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主品牌如何应对跨国并购的冲击

时间:2022-08-11 10:57:14

我国自主品牌如何应对跨国并购的冲击

[摘要]近年,发生在我国的跨国并购日益频繁,这使我国自主品牌受到了冲击,也给我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案例,总结出我国自主品牌应对跨国并购的策略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自主品牌 跨国并购 冲击 策略

一、引言

从2004年开始,全球刮起了新的企业并购大潮。2006年,全球并购总额达到3.5万亿美元,这一态势还在继续。其中跨国并购成为关注的焦点,因为跨国并购涉及两个国家甚至多个国家和多家企业,并购涉及的数额往往很大。跨国并购已经在跨国直接投资中占据主导地位。在我国,跨国并购占外商直接投资的份额还很小。但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我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不断改善,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并购活动日益频繁。2001年,美国爱默生公司以7.5亿美元收购华为旗下的安圣电器。2005年,美国凯雷投资集团以3.75亿美元收购徐工机械85%的股份。2006年,法国SEB集团成为苏泊尔控股股东。2008年,美国强生公司以23亿人民币收购大宝,大宝成了强生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近期,可口可乐对汇源的收购计划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和激烈讨论。面对咄咄逼人的跨国并购,我国自主品牌该如何应对呢?

二、自主品牌的定义

自主品牌,往往和具有自己的品牌,对品牌知识产权拥有控制权和所有权的企业相提并论。应该强调的是,企业对产权是自我拥有、自我控制和自我决策的。同时,企业能对品牌所产生的经济利益进行自主支配和决策。

三、 跨国并购

1. 跨国公司并购的定义

根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的定义,跨国公司并购分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跨国兼并是指在当地企业和外国企业的资产和业务合并后建立一家新的实体或合并为一家现有的企业,包括平等合并和法定合并;跨国收购是指收购一家现有的当地企业或外国子公司的控股股份(10%以上的股份)。

当前,发生在我国的跨国公司并购主要是跨国收购。

2. 跨国公司并购的目的

跨国公司通过并购获得我方的财产所有权,然后实现对我国企业的控制,以获取巨大利益。所以,一旦我国企业被跨国公司并购,跨国公司将尽一切办法获得我国企业的控制权,这将导致我国自主品牌由外资掌控的局面,甚至威胁到我国产业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

3. 跨国并购对我国自主品牌的冲击

下面,将通过美国吉列收购南孚电池这个案例来分析。

1988年,南平电池厂与福建兴业银行、中国出口商品基地建设福建分公司、香港华润集团百孚有限公司基地福建公司的子公司合资组建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其中,百孚公司当时持有南孚电池25%股份,基地福建公司持股20%,南平电池厂以280万元左右的固定资产投入,占40%股份,而兴业银行则投了90万元人民币,占15%股份。南孚电池的成立被称为当时电池行业第一家合资企业。

1990年7月,南孚以6000多万元代价引进的第一条日本富士碱性锌锰电池生产线并正式投产。1993年南孚再次引进了国内第一条碱性高能锌锰电池生产线,此后,南孚电池进入高速发展期。1998年,南孚电池固定资产已经达到4亿元。2003年,南孚电池以近8亿元人民币的销售收入占据中国电池市场半壁江山,位列世界第五大碱性电池生产商。而南孚的竞争对手美国吉列公司面对南孚的强劲竞争,进入中国10年,始终无法在中国打开局面,市场份额不及南孚的10%。

1999年,南孚原来的数家股东以企业存量资产评估后的69%出资,与摩根斯坦利、荷兰国家投资银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合资组建控股公司――中国电池有限公司,总股本1万股,其股东结构为中方各股东占51%,外方投资机构占49%。由于中国电池拥有南孚的绝对控制权,外方股东如果增加2%股份,就可通过中国电池间接控股南孚电池。2000年,百孚公司在香港炒金亏损了几千万美元,为了偿还债务,将其持有的中国电池20%的股份转让给基地总公司的另外一个子公司,并将余下的股份卖给摩根斯坦利,这8.25%的股份出让,意味着中方已经失去中国电池的控股权。2003年8月,美国吉列公司,从摩根斯坦利、鼎晖投资、新加坡政府投资等公司手中买走了香港(中国)电池公司的全部股权,进而控股南孚电池。经过数次的转让,中国电池的股份已经完全转移到了外资股东手中。中国电池公司大约拥有南孚72%的股份。另外28%的股份分别由南平国投、中国出口商品基地总公司、大丰电器公司持有。

