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秘密保护中的竞业禁止探析

时间:2022-08-10 03:14:36

商业秘密保护中的竞业禁止探析

[摘 要]竞业禁止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其理论基础是诚实信用原则和合理限制竞争原则,在商业秘密立法中规定竞业禁止对于保护企业商业秘密是至关重要的。我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一些规章以及地方性法规均对竞业禁止做出了规定,但在实践中存在不足之处,应当进一步完善,以适应商业秘密保护的客观需要。

[关键词]商业秘密 保护 竞业禁止

秘密保护中的竞业禁止,是指作为商业秘密权利人的企业与掌握商业秘密的职工签订协议,约定职工在离职后一定期间内不得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其原任职企业同类的营业。离职职工的竞业行为是商业秘密侵权的主要根源,因为职工一旦从事与原企业有竞争关系的营业,在利益驱动下,极有可能披露或使用其原企业的商业秘密,给相关企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竞业禁止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对于保护企业商业秘密是至关重要的。

一、竞业禁止的理论依据

竞业禁止的法律渊源之一是诚实信用原则,它要求人们在民事活动中应以诚信、善良的主观心理状态,依正义理念使社会成员间的利益达到平衡。作为企业的劳动者,在工作中知悉企业的商业秘密,应对企业负有保护、保密、忠实等义务,不应从事有损企业利益的活动。竞业禁止可以减少那些利用非诚信手段使用他人商业秘密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自由竞争必须是有秩序的竞争,任何市场经济主体的竞争行为都应受到合理的限制。合理限制竞争原则为竞业禁止制度提供了另一理论依据。合理限制竞争的法律含义包括:(1)合同当事人约定一方当事人不得从事某些商业活动。合理限制竞争表现为一种明示的合同义务。(2)即使没有明示合同,当事人之间根据社会有关商业行为的准则,也应该承担默示的合同义务。(3)如果某种默示的合同义务受到法律的明文保护,那么有关合理限制竞争义务同时又是法律义务。合理限制竞争有利于维护社会正常的经济秩序。

二、我国有关商业秘密保护中竞业禁止的法律规定

《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部在《关于企业员工流动若干问题的通知》中规定,用人单位可规定掌握商业秘密的员工在中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的一定期限(不超过3年),不得在生产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且有竞争关系的单位就职,也不得自己生产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但用人单位应当给予该员工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偿。

国家建材局科技司《关于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成果知识产权保护的通知》第五条规定,承担项目(专题)的主要研究人员,在攻关研究过程中不得调动到其他单位。离休、退休、停薪留职、辞离或调离的人员,在离开原单位1年内不得从事与攻关内容相关的技术工作。

国家科委《关于加强科技人员流动中技术秘密管理的若干意见》第七条规定,单位可与行政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约定竞业限制。凡有这种约定的,单位应向有关人员支付一定数额的补偿费。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第28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可以与参加科技成果转化的有关人员签订在职期间或者离职、离休、退休后一定期限内保守本单位技术秘密的协议;有关人员不得违反协议约定,泄露本单位的技术秘密和从事与原单位相同的科技成果转化活动。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了保密条款:“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及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约定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禁止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第二十四条规定了竞业禁止条款:“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超过二年。”

另外,《广东省技术秘密保护条例》、《浙江省技术秘密保护办法》、《深圳经济特区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珠海市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宁波市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都对竞业禁止进行了规定。

这些法律法规在实践中暴露出了诸多不足:原则性较强,缺乏可操作性;规范零散,保护力度不足;未形成一个严密、完善的竞业禁止法律体系。

三、完善商业秘密保护中竞业禁止立法的建议

1.制定统一的《商业秘密保护法》。在商业秘密保护法中,健全竞业禁止制度,对竞业禁止的定义、禁止协议的订立、适用的主体、地域限制、期限和补偿费等作出科学、全面的规定。

2.科学规定竞业禁止的时间限制。竞业限制的期限长短,应依据商业秘密在市场竞争中具有的竞争优势持续的时间长短来决定,不能过于绝对,应根据不同行业的不同特点制定灵活浮动的范围。如:高新技术领域中,技术秘密和营业秘密可能有效期短暂,则可以约定少于二年的时间,传统行业中则可以规定时间稍长。

3.完善竞业禁止经济补偿制度。德国《商法》第74条规定,离职后竞业限制期间,原企业或雇主应支付补偿金,竞业限制期间每一年之补偿金,其数额不得低于劳工离职时与劳动合同所能取得报酬的一半,当事人就每一年竞业限制期间所约定数额低于5184马克者,其离职竞业限制协议无效。

我国应当借鉴德国的经验,对竞业禁止经济补偿作出一个最低限额的规定,以保护在劳动关系中处于弱势一方劳动者的权益。

4.完善竞业禁止法律责任。我国目前仅规定了竞业禁止的违约金责任和赔偿责任,不足以保护企业商业秘密,应当健全竞业禁止制度责任体系,例如强制违约者继续履行竞业禁止协议,以加强对商业秘密的保护。

参考文献:

[1]李开国,张玉敏.中国民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4

[2]李永明.竞业禁止的若干问题研究[J].法学研究.2002(5):86

[3]张玉瑞.商业秘密法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1999:270

[4]王卓亚,肖彦山.刍议竞业禁止法律制度的完善[J].商业时代.2010(2):104

[5]徐丽雯.关于《劳动合同法》中竞业禁止条款的完善思考[J].商业时代.2010(28):104

上一篇:我国电力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下一篇:关于提高工程预决算水平的有效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