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人才需求论文

时间:2022-08-11 05:43:23

英语翻译人才需求论文

一、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现状

(一)中西文化的差异给译者翻译带来文化障碍,进而影响翻译的效果,这一问题已被国内翻译界普遍认同。在翻译教学中,进行文化差异比较,这是英语翻译教学的有效途径。然而,国内高校英语教师大多缺乏对外交流,因而对文化差异缺少直观切身的体会,在课堂授课上,很难从文化层面进行深度讲解。

(二)就英语翻译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来看,总体上还比较单一,教师在课堂上经常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缺乏对学生翻译能力个体差异的关注,而且多数院校以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过级率作为教学评价手段或教学评估要求,这一点很难评价出高校英语教学中翻译能力的实际应用水平。

二、高校英语翻译教学新路径

(一)强化对学生翻译理论的指导,辅以适量的翻译实践。在众多的翻译理论中,我们对教学翻译理论的选择,既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目的,又要照顾学生的知识结构现状。英语教师首先应加强自身对翻译理论的学习,掌握前沿的翻译理论,然后在翻译教学中讲授一些翻译理论,这种理论的讲授应结合教学实践,如对国外翻译理论和翻译名家的介绍时要有选择,有时各流派有抵触,这时不必做出结论性的判断,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辨,以增强识别能力。

(二)针对课时偏紧的问题,教师可采取融翻译于精读与阅读之中的翻译方法。由于英语教学中课时较紧,且在大多数的非专业英语教学中不设有专门的翻译课程,学生所掌握的翻译理论、翻译技巧及翻译实践极为有限。在短时间内解决课程设置问题存在一定难度情况下,作为精读教师或泛读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中渗透翻译理论和技能,融翻译于精读和阅读之中,逐渐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教师可以在所教授的课文中选出一些句段作为翻译材料,指导学生翻译实践,选择时当然不是信手拈来,无的放矢,应注意选择一些有一定难度,能体现一定翻译技巧的句段来练习。

(三)注重学生表达能力与创造思维的培养。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表达是理解的结果,但理解正确并不意味着必然能表达得准确。表达阶段就是要求译者把自己从原文所理解的内容用本族语重新表达出来。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一定量的阅读与翻译练习的基础之上的,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下广泛阅读,多做翻译练习;课上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在讲授某一问题的翻译时,教师应向学生推荐译语中不同风格的范文,让他们感受范文的遣词造句及谋篇技巧。在大学英语精读课本中,有许多上乘佳作,可供学生品味赏析,领悟其中高妙之处,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鉴赏的能力。翻译教学决不是单纯的理论技巧的死记硬背,而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翻译理论家奈达曾说过“优秀的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它既是再现,又是转变,因为它的目的是要在本意和联想意义两个方面达到表象和结论上的真实。”因此在翻译教学中,要求学生除了运用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以外,还必须发挥形象思维、创造思维,透过语义概念这一层次,进而想象出原文所描绘的形象,最终用目的语言把形象重新描绘出来。

(四)注重培养学生对目的语文化认知能力。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正如翻译家尤金•奈达所指出的“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奈达,1993)。因此语言的翻译不仅是语符表层指标意义的转换,更是两种不同文化的相互沟通和移植,翻译既涉及两种语言,更涉及两种文化。英美文化与翻译是水融的关系。如果教师在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只讲知识,训练语言应用能力,不讲英美文化,要教好英语翻译是不可能的。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更要充分发挥英语教材中的文化素材,进行文化比较,在讲解语言难点与重点的同时,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让学生能在具体的语境下更好的理解原文,然后进行翻译。

(五)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实践练习。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多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多数情况下是被动接受知识,机械地跟随老师的思维,缺少独立思辨能力的锻炼。翻译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活动。教师在翻译教学中,应该把握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尽量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模式,多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翻译素材,让学生实践练习。选取的素材应尽可能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符合当前经济社会热点,符合就业需求导向。

三、结语

现在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翻译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如何改进翻译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是高校应该考虑的问题。笔者相信,通过采取以上措施,一定可以改进当前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让学生的翻译水平和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作者:刘芳芳路雅琴 单位:大连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上一篇:婚庆专业人才需求论文 下一篇: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