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拔尖人才培养探析

时间:2022-08-11 04:40:11

高校拔尖人才培养探析

[摘 要] 拔尖人才的显著标志是高素质、高水平和高能力。创新能力与意识的培养是拔尖人才的核心内容。我国现有拔尖人才队伍的素质与结构越来越显示出多方面的不适应,暴露出我国高等教育在拔尖人才培养上存在一些问题。高校培养拔尖人才,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拔尖人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教学管理和制度创新。

[关键词] 拔尖人才 培养 科学道德 创新能力

高校是培养造就拔尖人才的重要基地。在迎接知识经济挑战过程中,高等教育比任何时候更需要深化改革,更需要强调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我国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拔尖人才的培养表现出相当的局限性。因此加强各类专门人才特别是拔尖人才的培养不仅是新形势下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也对高等学校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拔尖人才的基本内涵

拔尖人才应是指在各个领域特别是科学、技术和管理领域,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国家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在我国特别是在世界领先的带头人和杰出人才。[1]拔尖人才的显著标志是高素质、高水平和高能力。对拔尖人才的理解应是广义的:他们应当分布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各个领域。包括那些通过系统学习、深入实践而成长起来的科学家、工程师、高级管理人才、艺术家等。[2]笔者认为,拔尖人才是指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各个领域中,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创新精神和能力,高素质、高水平和高能力的杰出人才。

二、我国高校拔尖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拔尖人才的培养是各级各类教育部门和整个社会的任务,尤其与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因此,高校特别是一流大学,对培养和造就拔尖人才肩负着义不容辞的历史重任。大学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培养拔尖人才的摇篮。[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拔尖人才队伍有了较大发展。但是,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间的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与之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我国现有拔尖人才队伍的素质与结构越来越显示出多方面的不适应,暴露出我国高等教育在拔尖人才培养上存在一些问题:(1)首先是知识老化与思想观念落后,不适应当前科学技术加速更新的要求;(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陈旧落后。(3)学生实践机会不多,训练不够。(4)对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5)培养的人才“知识面仍显狭窄”。(6)我国高校在对学生的考核评价缺乏灵活性和宽容度。对教师的评价中重科研轻教学、重数量轻质量。

三、高校培养拔尖人才的基本途径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拔尖人才。

目前,学术不端行为在中国科学界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科技工作者如何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科学精神,遵守科学道德,反对学术腐败,是一项重要课题。拔尖人才是高智力、高素质的群体,如果他们的才能与道德分离,其对社会的危害将比常人要大得多。因此,因势利导地构建拔尖人才的道德规范,完善其道德及人格,提高其道德修养,培养全面发展的拔尖人才势在必行。

(1)加强拔尖人才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近年来,拔尖人才的道德问题受到世界科技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国际科技交流中经常提到的话题。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反对学术腐败、重建科技科学道德提供了有力的社会支持。就目前来说,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加强拔尖人才的科学道德教育的核心。

拔尖人才是社会物质和精神产品的创造者,不仅应当率先树立和践行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而且应当切实完善自己的学术人格,以求实创新作为自己的学术生命,以向社会奉献优秀的精神产品为自己的天职。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对拔尖人才而言,要重视对拔尖人才的人生观、义利观教育。对于拔尖人才,我们首先承认物质利益,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对拔尖人才而言,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精神。科学研究是探索未知的事业,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既定的模式,必须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

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的荣辱观,拔尖人才要自觉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自重自律。不仅要在专业上创出佳绩,同时又要在思想道德建设上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参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政治上不落伍,自觉遵守科研道德等伦理规范。自我认识的提高,才是最根本解决问题的办法。

