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女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调查与分析

时间:2022-08-10 03:39:27

高职女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调查与分析

摘 要: 本文作者对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的女生参加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女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与她们所选择的运动项目、体育态度,以及自身身体因素的关系,同时对高校女生体育教学的改革提出建议。

关键词: 高职女生 课外体育锻炼 教学改革

女生进入大学阶段已进入青春期,其身体形态、机体的代谢功能都已日渐完善,具有旺盛的精力、蓬勃的朝气,能较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生理和心理都在不断地向成熟发展。我对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的100名在校女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作了调查分析,旨在为目前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尤其是高职女生的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些资料。

1.调查结果与分析

1.1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整理见表1―6

1.2调查分析

1.2.1女大学生的生理特点

在生理方面,此时期女大学生身体形态发展已不断完善,这一阶段她们的皮下脂肪增厚,但仍保留青春期的一些特点,即发展的不平衡和不稳定。由于神经过程的灵活性高,神经细胞物质代谢机能旺盛,易出现疲劳,但恢复较快。脑细胞内部的结构和机能迅速发展,为提高思维能力创造了条件。这个时期由于内分泌活动发生了变化,性腺活动加强,使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影响,表现为动作协调能力暂时下降、动作迟缓等。

1.2.2女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在心理方面,女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处于不稳定和不成熟时期,她们的情感比较内向、含蓄、敏感、自尊,在意志上表现为畏难,经受不起失败的考验,在体育课上表现为情感内倾,懒动,对疲劳的耐受力差,怕脏,怕晒,胆小,怕别人嘲笑,等等。

1.2.3高职女生不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原因

1.2.3.1从“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间、次数与态度”的调查统计的结果可以看出(见表1、表2和表3):高职女生对体育有一定的兴趣,有较正确的主观认识和积极的态度,但她们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与次数明显不足。

1.2.3.2我设计的“最喜欢的体育项目”和“最经常参加的体育项目”的调查(见表4和表5)反映了当前高职女生最喜欢的体育项目排序与她们最经常参加的体育项目排序有一定差异。这一情况可能反映了目前学校体育项目的场地、器材还不能满足高职女生的活动需要,在余暇时间短又缺少体育活动器材的情况下,进行跑步锻炼,也确是一种很实际和无奈的选择,这可能是造成不参加体育活动或者参加的时间、次数明显不足的原因。由调查结果还发现高职女生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基本上集中在中、小学没有开设过的项目。我们认为在高职女生体育教材选择上应注意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处理好高职与中、小学的教材衔接,避免过多重复。

1.2.3.3高职女生参加体育活动不够时、不够量究竟还有什么原因呢?在对“影响高职女生参加体育活动主要因素”的调查中,学生把“没有体育锻炼意识”列为第1位,这主要是她们对于一些活动项目根本不了解,又没有人帮助她们对这些项目进行指导,使得本来就胆小、害羞的女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和次数就越少。

2.结论与建议

高职女生在校期间是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和完善的时期,她们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和高尚的道德修养,而且必须有健康的身体,以保证学业的完成,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而体育锻炼不仅能满足增强高职女生体质的需要,而且能锻炼其心理素质,促进自我完善。那么,如何提高女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与自觉性,显得尤为重要。

2.1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明确体育学习目的。

学习目的的教育是使广大学生正确理解学习与身体的关系。学生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学习,以后才能更好地工作。

2.2确立以素质教学为指导的体育教学思想。

体育教学要立足于素质教育。体育教学必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面向全体学生,顾及全体学生的实际,尽可能满足全体学生的不同需要,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2.3因材施教,精心安排教学内容。

在体育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应该全面了解和把握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在不同的基础上,通过体育教学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先后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

2.4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的更新。

只有新颖的丰富的教学内容,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才能不断地引起学生的注意,不断使学生获得新知识,并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进一步激发她们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刑庆和,毛坤.关于高校女生体育教学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9,5.

[2]王则珊.学校体育理论与研究[C].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6.

[3]兰自力,赵克.我国部分省(市)高校大学生产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1,3.

[4]左燕,张旭,刘少英.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体会[J].中国学校体育,2000,2.

[5]赵俊荣.高校体育教学应重视和加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中国学校体育,2003,6.

[6]冯肖丽.体育教学方法分类研究.体育科学,2004,2.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浅析身高因素对男子400米栏成绩的影响 下一篇:短跑运动的能量供应特点及能源物质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