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浅析

时间:2022-08-11 02:47:24

高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浅析

摘要:目前高职学生因为受到社会、学校、家长及个人等方面的影响,面临着各方面的压力,有一部分学生会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如愤怒、沮丧、压抑、自卑、逆反等。学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引导和教育工作,提升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各类恶性事件不断曝光,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成为高校甚至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高校教育工作者对于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和促进心理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处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仍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和思考的问题。

一、高职学生存在的普遍心理问题

心理学研究认为,心理障碍主要是由于个体对环境的刺激不能适应,不能调整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以取得与外界平衡而产生的。近年来,社会竞争加剧,生活压力加大,高等教育不断改革,给高职学生带来了一定压力。他们处于成长阶段,且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学习、生活以及人际交往中一旦遇到挫折,一些学生往往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容易愤怒、沮丧、压抑,甚至出现攻击、冷漠、逃避等消极行为。为了全面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培养优秀人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目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原因有多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人际交往问题;(2)生活适应问题;(3)学业问题;(4)就业压力。其中人际关系、就业压力是困扰当代高职学生的主要问题。

在日常人际交往中,由于高职生多为独生子女,性格多娇生惯养,所以在与同学相处中,极易产生诸多问题,且普遍存在孤独感。在生活中,独立生活能力比较差,面对新同学、新环境,难以适应,表现出自私、敏感等不良情绪。久而久之,很多同学感到不被理解,孤独感加剧,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另外,还有一些生在异往中,由于缺乏处理恋爱问题的能力,常会为感情问题而烦恼、焦虑,难以自拔,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精神颓废。还有在性与恋爱问题上,一些学生难以把握自己,一旦出现问题可能走向极端。

许多学生由于成绩不够理想进入高职院校,所以心理上会面临许多的困惑。进入新的学校之前,大多数学生对大学怀有美好的憧憬,对专业期望值较高,然而,进入大学后却发现理想与现实有一定的差距,随着对专业的不断了解,由于教师的原因或是自身学习方法不当,感到失望、自卑,甚至自暴自弃。特别是一些高职生学习基础一般比较薄弱,学习动机不太明确,学习方法不科学,在教学中往往不愿听课,听不懂课,学习积极性不高,长此以往,陷入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困惑之中,所以会在考试中不断出现焦虑、作弊等现象。

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引起大学热,人才市场选拔标准偏高使高职院校生源素质降低,加之学生课业量增大,科技发展对学生知识结构提出更高要求,社会竞争加剧,父母期望高,高职学生就业压力巨大。为寻求理想工作,制定高目标,获取各种资格证书,如高级工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等。巨大的就业压力,让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情绪,近几年表现尤为明显。毕业后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现实与理想落差太大,一些学生出现心理压抑,甚至厌恶社会,不珍惜生命,社会责任感缺失。

二、加强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面对以上种种问题,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被列入教学范畴,但若实际解决,仍需结合各方因素,剖析问题的实质,深入了解学生。

1.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应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健全人格

由于班主任工作繁杂,难度大,要求高,意外事件多,往往承担很大的心理压力,情绪容易波动,心理容易失衡。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应树立克服困难的信息,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力戒工作中的急躁情绪,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

2.辅导员、班主任等一线教育工作者,直接面对学生,应努力为学生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

进入陌生环境后,辅导员、班主任往往是学生有力的依靠。面对学生,我们要善于倾听,耐心沟通,建立学生与教师、学校的信任感。在日常教学中,不以学习能力、个人喜好等划分学生等级,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除此之外,还应关注以下两类特殊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和贫困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单亲家庭生活不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独立的人格。单亲家庭的学生往往不易信任他人,难以与同学、老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需要耐心细致的交流、教育。其次,进入新的生活环境,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同学,学生的价值观、消费观不同,成长的生活方式与高校生活存在冲突,一些敏感的贫困生,更是无法面对贫困现状,自卑、敏感,难以融入新的学习生活中。针对此类学生,学校应予以一定的助学金发放,辅导员和班主任则要鼓励学生乐观、自强,努力投身于学习中,改变自己的命运。同时,要积极开展团体活动,进行人际关系训练,通过游戏中的分享、交流使学生形成一些新的自我概念及自我认知,并积极了解他人,更宽容地接纳他人、欣赏他人;让学会合理地宣泄情绪,放松自己;从整体上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自身素质。

3.辅导员、班主任工作中态度要明朗,工作方法要灵活

要针对学生不同特点,适时点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健康成长。现阶段来看,高职生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缺乏自信。在工作中我们应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肯定每位学生的进步,使他们重拾自信,获得长足发展。只有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才能让学生体会到进步的愉快、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的自信心。

4.建立心理疾病干预体制

包括预防体制、治疗体制、补救体制,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和干预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建议他们及时接受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专业咨询师的咨询,有效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如抑郁症引起的自杀、伤害他人事件等。

良好的心理素质对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辅导员、班主任肩负着培养人才的使命,应树立教育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意识,根据学生不同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心理误区,更新观念,树立信心,迎接挑战。

参考文献:

[1] 陈智行.高职心理健康教学实效性的实践探索[J].江西教育科研,2007,(4).

[2] 王磊峰.浅谈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对策[J].职教论坛,2010,(9).

[3] 凌云.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对策[J].大连干部学刊,2011,27(2).

上一篇:浅析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如何突出服务于行业的作... 下一篇:国际化人才素质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