(2)加强拔尖人才科学道德教育。

科学道德是职业道德不可缺少的部份,是科技人员的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特殊表现形式,因而亦是公民道德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加强拔尖人才的科学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加强拔尖人才的科学道德教育能推动科学事业的发展。许多卓有成效的科学家,通常都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因为只有具备献身祖国、造福人民的高尚职业道德,拔尖人才才能有强大的精神支柱,才能以发展科技为己任,勤奋求知、开拓进取、团结攻关;才能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聪明才智,真正成为科学技术的开拓者。加强拔尖人才的科学道德教育是培养造就拔尖人才的重要途径。

加强拔尖人才科学道德教育,要加强拔尖人才的自律教育。在科学道德的遵守方面,自律的作用比他律更重要。自律的动力源于自身,不仅执行的成本低廉,而且抵御冲击的能力强劲。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加大拔尖人才的科学道德教育的宣传力度。发挥新闻媒介作用,普及科学道德规范,倡导科学精神,弘扬社会正气,抨击不良言行,营造拔尖人才的科学道德教育的良好氛围。要深入开展科学道德理念传播活动,大力弘扬科学精神。要在基础研究实践中加强科学道德训练与养成。

2.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拔尖人才的培养。

拔尖人才最重要的素质是创新。努力为社会发展培养一大批拔尖人才,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从基础教育到各类教育的改革创新以及国家和各部门及用人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等诸多方面,对高等教育改革来说,培养拔尖人才,要建立高校创新教育运行机制,要克服传统的高等教育的种种弊端,将创造力培养放在首位,为培养拔尖人才营造良好的环境。

要在拔尖人才培养中,继续推动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革。在教学方法上,提倡开放式教学和讨论式、探索式的教学,善于提出问题,启发高校学生独立思考,鼓励高校学生质疑争辩,自由讨论,指导高校学生掌握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1)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积极开展课堂讨论。(2)培养高校学生发散性和专注性两种思维品质。(3)培养高校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4)培养高校学生想像力品质。想像力的培养则应落实在两个方面:①保持和发展好奇心。②拓宽知识面。想像力是多种知识相互启发而生的。为此,要引导高校学生涉猎多个领域的知识,努力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5)要加强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气氛。(6)重视非智力因素教育,优化综合素质。进行非智力因素教育的有效方针是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工作、积极引导和发动受教育者参与教育。(7)实行因材施教与强化个性特征。(8)教学与科研、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3.积极探索教学管理和制度的创新。

把培养拔尖人才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科学的教学管理和各项制度有利于稳定正常的教学秩序,有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改革成果的巩固提高.教学管理要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向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管理要从实际出发,精心组织和安排.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主动去学习,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同时也要加强教师的管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第一,培养拔尖人才,教育要创新,教育的创新根本在于教师队伍的创新和建设。教师队伍的素质决定着学生素质的高低。教师是学生培养各种能力的合作者、鼓励者和引导者。在新时代改革高校教学,培养拔尖人才,师资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没有合格的师资队伍,培养目标的实现就无从谈起[4]。

第二,注重评价制度的改革。(1)在评价内容上要突出针对性。在培养拔尖人才的目标要求下,对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评价不仅涉及到多个方面而且在时间和空间上要保持连贯性和可持续性。(2)在评价主体上应坚持多元化。政府评价、社会评价和学校评价要三位一体,协调发展,从不同的角度衡量学校拔尖人才培养的质量。(3)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动态性。重视被评对象的过程监控、状态分析与结论描述,有利于进一步找出适合或违背拔尖人才培养规律的方面,及时了解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保障人才培养质量。(4)在评价方式上要加强多样性。单一的考试考核评价方法已无法适应学校教育的需求。从多个角度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将师生教学的积极性得到最大提高、潜力得到充分挖掘、个性与兴趣得到张扬[5]。

参考文献:

[1]张秀萍.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大学教育创新[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

[2]王永斌,许鹏奎,蔡中宏,杨宗仁.拔尖创新人才与研究生教育的使命[J].现代教育科学,2006(01).

[3]郝克明.高等教育改革催生拔尖创新人才[N].中国教育报,2004-2-6.

[4][5]王秀丽.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10-09.

上一篇: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下一篇:对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