2005年,宝洁公司以570亿美元的价格并购吉列,南孚又成了宝洁公司的子公司。

南孚,一个销售收入占据中国电池市场半壁江山,位列世界第五大碱性电池生产商的自主企业,因摩根斯坦利等跨国公司的兼并,几经股权交易,完全成了跨国公司宝洁在中国的子公司。一个让我们自豪的自主品牌就这样在跨国并购冲击下轰然倒塌。诚然,国家对跨国并购这方面的政策和法规不到位是导致南孚易旗的一个原因。但是,一个自主品牌在面临跨国并购的时候,应该保持警惕,坚持对公司的控制。面临技术,资金,管理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自主品牌往往显得无力反抗,有许多自主品牌败下阵来。自主品牌不能为借力跨国公司而最终丧失对企业自。面对跨国并购的冲击,自主品牌要想发展,必须寻求突围。

四、自主品牌突围策略

面对跨国并购的冲击,自主品牌要奋起突围,首先要坚持对公司的控制。在充分利用跨国公司优势的同时,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跨国公司经过长期经营,不管是资金实力,管理水平,还是技术优势都是我国自主品牌很难比拟的。自主品牌应该充分利用跨国公司的这些优势。利用其强大的资金实力扩大企业规模;改善经营和管理,整合企业内部资源,不断提升企业效益;引进,消化,吸收跨国公司先进技术,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同时,加强自主品牌对企业的控制;形成自己独特的管理方式;加强引进技术后再创新的能力,特别是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自己的创新体系。另外,不能放弃自己已有的品牌,活力28的例子应该成为自主品牌的教训。加强自己的品牌管理,提升品牌形象,做强品牌。

2. 加强同国内企业合作

自主品牌在坚持自主发展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同国内企业的合作,在合作中成长。第一,加强同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优化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加强企业价值链管理。降低企业成本,提升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竞争力。第二,加强同行业内企业的合作。面对跨国并购的冲击,同行业的企业应该加强合作,加强资源共享,加强技术合作,如中国家电行业的合作。第三,加强同其他企业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3. 展开国内并购

通过并购国内企业,扩大企业规模,把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企业全球竞争力。2006年7月,家电连锁业的“老大”国美宣布并购“老三”永乐,“老大”国美具有门店最多、规模最大、市场覆盖面最广、管理最强势、定价能力最强的优势。而“老三”永乐则在中国最大的都市上海占据“霸主”地位,拥有中国零售企业自建的最大物流基地――上海青浦物流基地。国美收购永乐后,不但强化了已有的规模优势,还加强了原有市场布局中的“软肋”――上海市场,同时坐上了物流霸主的地位。

4. 展开国外并购

通过并购国外企业,取得全球品牌,先进技术,销售和服务网络。联想集团和上汽集团是这方面的先行者。联想通过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获得Thinkpad这个品牌的五年使用权,也把联想的lonovo品牌带到了美国,带向了全世界。同时,联想也获得了先进的电脑开发技术,打开了在美国的销售网络。上汽通过并购英国高档汽车品牌罗孚的核心优质资产,获得了先进的发动机生产技术和一流的研发团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高档轿车品牌--荣威,在市场上大获成功,使得我国自主品牌在中高档轿车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参考文献:

[1]王钦.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企业[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2]杨丹辉.全球竞争:FDI与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王志乐.2007跨国公司中国报告[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4]李文娜.谈外资跨国并购与我国自主品牌发展[J].商业时代. 2008年(26)

[5]张志雄.跨国并购助力自主品牌[J].企业研究.2008.1

上一篇:浅析企业音乐电视对企业形象的塑造与传播的影... 下一篇:变电站运营期成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