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大学生就业软实力提升研究

时间:2022-09-16 08:45:17

理工科大学生就业软实力提升研究

【摘 要】 本文从企业发展需求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出发,阐述当前大学生就业“软实力”的概念及内涵,探讨提升理工科大学生就业“软实力”意义及其途径,主张全面提升理工科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培养,积极开展各种形式企业管理方面的素质拓展活动,加强结合素质选修课教学提升人文素养,加强理工科大学生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育与培养等。

【关键词】 理工科;大学生;就业;软实力;提升途径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现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国内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据相关部门统计,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近700万,而社会各用人单位提供的工作岗位却受全球经济的影响有所减少;而薪酬方面也出现不乐观的一面,有调查显示长沙市近六成高校毕业生月薪在2000元以下。因此,有人将2013年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用人标准也越来越高,许多用人单位更多地注重个人的综合实力,尤其是就业“软实力”。

一、大学生就业软实力的内涵及区分

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学派学者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的概念,他在《软实力》一书中讲到,“软实力是一种能够影响他人喜好的能力”,换而言之,即通过吸引别人而不是强制他们来达到你想要达到的目的的能力。起初“软实力”的概念是运用在国家综合实力层面,随后该概念迅速受到全球理论界专家的关注,致使其内涵不断扩展,并被运用到各类竞争主体实力的描述当中,甚至是当前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就业软实力。

关于“就业软实力”的概念,国内还没有正式的界定。本课题组成员通过对长沙、深圳等地的走访调查,与近百家的用人单位进行交流,汇总其意见并参考相关文献,认为“大学生就业软实力是指专业知识外的能力,寓于大学生心理、性格、志趣、品德、涵养和魅力之中,对他人的影响力和吸引力的总和。”

“就业软实力”和“就业硬实力”的区别在于,“就业硬实力”是可以通过具体形式量化出来的专业能力,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如毕业证、学位证、奖学金证书、计算机和英语水平证书,甚至包括机动车驾驶证等职业技能证书等“硬件”;而“就业软实力”则是一种可以感知的潜在的“隐形”力量,具体包括敬业精神、诚信意识、沟通能力、团队精神、商务礼仪、审美观念、抗挫能力和创新意识等等。

二、当前国内理工科大学生就业软实力的现状分析

当前,理工科大学生是国内大学生群体中人数众多、情况较为特殊的一类。说其情况特殊是因为:首先,理工科大学生所学的知识专业性强,即便是在当今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对理工科的人才需求量还是非常巨大的,所以理工科的大学生就业前景还是较好;其次,虽然用人单位对理工科人才的需求量较大,但是,当前很多的用人单位更倾向选择拥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往届理工科人才,即便是应届理工科大学生对薪水要求相对较低,也时常会被冷落,究其原因发现许多应届理工科毕业生在就业“软实力”方面存在不足,要经过一、两年的“社会学习”才能满足那些高要求的用人单位;还有个别理工科应届毕业生被用人单位录用,但在开始的工作过程中,暴露出“软实力”的不足,被用人单位辞退的情况。早在2005年11月13日的《中国青年报》就刊登,重庆理念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招聘了21名大学生,但在随后的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其中的20人被辞退,仅留下1名大专生,而公司反映出他们被辞退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专业知识层面的原因,而是个人综合素养等“软实力”方面的原因[1]。重要的是,这些问题到现在还普遍存在。

以上现状值得我们探讨当前理工科大学生就业软实力不足的原因:

经过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教育为了培养各行各业急需的专业人才队伍,加强了高校的专业化建设,对理工科专业大学生的教育更多地偏重应用性知识和操作技术实践的训练,忽视了理工科大学生在人文素养、审美观念、职场技能、个人魅力等“软实力”方面的培养。

此外,理工科大学生自身提升就业“软实力”也没有引起重视,一方面,受到父母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的“学好数理化,走偏天下都不怕”的观念影响,众多理工科大学生认为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术,找个好的工作是上大学的主要目标,而对“软实力”方面的学习不太重视甚至是漠视;另一方面,理工科大学生的课程相对较难、学习压力较大、空余较少,即便有时间也多数在实验室里度过或花在考研复习方面上了,以至于缺少相对充足的时间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加强自己的就业竞争“软实力”。

三、提升理工科大学生就业软实力的现实意义

根据当前社会发展与转型的大格局,结合用人单位的选才标准以及理工科大学生目前的实际就业竞争能力,提升理工科大学生就业“软实力”具有非常重要现实意义:

1、有利于理工科大学生综合实力的提升

大学生的综合实力包括其“硬实力”和“软实力”,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缺一不可,任何一方都会影响综合实力的提升。可以说,理工科大学生的“硬实力”是培养其“软实力”的基础,理工科大学生“软实力”的提升是对其“硬实力”的最强有力的支撑。因此,在抓好理工科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的同时,加强其“软实力”的教育培养势必有利于理工科大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2、有利于理工科高校毕业生更好地就业

由当前的就业形势和用人单位反馈意见不难看出,就业“软实力”不足成为众多理工科大学生就业的瓶颈问题。通过提升理工科大学生的就业“软实力”将实现理工科大学生的综合实力的提升,将更好地帮助理工科大学生融入职场,符合用人单位的选才标准,进而更好地就业,实现“人职匹配”,同时,也将大大缩小与那些有工作经验的求职竞争者的差距。

