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时间:2022-07-31 07:18:46

高校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摘要:拔尖人才培养是适应国内外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路径。本文首先阐释了高校拔尖人才培养的意义,然后对当前我国拔尖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最后对高校拔尖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人才;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164-03

随着世界全球化、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所以培养拔尖人才成为提高我国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高等教育是我国实现人才强国的载体,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呈现大众化发展趋势,人力资源总量位居世界前茅,是名副其实的人才大国,但创新型拔尖人才又严重匮乏,所以,高校的办学理念应由规模效应向质量效应转变,加快步入人才强国的步伐。高校承担着培养拔尖人才的重要使命,理应抓住时展的有利契机,积极探索拔尖人才的培养模式,让培养出来的高质量人才引领社会发展。

一、高校拔尖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

1.拔尖人才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需要。高校培养的人才最终是要走向社会,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社会是人类实践活动发展的必然结果,人才的培养质量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发展层次。世界全球化、经济一体化发展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当然,高校作为主要的人才培养基地,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应用型、学术型以及复合型人才,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知识和智力保障;但是,社会经济全面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人才培养不仅局限品学兼优方面,而且必须培养出综合素质高、拥有系统而全面的知识结构、良好的创新实践能力以及在专业方面拔尖的人才队伍,不断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注入新的血液,推动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2.拔尖人才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高校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而人才培养质量又是衡量高校发展的重要指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也是多方面因素综合衡量的结果,最主要体现在毕业生就业率和学生综合素质两个方面。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后,高校扩招,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发挥了教学育人的作用,培养了大批量的人才;但是,大多数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不是失业找不到工作,就是工作不合适没多久也失业了。毕业生就业问题是高校发展历年来所面临的问题,实际上这就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加强拔尖人才的培养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拔尖人才培养不仅能很好的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和就业层次,还能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校教学水平的提高。

3.拔尖人才有利于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拔尖人才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高校教学育人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实践能力强、专业方面拔尖的各类人才,为我国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各类拔尖人才能适应社会不同岗位的要求,能带领各行各业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努力创新,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带动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二、高校拔尖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素质教育理念的束缚。我国传统教育理念,使学生学习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注重理论知识,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高校拔尖人才的培养。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是高校拔尖人才培养的基本前提,拔尖人才培养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注重创新能力、系统性等现代教育理念。而传统的教育理念强调教学活动中教师出于主体地位,重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过分关注学生考试分数、轻视综合素质的提高,不利于高校对拔尖人才的培养。加强拔尖人才的培养,必须立足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良好的竞争激励机制,为拔尖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2.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制约拔拔尖人才培养。“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有大师之谓也。”高校办学成功的关键取决于能否拥有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科研创新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有了这样一支队伍,高校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拔尖人才,才能提升教学育人质量,反之亦然。我国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滞后于人才培养规律,制约拔尖人才的培养。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论资排辈现象严重、教育理念落后、师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师资队伍管理弊端重重、缺乏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等众多问题,这些问题都对拔尖人才培养工作不利。

3.高校教学管理滞后制约拔尖人才培养。教学管理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对各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进行控制的管理过程。科学的教学管理方法,可以带动教师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当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教学管理理念落后、教学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教学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等。总之,加强教学管理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有力保障。只有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采用现代科学教学管理方法,健全教学管理制度,才能逐步实现高校教学管理改革,为高校拔尖人才培养工作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三、高校拔尖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探析

(一)高校拔尖人才培养观念创新

首先,高校必须坚持把教书育人作为根本任务。高校办校的首要任务就是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思想品德好、科学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有用之才,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输送新鲜血液。拔尖人才的培养,要切实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标准,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念。其次,高校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观念。高校拔尖人才的培养,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不断创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拔尖人才培养是授人以渔的工作,高校教师的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的传达,而是让学生在其指导下,不断探索创新,成为学习的主人。目前,高校教学活动中,还是以教师单向传授学生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虽然该模式有可取之处,但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制约拔尖人才的培养。最后,努力加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高校拔尖人才培养要加强学生学习兴趣、想象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必须要具备想象力,缺乏想象力,很难会有原始创新能力。高校的拔尖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视学生的独立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的质疑批判精神,让学生敢于提问题、敢于打破传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高校老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课外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多下功夫。

