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的资助现状与工作对策研究

时间:2022-08-10 05:22:48

高校贫困生的资助现状与工作对策研究

【摘 要】 本文阐述了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基本状况,分析了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的对策。要做好贫困生的认定工作;建立完善的多元化的资助体系;加强对贫困生的精神资助;加大对贫困生资助的社会关注度。

【关键词】 高校;贫困生;资助现状;对策

近年来,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出现“突飞猛进”式的增长,但同时,我国的高校收费制度也发生变化,由原来的国家承担大部分学费的模式发展为由学生家庭或个人承担的模式。仍然有许多的贫困家庭负担不起高昂的学费,许多人因此而辍学。经过几年的改革和探索,我国贫困生资助体系日趋完善。但是,贫困生的资助政策还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我们只有认真地对待已经取得的成果及问题,并制定出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才能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贫困生资助体系,来更好地推动教育公平化。

一、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基本状况

1、我国高校贫困生的现状

教育部、财政部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对贫困生的界定为:学生本人及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学校学习期间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尽管各个学校对贫困生的认定标准不一样,但基本上都是以每月的生活费为参考。在2012年,国家就总共资助了162.45万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新生,总金额达38.76亿元,这些数值还不包括在校的贫困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存在着数目庞大的贫困生,也正说明了我国的贫困生资助工作任重而道远。

2、我国高校现行的贫困生资助体系

我国现行的资助体系是在1999年至2007年形成的,这一阶段的资助主要是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的“奖、贷、助、勤、补、减”六位一体多元化资助,还准许一些家庭比较困难的学生可以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缴纳学费的资助方式。

奖,就是实行奖学金制度,对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每人每年8000元的奖励;贷,就是实行国家助学贷款计划,又具体分为校园地贷款和生源地贷款,原则上每人每年可以贷不多于6000元,用于学费的支付,并在校期间,国家不收取利息;助,就是助学金,标准为每人每年为3000元至1000元不等,用于贫困学生的生活费;勤,就是勤工助学,学校在校内给贫困学生提供工作岗位,原则上按每小时不低于8元的标准给予支付;补,就是生活费的补贴,对于那些家庭有困难或家庭出现临时变故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帮助渡过难关;减,就是减免学费,对于那些贫困生特别是特困生,给予减免学费的安排,来充分保障这类学生可以上得起学。

二、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面临的问题

尽管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的政策使许多人特别是那些来自低收入家庭的人顺利地完成了学业,对贫困生个人和家庭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但是,目前的贫困生资助体系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1、贫困生界定标准模糊

就目前来说,现行的贫困生评定的一般做法是,学生在入学时提供一张有家庭所在地的村委会、街道办事处等有关基层民政部门开具的家庭调查表,学校根据这个表来判断该学生是否为贫困生以及贫困的等级。但是,这样做存在很多的问题。既然证明是由学生所在地的基层部门开出的,就不能不出现地区性的差异,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对于贫困的认定标准肯定不一样,出现在东部“贫困”而在西部“富有”的现象也不会奇怪。另一方面,贫困证明由基层人员开出,其本身的公正性也得不到保障。

2、现行贫困生资助体系有待完善

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六位一体”的资助体系,但是各个资助项目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来说,有以下一些方面。

第一,奖学金的资助范围窄。奖学金是给那些品学兼优的人,但是很多的贫困生由于所受到的教育与那些来自城市的孩子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很多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即使在大学期间非常努力地学习也赶不上其他人,因此,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与奖学金无缘的。这样就不能用奖学金的形式来帮助那些困难的学生。

第二,国家助学贷款手续复杂。不管是校园地贷款还是生源地贷款,都要求填写很多的表格,又因为目前办理助学贷款的银行只有中国银行,所以使得学生在提出申请到贷款的发放,一般要经过三个月到六个月不等的等待期。而且贷款申请人一旦毕业就要马上还贷款。

第三,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不合理。目前高校给贫困生提供的岗位主要是一些校内的,如图书馆整理工作,老师办公室助理、校园绿化管理等岗位,这些岗位大部分都是一些“打杂”的工作,很多还是一些“闲职”,并没有起到使那些贫困生“自食其力”的作用。而且高校并没有充分利用校外的资源,给贫困生提供的校外岗位很少。

第四,生活补贴、学费减免涉及的范围小。困难补助和减免学费是由国家专门给那些特困生的,补助金额很少,而且多数高校的减免比例很小,由于名额有限,很多特困生都申请不上。

