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实验教学 激发学生思维

时间:2022-08-10 12:15:29

加强实验教学 激发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我们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有效渠道。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不好的教师是奉送真理,好的教师是叫人发现真理。”其实,对真理的探索比占有更加宝贵。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旨在让学生通过“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去实现对“真理的探索”,与此同时,让学生体验、领悟进而掌握蕴含于知识形成发展过程中的科学思维、方法,从而形成自己的发现与创新能力。因此,怎样在生物实验课上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一、实验设疑,引导思维

“思源于疑”,由实验现象产生了疑问,由于好奇心与进取心,就要对疑问进行解答,开始了对疑问的思考。在实验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疑问情境,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导思维的发展。实验设疑就是在实验内容与学生现有的实验知识之间造成一种悬念,使学生急于对实验内容作出解答,激发了强烈的学习动机。如在观察“溶液浓度的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这一实验时,首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现象,用盐腌黄瓜、用糖拌番茄时有汁水流出来,而萎蔫的青菜放在水里一段时间后变得硬挺,让学生思考:黄瓜、番茄、青菜发生不同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对吸水和失水有了感性的认识,接着继续问“为什么黄瓜、番茄的细胞会失水?为什么萎蔫的青菜细胞会从环境中吸收水分?这时教师在实验内容与学生现有的实验知识之间搭一个“小桥”起到引导思维的作用,学生便会豁然开朗,产生满足的愉悦感,对下面的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实验探究,促进思维

中学生物探究实验大多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实验―得出结论”的程序进行,每个教学环节都要精心设疑,以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有理、有序地进行,达到既掌握知识,又提高思维能力的目的。如在尝试“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这一实验时,老师先让学生学会观察,并提出一连串的问题:你们小组的假设是什么?如何设计实验组与对照组?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什么?如何控制实验变量?如何改变水温?如何在实验过程中不使金鱼受惊吓,以保证所得数据可靠?金鱼安静的时候是怎样的?受到惊吓的时候会怎样?它是如何呼吸的?为什么要在同一温度下重复多次测试呼吸次数?如何使用温度计?该设计怎样的统计表?如果要得到更科学的结论,你觉得还应该怎样设计与开展实验?在探究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参与思维,使学生学会了正确的假设,学会了怎样进行实验操作,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实验结论的得出同样由学生来讨论,从而促进了学生的思维。

三、实验设计,拓展思维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需要教师充分体现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而且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在验证“植物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实验中,教材选用的实验材料是菠菜,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实验过程中,首先就实验操作中的有关问题组织学生认真思考,让学生弄懂两组实验设计的原理及操作中的一系列问题,如实验过程中塑料袋放在黑暗处的目的?其中A袋内装入了菠菜,B袋在实验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对照组设立的目的是什么?然后问学生能否选用其他的材料来做这个实验?你想选什么材料?通过讨论,学生提出除了用叶多的菠菜做实验材料外,还可用萌发的小麦种子,用新鲜的水果、鲜花等做实验材料,用萌发的种子、水果做材料的话,还不要遮光处理,因为它没有叶绿素,不会进行光合作用。通过这样的环节,学生比较归纳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区别就很容易说出植物的呼吸作用在所有的活细胞里进行这一结论。这一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启迪学生遇到问题要多思考、多讨论,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更开阔。

生物是重视实验的学科,教师要发挥实验教学的整体功能,特别是通过教师创设的问题、架设的桥梁等这些探究情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全方位、多角度地利用眼、耳、手、脑积极参与生物教学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得到提高,在实验中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作者单位 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三中学)

上一篇: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对话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下一篇:浅谈历史课堂教学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