3、有利于理工科学生就业后更好地发展

“就业固然很重要,发展更加重要”,在现实生活当中,大多数的理工科大学生在求职的过程非常看重自己在公司以后的发展前景。在综合实力当中,“硬实力”虽然相当重要,它能体现自己某些方面的实力,充分证明自己符合用人单位招聘岗位的要求,但进入公司就业后的发展更多还依赖于“软实力”的发挥。前面《中国青年报》中案例就是“硬实力”达标,“软实力”不合格而影响个人职业发展之路的最好典型。因此,提升理工科大学生的就业 “软实力”将有利于理工科大学生职业道路的发展。

四、对提升理工科大学生就业“软实力”的若干建议

鉴于理工科大学生就业“软实力”在就业求职当中的重要位置,说就业“软实力”是理工科院校大学生的一种核心竞争力一点都不为过。因此,提升理工科大学生就业“软实力”也是当前高等教育中非常必要而又迫在眉睫的核心工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理工科大学生就业“软实力”的提升:

1、全面提升理工科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培养

在就业“软实力”的内容当中,大学生的敬业精神、诚信意识等方面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分不开的。一个人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发挥和服务指向。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培养理工科大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是提升理工科大学生就业“软实力”的首要问题。具体来说,可以结合高校里的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课程、各种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教学见习和实习等环节,通过课程传授、讲述典型案例等形式来激励广大理工科大学生,使其具备“做一行爱一行”、“诚实守信”等方面的思想,进而提升理工科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以及就业“软实力”。

2、积极开展各种形式企业管理方面的素质拓展活动

沟通能力、人际关系处理、团队协作等就业“软实力”是理工科大学生进入职场必备的基础条件,而许多理工科大学生将大量的时间花在攻克难度较大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在与人沟通、人际关系处理、团队协作等方面存在不足。面对这类问题,学校可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素质拓展活动来宣传并提高广大学生在此方面的不足,比如:求职面试情景模拟、产品营销情景模拟、团队创业模拟、室外团队任务、职场人际关系处理模拟等等。通过各种素质拓展活动,帮助理工科大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鼓励他们积极面对自己的不足,并不断努力去克服不足,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增强其就业“软实力”。

3、结合素质选修课提升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有人说:“在大学校园里可以通过穿着和举止就能找到当中的理工科学生。”这句话反映的是,当前,个人的审美观念以及商务礼仪等方面的知识也是众多理工科大学生所缺乏的现象。而如今的职场对个人的审美观念、商务礼仪等人文素养还是非常注重的。这就要求广大理工科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要努力提高自身在人文素养方面的修养,以达到当今职场的水准。具体实施来说,高校方面,可以通过开设相关的素质选修课,并要求理工科学生必须修满一定的学分,通过选修课的课堂传输相关的知识,来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还可以举行类似“商务礼仪”大赛等活动,给予理工科大学生实践的机会;而学生个人方面,除了要积极参加相关的人文素质选课课程提高自身素养外,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相关的书籍,甚至是向已在职场多年的家庭成员请教、学习,通过多种渠道提升自身在人文素养方面的就业“软实力”。

4、培养理工科大学生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

当今社会,人们生活、工作的节奏越来越快,各方面都存在着竞争,就业岗位的竞争、市场业务的竞争等等,有竞争就有压力,如何面对并缓解这些压力对理工科大学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其中,最好办法就是具有一定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化压力为动力。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包括抗挫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抗挫能力指的是面对挫折、失败等消极因素的承受能力;自我调节能力是指个人面对各种情况对身体、情绪、能力等方面的调节能力,通过调节使个人能认知发展从不平衡到平衡状态的一种能力。培养理工科大学生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首先需要其有一颗积极、乐观的心足以抵抗各种挫折,其次要培养自己面对困难能够冷静处理的心态,还需要有较好的人际关系和虚心向他人请教、学习的态度,如此一来,当面临压力的时候能借鉴他人的经验来较好的处理问题,同时,更需要有一定的执行力。

5、加强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和培养

一个公司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有创新才有进步,才能生存。创新能力对于大学生入职可能并不是必要条件,但是,处于当今竞争激烈的职场,创新能力是职业发展道路上不可缺少的因素。创新能力是一种心智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三个模块。培养理工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参考创新能力的“三个模块”来开展。首先,培养理工科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当中发现问题的能力,即培养创新意识,发现问题指的是学生、生活、工作当中发现各方面存在的不足和不便之处,发现问题才会去想解决问题,才有可能创新;其次,培养理工科大学生探索和思考的能力,甚至是团队性质的探索和思考,这就是去想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后,就要掌握相关的条件,并给予执行,实现问题的实际解决。当然,这些都需要学校正确地引导和学生积极参与、配合才能实现。

综上所述,理工科大学生的就业软实力不仅是一个理工科高校毕业生求职择业的能力,也是一个理工科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岗位上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这种能力可能会因为每个理工科大学生的性格、背景、个人经历和阅历、职业目标等不同而有所偏差,但这种能力是经得起长时间地考验,具有延展性,甚至是竞争对手无法模仿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国内对理工科大学生的教育应当注重对就业“软实力”的培养和提升,鼓励广大理工学子不断学习各方面知识和技能,使之具备过硬的就业“硬实力”和“软实力”。

【参考文献】

[1]齐蓓.工科院校大学生的“软实力”及现实意义[J].科技信息,2011.29.130.

[2]尚国超,于钦. 关于对大学生就业软实力的探讨[J]. 知识经济,2011.08.57-58.

[3]鲍新龙,郭春娥,谭冬霞.浅谈IT相关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软实力[J].咸宁学院学报,2008(2).32-33.

【作者简介】

陈 凯(1982-)男,汉族,湖南衡东人,吉首大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高静波(1981-)女,汉族,吉林敦化人,吉首大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上一篇:高校贫困生的资助现状与工作对策研究 下一篇:艺术类专业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