检查磁共振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43例病例超声造影正确定性诊断39例(88.6%),20例肝脏恶性肿瘤(12例肝癌、8例转移癌)超声造影全部可以做出定性诊断(100%),其造影主要表现为"快进快退"; 6例肝内脂肪不均匀性浸润超声造影全部可以做出定性诊断(100%),其造影主要表现为"同进同退";4例肝硬化再生结节超声造影定性诊断3例(75%),其造影主要表现为"同进同退";3例炎性假瘤超声造影定性诊断2例(66.7%),其造影主要表现为"瘤内始终无增强";10例肝血管瘤超声造影定性诊断8例(80%),其造影主要表现为"慢进慢退"或"快进慢退"。结论 应用超声造影可以动态的显示肝内占位性病变的血流灌注过程,并且提高了超声对肝内低回声占位的定性诊断,同时有效的区别肝内良恶性肿瘤,从而指导临床手术。

关键词:肝内低回声占位;肝癌;超声造影

肝内低回声占位是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超声表现之一,在脂肪肝背景下尤为多见,由于恶性肿瘤在超声图像上以低回声多见,而且肝癌在我国是高发疾病之一,所以早期对肝内低回声占位做出定性诊断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由于SonoVue超声造影剂和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在临床广泛普及,显著地提高了超声对肝内局灶性占位的定性诊断率[1]。本文研究43例常规彩超不能做出定性诊断的肝内低回声占位病例,从而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以探讨其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2年6月~2013年5月门诊常规彩超及体检彩超不能做出明确诊断的肝内低回声占位性病变患者43例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与磁共振或手术病理结果对比,其中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龄20~78岁,平均年龄51岁,病灶数52个,病灶1.5cm~8.5cm。

1.2仪器与造影剂 仪器:LOGIQ E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C1-1,频率(2~5)MHz,显像模式为对比脉冲序列成像(CPS),并采用时间强度曲线(TIC)分析,机械指数

1.3造影方法及分析方法 造影方法:首先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对患者肝脏进行全面扫查,确定病灶位置、数目、大小、边界、有无血供及血供特点等,从而做出初步诊断。超声造影需两人操作,一人进行超声诊断仪操作,另一人(多为护士)打好静脉留置针接好声诺维混悬液,并在CPS超声造影模式倒计时为0时迅速推注SF6混悬液2.4ml,再用生理盐水5ml迅速推注,冲洗静脉通道。操作员则记录下造影整个过程(约5~8min)并存储,然后两位以上有经验医生进行综合分析。分析方法:我们把增强过程分3个阶段,即0~30s为动脉期,30~120s为门脉期,120~360s为延迟期[2],动脉期主要观察瘤体与肝脏开始增强的先后顺序及瘤体增强造影剂进入瘤体的方式;静脉期主要观察瘤体的增强程度,观察瘤体增强达峰时间及持续时间,并且注意瘤体有无造影剂消退现象;延迟期,肝脏超声造影也称为肝实质期,此期主要观察瘤体增强持续时间及与肝脏开始消退的先后顺序。瘤体的增强程度以周边肝实质为对照,回声高于肝实质为高增强,回声与肝实质相同为等增强,回声低于肝实质为低增强,无造影剂灌注为无增强。当发现有肝内低回声占位造影呈"快进快退"者需在占位消退期扫查整个肝脏,以免漏诊其他不典型病灶。

2结果

43例病例超声造影正确定性诊断39例(88.6%),其余为不能定性或勿诊,20例肝脏恶性肿瘤(12例肝癌、8例转移癌)超声造影全部可以做出定性诊断(100%),其造影主要表现为"快进快退",其中12例刚进入门脉期造影剂就逐渐消退,8例在门脉期后期及延迟期早期开始消退; 6例肝内脂肪不均匀性浸润超声造影全部可以做出定性诊断(100%),其造影主要表现为"同进同退",其中3例为多发病灶,整个造影过程与周边正常脂肪肝组织表现相同;4例肝硬化再生结节超声造影定性诊断3例(75%),其造影主要表现为"同进同退", 其中1例造影结果无法定性,后经MRI证实为肝硬化结节;3例炎性假瘤超声造影定性诊断2例(66.7%),其造影主要表现为"瘤内始终无增强",其中1例周边可见少量造影剂填充,貌似血管瘤造影征象,后经增强MRI证实为炎性假瘤;10例肝血管瘤超声造影定性诊断8例(80%),其造影主要表现为"慢进慢退"或"快进慢退"。其余两例造影动脉期呈现快进,但延迟期呈现同时消退,后经增强MRI证实为血管瘤。上述43例病例经超声造影检查后无1例发生与造影剂有关的过敏、不适及其他相关副作用。

3讨论

随着现在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和重视,近年来医院健康体检的人越来越多,继而发现肝脏内占位性病变的人也越来越多,由于中国是肝癌的高发病率国家,而通常出现临床症状者多数已失去手术指针,而肝癌的常规超声多数为低回声表现,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活动量的减少,脂肪肝患者越来越多,体检时发现肝内低回声病变者也愈发增多,肝内炎性假瘤、肝血管瘤、肝硬化再生结节及脂肪肝不均匀性浸润在常规超声上也可以表现为低回声占位,通常上述几种疾病则不需要手术治疗,定期随访即可,所以肝内低回声占位是超声检查医生重度检查对象,但是不典型肝内低回声占位常规超声常往往难以下结论,通常建议患者继续选择CT、MRI以及其他检查,更或者取组织活检等有创检查,今年来但相对CT的高辐射,MRI增强的高额费用及空腹检查要求,超声造影的开展迎来的越来越多人的接受,随着超声造影技术的日益提高,和各县级医院的普及,加之前人总结出超声造影的诊断规律,超声造影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直接做出定性诊断越来越多。由于超声造影对肝癌的特异性很高,基本可以做出定性诊断,本研究中43例肝内低回声占位性病变,超声造影正确定性诊断39例(88.6%),恶性肿瘤无一漏诊,假阳性一例。不典型肝内脂肪不均匀性浸润也无一漏诊,无一误诊。最值得一提的是在肝脏恶性肿瘤的诊断中如果不是典型的早进早退,则以造影剂早退为主,实在不能做出鉴别诊断的肝内低回声占位者一定得重视,务必进一步检查,以确保不能漏诊肝脏恶性肿瘤。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超声造影能有效的提高肝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正确率,大幅提高了超声的定性诊断率,对肝内低回声占位良恶性的鉴别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由于超声造影对肝脏恶性肿瘤特异性较高,故可以早期诊断,对患者而言早期诊断出肝内恶性肿瘤是给患者争取了宝贵的治疗时间。

参考文献:

[1]徐辉雄,谢晓燕,吕明德,等.超声造影中基础声像图与造影声像图鉴别肝内局灶性小病灶的比较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6,15(8):584-587.

[2]吕明得,谢晓燕,徐辉雄,等.肝局灶性病变超声造影:参照欧洲指南1015例临床报告[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6,7(15):431.

上一篇:影响乡镇医生抢救心脏骤停成功的因素 下一篇:影响平板运动试验准确性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