3、注重对贫困生的物质资助,忽视精神资助

国家推出的资助措施是为了让高校的贫困生顺利地完成学业,更好地成长,但是,目前的一些资助政策只是侧重对贫困生的物质资助,而忽视了精神资助,但是,精神资助又是不可缺少的。大多数的贫困生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心理问题。他们中有的存在自卑心理,有的人际交往存在障碍。由于来自经济不发达地区,受成长条件的限制,很多人都没有自己的兴趣特长,使得他们无论在社团活动还是在班级活动中,往往比较羞涩,长此以往,就会与他人疏远,渐渐脱离群体。还有一些贫困学生存在孤独、抑郁的现象。

4、社会关注度不够

目前,随着高校的扩招和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再加上地区间经济政治的发展不平衡性,高校贫困生的数量呈现迅速上升的趋势,全国各高校的经济苦难学生平均占20%,贫困大学生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弱势群体中的特殊分子。这种现象和群体出现的很快,而且增长迅速,使得社会上对这类群体的关注不够,对捐资助学的认识不足,社会参与力量不够。尽管我国现有像“西部助学计划”、“新长城助学金”以及各类企业在高校设立的助学金等形式,但是现有的资助体系仍是以国家为主,社会力量严重不足,对于庞大的贫困生数量来说,不能解决贫困生的学费、生活费的难题,从而无法从制度上根本解决日益突出的高校贫困生问题。

三、解决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的对策

1、做好贫困生的认定工作

贫困生的认定工作是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首要环节,这一步关系到整个资助工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因此必须给予关注。

对于贫困生的认定问题,我们不能仅凭学生开出的贫困证明就认定其是贫困生,当然,如果每个高校都对其入学新生进行挨家挨户的调查也是不现实的,更不能每时每刻的监督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消费状况。因此,我们应该制定出由学生本人,班级,辅导员、院所组成的有效的运行机制。首先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申请时可以附带家庭调查情况表,提出申请后,由学生所在班级根据学生本人的日常生活表现进行投票表决,可以规定必须超过一定的比例,如果低于一定的比例,则不接受其申请,只有在高于一定的比例后,再由辅导员进行评定,向院里推荐最佳人选,最后由学院层面再向学校确定最后的人选。

2、建立完善的多元化的资助体系

首先,应该加大奖学金的奖励力度和覆盖范围,可以在品学兼优同等条件下先奖励那些贫困的学生,也可单独设立贫困大学生奖学金,适当增加经济困难学生获取各项奖学金的比例。第二,改革现有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可以在确保银行风险不增加的前提下减少申请程序;增加银行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的资格,而不是只有中国银行办理;适时延长助学贷款的还款期限,可以在贫困生毕业后由用人单位协助还款。第三,积极拓宽勤工助学岗位的途径,在开设校内岗位的基础上,多增加一些校外的岗位,注重对贫困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和自信心的培养。

3、加强对贫困生的精神资助

首先,可以对贫困生有针对性的、定期的举办一些心理讲座,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特点。其次,应通过各种途径教育贫困生来正确看待自己的贫困,要端正心态,坚强地对待现实,要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来完善自己。第三,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贫困生健康成长的校园环境和心理环境。

4、提高认识,加大贫困生资助社会关注度

首先,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做好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重要性。由于国家财政支持能力有限,单凭国家的资助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这就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通力合作。对于当地政府来说,在积极配合国家的各项资助政策实施的同时,要适度地从地方上拿出一部分财政用于当地考上大学的贫困优秀学子,对于其他的财政等部门来说,也应该积极配合中央政府和当地政府的资助工作。国家要积极鼓励各种形式的捐资助学,大力开展社会互助、扶贫济困活动,引领社会和企业资金介入高等教育领域。除此之外,还应该通过舆论广泛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健康的、积极的资助理念。

【参考文献】

[1]左显兰.对新时期我国高校奖学金制度改革的思考[J].福建高教研究,2001.3.

[2]马绍辉.我国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基本框架及今后的工作重点[J].高教研究,2006.5.

[3]徐晓军.高技贫因生资助体系问题分析与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4.5.

[4]张文芝.论高校贫困生的现状与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26.

[5][8]赵国建.高校贫困学生及受助情况调查分析与建议[J].中国高等教育,2000.11.

[6]唐海龙,刘俊霞.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州大学学报,2009(6).

[7]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R].2007-6-26.

【作者简介】

陶勇(1985-)男,湖北十堰人,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辅导员.

上一篇:浅谈音乐的作用 下一篇:理工科大学生就业软实力提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