(二)高校拔尖人才培养方法创新

高校拔尖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需要考虑教学手段、教学目的、教学对象、教学结果等各方面因素。人才培养方法创新,对高校拔尖人才培养起到关键作用。教学方法创新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高校拔尖人才培养方法创新思路来源于以学生为本、为社会服务、学校发展等方面。一般而言,根据其表现形式的不同拔尖人才培养方法创新可分为显性的方法创新和隐性的方法创新,但以显性的方法创新为主。高校拔尖人才培养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显性的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人才培养目的的各种非间接的教学手段,具体体现在:课程及专业设置、课堂教学方法、学生激励措施等方面。而拔尖人才培养隐性的方法具有渗透性和间接性,不会直接以某种方式呈现,会依托另外的一些媒介,间接的达到目的。如,学生参与实践互动、媒体对优秀人物事迹的宣传与引导,这些能为拔尖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耳濡目染,使学生在无形之中受到教育和感化。现在具体的从下面两点谈谈拔尖人才培养的方法创新。

1.课堂教学采取质疑—批判的互动模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灌输式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独立思考,这对高校拔尖人才培养相当不利。而质疑—批判的互动教学模式,能够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质疑—批判的互动教学模式,可以通过案列教学、探究教学、模块教学来实现;在这些教学实践活动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沟通、协商、理性质疑批判,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理性地质疑批判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塑造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2.产学研教学活动一体化模式。拔尖人才不仅需要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还必须要有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这就要求高校拔尖人才培养,不能只局限在课堂教学这个环节中,而应让学生多参加企业实践、科研活动,实现高校产学研教学活动一体化发展。学生在学校学习系统的学习理论知识,参与企业实践,能有效地把理论知识融入到社会实践中,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学生也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参与科研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高校拔尖人才培养教学载体创新

教学载体作为承载教学信息的事物,是教师实现教学育人的目标,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工具。科学合理的教学载体的设置,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教学活动的效用。现代经济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根据拔尖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需要对高校拔尖人才培养工作的教学载体进行创新,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根据教学载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教学载体有无形和有形之分。高校拔尖人才培养的有形载体是可视和可感的。高校必须利用现在资源,有效整合、合理利用,培养优秀的师资队伍及教育团队,搭建校内外资源共享平台,加强校企实践合作,培养拔尖人才。

1.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在高校拔尖人才培养过程中,传统的教师型队伍成为相对薄弱的环节。创新型的师资队伍在拔尖人才的培养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教师自身有没有创新育人意识及创新精神、创新实践能力在某种层面上决定了育人质量。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型教师体制还没完全形成,拔尖型师资力量还比较少,但只有高素质的老师才能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拔尖型人才。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高校加强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才能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

2.积极搭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目前,由于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法制不健全、高校规范化管理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教育资源的共享,不利于高校对拔尖人才的培养。基于现代社会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必须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网络教育资源共享,高校之间相互交流教学信息,统一人才培养标准,积极搭建教学信息共享平台;同时,高校与企业要采用统一的技术规范,企业优秀的工程师、特工可以作为学校的客座老师,高校老师也可以去企业培训学习,实现教学资源全面共享;最后,国家教育部门要积极完善资源共享方面的政策法规。总而言之,高校与企业、政府、科研机构要同心协力,为培养拔尖人才搭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四)高校要为拔尖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高校培养拔尖人才,离不开具有创新精神的学术氛围和校园环境。世界一流的大学无不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健全的教育管理制度、自由创新开放的学术氛围。恩格斯和马克思曾经说过: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优良的校园环境和学习氛围,对高校拔尖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我国高校要致力于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营造自由开放创新的学术氛围,为拔尖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秉权,吕子燕.在研究生中培养拔尖人才探析[J].教育探索,2011,(08).

[2]张秀萍.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大学教育创新[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6(01).

[3]徐晓媛,史代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调研与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04).

[4]王树国.关于一流大学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1,(02).

[5]王小力,李宏荣,徐忠锋,张孝林.提高教学质量?摇创新拔尖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1,(12).

[6]周光礼.把握契机?摇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新途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1,(11).

[7]高文苗.高校学生专业拔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2,(10).

[8]程书燕.创新应用型拔尖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及其实现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1,(10).

上一篇:让反思走进美术课堂教学 下一篇:浅谈安康祝寿类匾额中的福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