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让教学课堂焕发活力

时间:2022-08-11 03:39:52

“放”——让教学课堂焕发活力

怎样才能让低年级的学生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呢?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只有“放”才能给学生一个发展的天地,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一、改变教学空间,让孩子们“随心所欲”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和教学方法必须是开放而多样的。开放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师不再主宰课堂,精力应集中到创设情境上,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这种模式既有学生独立思考的个体活动,又有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讨论、交流的群体活动。在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促进学生主动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课堂上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地跟好朋友商量、探讨,而教师也不再居高临下地站在讲台前,而是学生的好朋友,穿行在学生之间。也许有的老师会担心:“一个问题,你说你的,我讲我的,这能学会吗?”其实不然,学生只有在这种无拘无束的状态中,从不同角度思考,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才能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学生就可利用“学具”开展“小小银行”的活动,让自己在此自由地思考、想像、发问、选择,课堂上学生们趣味盎然。

二、缩短师生距离,让孩子们“畅所欲言”

一节成功的课,不在于老师口若悬河地讲解,而在于学生能够主动去理解、探索、记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总是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完整的可以补充,不清楚的可以适时地提问,不同的想法各抒己见,并可以争论。对学生发表的不同见解,我也不轻易否定,而是追根溯源,让他们说出自己的见解:为什么这么做?你是怎样想的?从小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我曾经出过这样一道题:妈妈每天工作8小时,一星期工作多少小时?

大部分学生的解法是:8x7=56(小时)因为一星期有7天。

一部分学生的解法是:8x6=48(小时)因为我妈妈每星期只休息一天,一星期工作了6天。

另一部分学生的解法是:8x5=40(小时)因为我们每星期休息两天,我妈妈和我一样,休息两天,工作5天,所以一星期应按5天计算。

以上几位学生的不同答案,都有道理。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果轻易地加以否定,势必扼杀了学生智慧中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放手让学生说,教师就得放下架子,走近学生,使他们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愉快气氛中进行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成为名副其实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因此,在教学中我常用商量的口气,活泼甚至幽默的语言与学生展开交流,这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也使课堂处处充满生机。

三、开放教学情境,让孩子们“浮想联翩”

在孩子们的眼里。没有什么不可以的,每一个人都充满着幻想。开放的情境,提供的信息有较大的选择性,答案也不是唯一的,因而可供探索的问题也就相对丰富。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想象力丰富,思路开阔,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和见解,解决问题的创造性便能得到充分发挥。

如在学习数的大小比较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97

四、开放操作情境。让孩子们“主动探究”

“儿童的智慧集中在手指尖上”,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在教学过程中,应放手让学生去动手、动脑探索事物。也就是说,动手操作是小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低年级学生天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他们愿意参加形式多样的活动。针对这个特点,我经常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具演示,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学具,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用学具帮助学习数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又能使学生手、脑、口多种感官一起发挥作用,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从而获取知识,学会学习。

例如:教学“认识物体”时,我就要求学生从学具盒中拿出与老师出示的实物图相同形状的学具,用手摸一摸、摆一摆、堆一堆、滚一滚,以四人为一组进行讨论,学生都抢着发表各自所发现的秘密(各形状特征),从而总结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的特征。趁他们印象深刻时,再让学生发挥想象才能,举实物讲形状。学生通过眼看、手做、脑想等活动而学的知识容易懂,记得牢,理解深刻,掌握牢固。通过放手让学生做,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手、脑、口多种感官参与。学生得到了主动的发展。

总之。敢于“放”,就是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柞、独立思考及群体讨论,去获得数学知识。实践使我体会到,只要教师放开你呵护的双手一就会发现,孩子也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和创造者。

上一篇:浅谈科学课学生探究能李培养 下一篇:数学教学与学生情感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