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校对与作者校对识别差异探析

时间:2022-08-10 08:02:19

编辑校对与作者校对识别差异探析

【摘 要】就整个期刊印刷出版而言,校对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校对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出版物的质量的优劣。编辑校对与作者校对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简单分析编辑校对与作者校对识别的差异。

针对纸质出版物而言,校对工作的实施对保证文章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校对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关乎书刊的优劣,并且还会对出版社和读者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在校对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普遍有两种看法,一种是校对就是一一对照,看是否存在错误;另外一种就是校对质量的好坏将之间取决与学识水平,学识高校对水平高。虽然这是目前校对的两种看法,但是却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对于校对其实不能将其仅仅作为一项简单的劳动,也不能将将其作为评定出版刊物质量的标准,但是怎样识别校对,还需要依据作者与编辑不同进行分析。

作者相对其他的校对人员而言具有一定的优势,通常情况下,作者都会将作品作为自己的骨肉,与作品存在一种与生俱来的自然情感。因此在对待作品的过程中非常重视校对工作,并且会竭尽全力做好校对工作,这一点在专业词汇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如果出版物存在知识性的错误,作者可以快速的辨认出来。如常见的诸如掉段、漏句、专用符号以及外文中的大小写,公式中的正斜体等,作者是非常注意的,他们总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够毫无缺陷地完美地呈现给读者。并且在原告整体结构宝网方面,都有生育编辑与专业的校对人员。作者在强烈责任心的驱使下,会对校对工作存在心理隐患,促使校对识别的盲点突出。作者识别过程中的心理隐患主要来自于作者的熟悉。作者在一些细小、不起眼的地方非常容易出现错误,尤其是在常用字方面,作者校对识别率非常低,出现差错的概率也就非常高。

作者在校对的过程中出现差错的主要原因就是对自己的高见非常熟悉。作者在校对自己稿件的时候,通常都会持有一种知文莫如己的心理,常常认为自己的稿件犹如自己的孩子,对稿件的熟悉程度可以闭眼默认。但是在校对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正是这样一种熟悉,导致作者在校对的时候失去了应有的敏感性。心理学常常将作者的这种现象归为“知觉”,知觉被分为视觉、听觉与触觉,通常都是根据事物之间关系来进行。因为知觉对象与背景发生改变,致使作者在校对的过程中参照物也不相同。也就是说,在作者校对的时候,视觉所反映的对象已经发生改变,促使作者视觉产生一种新的制约。通常情况下,作者对原稿的认识是一种思维定势,来自文章的整体性。

从分析中就可以看出,作者在校对自己稿件的时候,仍然会沿用过去的思维定势来进行判断,进就会造成视觉上的定势,难以发现出错误。同时作者的校对习惯也会产生校对结果的不同。文章是由作者论述,并通过纸笔阐述出来的,是作者脑活动结果,从阅读习惯而言,一气呵成,速度非常快,但是容易忽视文章中的错误。因此,作者校对存在一定的优势,但是不可否认作者校对中存在的问题。作者校对的过程中如果谨慎对待自己的文章,就会产生高质量的校对结果。

在校对主系统中,专业校对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过去,编辑常常是身兼数职,在编辑与校对明显分工后,编辑仍然充当校对的主体角色,具有其尊在不可替代性的作用,并且编辑校对存在作者所不及的优势。例如在校对作者清样时,对作者文章中的一些精彩、新颖、独到之处的字词段其熟悉程度也不亚于作者,但由于编辑的职业敏感,定势知觉的影响并不构成,所以他能以积极的定势化解消极的定势。积极的定势使其头脑的中枢在不变的情况下,对知觉感知能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编辑在具体校对工作实行的过程中,常常会带有质疑,带着审视的眼光看待文章样本。从本质上来说,编辑与作者校对存在的最大不足之处就是,作者校对是将文章的小部分连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校对,而编辑则是将连续的整体看成是一种符号。编辑在校对的过程中常常采用的方法有折校、对校以及倒校,也就是在校对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将文章的整体部分拆除,以此提高校对的准确率。

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编辑的校对工作并不是一点差错都没有,如果编辑没有具备与之相匹配的细心与责任,就会造成校对的质量低下,致使校对工作漏洞百出,进而导致出版物的质量下降。因此,编辑校对在保证编辑基本工作的前提下,需要灵活对待稿件,对稿件中的数据、定义给予高度的重视。同时,校对人员在校对的具备全面的知识内容,熟悉相应的语法和句子以及基本的知识,就可以避免校对工作中错误地出现。

三、结语

由此看来,作者校对与编辑校对从刊物的角度来看,各自有自己的优缺点,在校对文本的过程中,两者互相补充,通过做校对,可以弥补编辑校对的不足之处,编辑校对能够对文本进行加工。在文本校对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两者的优势,针对存在的缺陷进行互补,就可以减少校对错误的出现。

参考文献:

[1]谭昆.编辑校对与作者校对识别差异探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0):78.

[2]朴明珠.网络环境下期刊编辑流程新特点及应对策略研究[J].新闻界,2010,5(11):56.

作者简介:

侯金芳(1978~),女,河南西华人,汉族,河南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硕士研究生,出版专业中级职称,研究方向为编辑校对。

上一篇:论贫困生的自主创业 下一篇: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