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有效衔接助推现代职业教育中国梦

时间:2022-08-12 12:34:41

中高职有效衔接助推现代职业教育中国梦

[摘 要]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迅猛,面对经济转型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增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构建适应新形势的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育高技能人才,探索与实践职业教育的“中国梦”。

[关键词]中高职教育 衔接经济转型升级 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 G7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2-0038-02

近些年,我国的职业教育迅速发展,招生人数也稳步提升。基于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不断被充实到企事业单位,增强了用人单位竞争力。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中高职有效衔接问题日益凸显。

可以看出,基于中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日益不能满足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必须增强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构建适应现展的职业教育体系。

一、充分认识,加强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

(一)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在需要

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教育体系。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在201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着力打通和拓宽各级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发展通道,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中国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二)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是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需要

基于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只能进行简单的机加工,日益不能满足企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需要。中等教育人才只有继续接受规范系统的职业高等教育培训,才能加大企业核心竞争力。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有效衔接,为适应经济转型发展,培养更多综合型技能人才,产业结构调整奠定坚实人才基础。所以,加快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决策,是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使然。

(三)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是实践“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中国职业教育梦是“中国梦”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技能强国的梦,是全面发展的梦,是人人成才的梦,是尽展其才的梦。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联系最密切的教育类型,在推进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基于实践“中国梦”理想,通过不断探索实践,不断完善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为经济腾飞、科技创新、人才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二、理顺思路,分析中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知上的差异

随着经济转型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科技进步,基于中等教育的人才已日益不能满足岗位需要。目前,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各自为政”,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的差异,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很多未能在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接受再教育培训,造成了高技能综合型人才断层,缺乏有效衔接。已服务于社会的中等职业技术人才,受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等各方面因素影响,缺乏主观能动性,缺乏学习动力,忽视了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向综合型人才发展的需要。企事业单位为获得短暂的经济效益,也忽视鼓励、发展本单位中等职业技术人才向高等职业技术综合型人才的转型。

(二)招生衔接的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对象是初中毕业生和具有与初中同等学力的人员,其定位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高职院校招生对象是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生(职高、中专、技校)参加每年的高考入学。其中对口中职招生的指标限定在5%以内,政策上的限制,以及高职院校以文化知识为主的招生考试,造成了许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失去了继续深造提高的机会,特别是有些技能水平较高的中职毕业生因文化水平的差异进不了高职院校的门槛,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中高职招生生源改革已迫在眉睫。

(三)专业对口衔接的问题

从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中可以看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共有农林牧渔类、资源环境类、能源与新能源类、土木水利类、加工制造类、石油化工类等19类321个专业。高等职业学校设置的专业大类为18个,少于中等职业学校。许多高职专业未设置基于中职对口或相关的专业,许多中职毕业生不得不择业,或转换专业进入高职学校,专业对口衔接问题日益凸显。

(四)教学课程与教学理念衔接的问题

中职教育侧重点在于专业技能培养,重实践、轻理论,重专业、轻文化基础。受制于自身职业文化素质,中职毕业生一是难以适应高职文化理论学习,二是定向思维,缺乏高职生的创新型拓展思维。中职专业设置的课程比较单调,内容缺乏与高职的有效衔接,有些与高职阶段学习内容简单重复,还有些已跟不上现代科学创新技术发展要求。

三、开拓创新,实现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

(一)适应区域产业需要,统筹规划,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经济转型产业结构的调整,根据区域产业的特点与需求,政府加以引导,建立中高职统筹管理机构,促进中高职管理交流协作,结合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与计划。以服务经济为先导,以提升个人职业素质为根本,通过试点,逐步推广,加强中高职衔接人才教育,明确目标: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中等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院校培养高级技能综合型人才。

(二)围绕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专业结构布局,深化专业教学改革

产业转型升级,中高职教育围绕的侧重点不同,中高职的有效衔接,就要求必须优化专业结构布局。依靠行业和企业需求,研究制定中、高职专业目录,使中高职的职业教育在专业上有效衔接。以中等职业教育专业为基础,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为提升,仅仅围绕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加快创新中高职专业教材与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拓展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的设置。

(三)强化学生素质培养,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加强对学生理论知识教育的重视,通过多层次、多元化、系统理论与专业技能教学,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对提升自我综合素质的兴趣,改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做好与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理论与技能有效衔接,为进入高等职业学校接受再教育奠定坚实基础。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试行弹性学习制度,中职阶段学过的课程,允许学生分阶段自主学习,实行学分制,通过测试转换成高职阶段的学分,按阶段灵活组合学习课程,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四)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拓展人才成长途径

改革现在的高等职业院校入学考试,对于单独面向中职对口招生的,调整考试科目,适当降低理论文化成绩分值,提高专业技能测评分值,逐步增加每年招生比例,比例建议为当年中职毕业生35%-50%左右。对口教育的“3+2”模式转变思路,在理论考试入学的同时,通过坚持以能力为核心,坚持评价模式改革,允许一定比例优秀中职毕业生通过公开专业直接选拔充实到高等职业院校中。从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出发,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相应中高职衔接具体政策,拓宽职业人才成长途径。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教师培养培训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建立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要重视教师的进修学习与系统培训,鼓励教师苦练基本功,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灵活掌握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在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等综合素质考核评估制度基础上,建立健全教师教学评估制度,激励先进学生勇于开拓创新,帮助落后学生加强实现自我提高,鼓励专业或学科带头人做好“传、帮、带”,提高整个教师队伍教学水平。

(六)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促进校企合作

政府、院校及相关行业应充分认识中高职衔接重要性,增加投入,统筹运用专项资金,围绕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突出重点,支持并促进中等与高等职业院校的有效衔接。专项资金应重点支持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产业领域相关的职业教育。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院校、企业不断加强合作,制定中高职衔接改革规划,对于中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计划大纲的制订与教材编写,鉴定题库开发与更新,以及试点中高职职业院校的专职教师进修培训,予以经费支持。

总之,面对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不断加强与完善中高职有效衔接,全面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育高技能人才,为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为人才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 汤光伟.中高职衔接研究[J].职教论坛,2010,(22):31-36.

[2] 刘迎春,郁春兰.中高职教育衔接现状及主要问题的思考[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4-6.

[3] 杨建良.中高职衔接中招考制度改革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2):43-47.

[4] 高原.我国中高职衔接研究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5):43-45.

上一篇:产伤性新生儿锁骨骨折防治体会25例 下一篇:汉语无主句的理解与翻译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