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体育课堂的教学评价问题

时间:2022-10-12 10:49:55

关于体育课堂的教学评价问题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活动都是在单元学习结束后进行,教师基本采用主观或定量的方式,而且局限于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项目的评定。如:高中女生50米跑成绩9″7为及格。这样的终结评价,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态度、锻炼习惯、意志品质、自信心和自尊心、合作意识等方面的评定,导致有些学生不用经过努力,只因遗传因素占优势,体育成绩就可以达到优秀。这部分学生沾沾自喜,盲目自大,不追求进步和发展。而另一些学生由于“天分”较差,平时虽十分努力,但最终还是只能良或及格,甚至不合格。这就严重创伤了这部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削弱了他们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使他们远离体育活动。为了解决面临的问题,新的课程标准在评价方面提出了新的思路,促使体育教学评价从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转变。

一、评价内容的转变――注重评价学习的全过程

高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应在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提高专项运动技能水平,为终身体育服务。也只有让学生在各类体育活动中多动、多练、多体验,才能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因此,评价高中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更应该注重过程性评价,即在高中生学习的过程中随时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表现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可以采取对学生上课的表现进行及时的、激励性的口头评价(如“你做得很好”、“不错,假如你能做到××就更好”等),围绕单元计划所设置的目标进行单元评价或阶段评价,给一部分基础较差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等方法。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随时发现问题(包括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相互协作、意志品质等方面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改进,既能增强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能充分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二、加强评价的实效性

规范教学评价,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项目,建立持续的发展资料;各个项目要有标准合理的评价体系,正确反映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记录,在同一目标指导下对学生进行系统地观察和概括,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形成精确、深刻的认识,使得评价能促进学生的正常发展。在学生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应该在一定的目标指导下,参照一定的标准,综合学生一系列的表现给他们一个明确的结论。当然,这个结论不是简单地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而是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进行适当的描述。如学生经过对排球的学习,根据班级间的比赛、课外活动表现的记录,对学生学习的总体状况或其中的几个方面给予描述。这样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确定下一阶段改进的目标,更好地体现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三、加强思想教育,让多元化评价落到实处

过去的评价,只是由教师单独评价学生的状态,教师的主观性与随意性很强,不能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也打击了一些学生的积极性。现在我们要鼓励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特别是自我评价,一方面能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能提高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同时也可以防范由于过于依赖教师的主观性评价所造成的不公正现象的发生。一般做法是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回答问题或小组合作时,让其他同学或小组给予评价。不过,多主体评价在操作时应注意三点:首先,评价者要有明确的评价目标和标准;其次,要分清楚哪些内容适合多主体评价,哪些内容不适合多主体评价,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要多主体评价;最后,在多主体评价,特别是学生互评中要淡化等级和分数,淡化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强调反馈与反思。而对于一些不配合评价的学生,要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让其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不能让其放任自流。

四、评价方式的多维化

1.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由于终结性评价是在单元或阶段学习结束时进行,因而失去了评价的有效反馈功能,对激励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果,以及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意义不大。基于上述情况,我们应改变单纯采用终结性评价的方式,采取诊断性、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三种评价相互渗透,使整个评价活动始终处于不断上升的动态之中。

2.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在体育教育中,采取定量的方法进行评价,增强了评价的科学性,改变了过去单一的定性评价,而追求定量评价,使定量评价占据了主要地位。但是体育教育极为复杂,有它自身的特殊性,存在着大量的人文因素。特别是素质教育的提出,

21世纪所需的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人才。学生通过体育教育不仅要发展身体,增强体质,而且要培养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品质,而这些人文因素如学生体育态度、思想品德、心理素质、锻炼能力等指标具有明显的定性特征,是难以量化的。忽视这些难以量化的指标的教育评价是不全面的、缺乏科学性的。因此,单靠定量化、数量化方法无法认清评价对象的本质特征,必须把宣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起来使用。

3.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自我评价的理论基础是教学论和学习论。传统的教育评价注重他人评价,忽视教师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在对教师评价中,任课老师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对教学活动的情况最为了解,对教学质量的优劣也较为清楚,所以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离不开任课老师的自我评价。但由于评价的心理压力,以及主观因素影响,任课老师往往过高估计自己的教学工作,使评价的客观性不够。因此,还需要他评,如同行教师评价。他们熟悉业务,结合任课老师提供的信息,按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能较全面而客观地反映任课老师的教学水平。因此,既要同行教师参与评价,又要任课老师参与评价,把他评与自评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评价顺利地进行,得出正确的评价结论。对于学生来说,只有学生真正了解自己,驾驭自己,才能提高自己。学生是教学目标的实践者,只有亲身体验的内容才能正确地评价它,特别是那些无法用定量表现的内容,包括情感、意志、态度、兴趣等,都是不易显露的心理倾向,只有通过自我评价才能获得真实的材料。一个善于运用自我评价的学生,可以依据教学目标随时评价自己,使自己始终保持在教学目标指引下的定向学习状态。为更好地实现自我评价,学生要结合教师的教学目标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以此作为自我评价目标。同时,这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自我评价的能力,有利于学校体育贯彻终身体育思想。

4.科学评价,重在激励。

目前,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厌倦上体育课的现象。运动是人的天性,青少年应该喜欢从事体育运动,为什么随着年级的增长,厌倦情绪却与日俱增?这方面有很多原因,如教法不当、教材内容安排不科学等,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我们在教学中错误地运用了育评价标准。例如,有的速度素质好,不练也跑得快;有的怎样练也跑不快,致使学生在学习中看不到自己的成效和锻炼效果,大大挫伤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因此,我们应针对上述问题实施个体化评价,改变评价内容和方式,充分运用评价结果来激励学生,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

上一篇: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体育兴趣教学 下一篇:浅析身高因素对男子400米栏成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