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营企业注册情况调研报告

时间:2022-08-10 01:14:34

市民营企业注册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市民营经济迅速发展,投入高速增长,规模持续扩大,综合竞争实力不断增强。但民营企业的注册资本相对民资投入落差较大,两者之间的联系不很紧密。注册资本是体现一个企业的信誉、规模及综合实力的核心标志。一个地方的民营企业注册资本规模的大小,也反映了该地方民营企业的经济发展质量。对此,根据市委朱书记的指示,近日我委走访了市有关部门和一些企业,就此问题进行初步调研,现把有关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近两年我市民营经济投资和注册资本的基本情况

1、民资投入成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根本力量。两年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在50%以上的增长,2002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6.07亿元,增长50.81%,其中民资投入完成73.32亿元,占总额的69.1%,增长70.9%;2003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2.12亿元,增长62.26%,其中民资投入完成108.62亿元,增长48.15%,占总额的63%。

2、民营企业迅速增加,注册资本逐步扩大。两年来,随着民资投入的强势增长,全市民营企业数量增速加快,主要特点是小型企业急剧增加,注册资本逐步扩大。2002年全市登记在册私营企业7212家,增长74.4%,注册资本71.46亿元,增长59%,户均注册资本99万元,下降9%;2003年登记在册私营企业10011家,增长38.8%,注册资本120.6亿元,增长68.8%,户均注册资本120万元,增长21%。全市民营企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3、民营企业规模结构偏弱,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差距较大。2003年新增民营企业2682家,注册资本33亿元,其中:注册资本在50万元及以下的1903家,占企业总数的71%,注册资本合计7.77亿元,占注册资本总数的23.5%;注册资本在50—100万元之间的372家,占企业总数的13.9%,注册资本合计3.64亿元,占注册资本总数的11%;注册资本在100—500万之间的321家,占企业总数的12%,注册资本合计9.08亿元,占注册资本总数的27.5%;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上的86家,占企业总数的3.21%,注册资本合计12.51亿元,占注册资本总数的38%。不考虑增资因素,2003年新增注册资本与民资投入之比为1:3。可以看出,我市民营企业面广量大,但注册资本结构规模较小,与投资总量落差较大。

4、与民营企业注册资本有关的政策规定和行政收费制度。

民营企业工商登记管理要求:一是生产经营或批发性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法》规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50万元。二是个人独资企业,工商登记对注册资本一般无特别要求,但税务部门规定申请一般纳税人的,注册资本必须达到40万元以上。三是集团型规模企业、科技类或实业发展等综合性大企业、有生产经营资质等级的企业,工商登记时一般有200万元、500万元等不同档次的注册资本要求;冠名“*”、“江苏”字样的企业也有100万元、200万元和500万元不等的注册资本要求。

银行信贷客户管理要求:对企业的注册资本有相关规定,如农行*分行苏市农银发(2003)10号文件规定:对信贷客户的等级评定中,要求黄金客户企业净资产总额在5000万元及以上且注册资本必须在2000万元及以上;重点客户企业净资产总额在2000万元及以上且注册资本必须在1000万元及以上,或净资产总额在4000万元及以上且注册资本必须在500万元及以上;优质客户企业净资产总额在300万元及以上且注册资本必须在100万元及以上,或净资产总额在500万元及以上。同时规定私人企业或私人控股企业必须是符合优质客户及以上等有关条件的才能纳入银行的企业法人客户管理,对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均纳入自然人与私营企业生产经营性贷款管理。

工商登记收费管理规定:一般采用比例收取或定额收取,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下的按0.8‰、1000万元以上的按0.4‰超额累进收取,超过1亿元的以上部分不再收取;对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分公司、分支机构设立定额300元收取。

二、对我市民营企业注册资本规模的一些分析

两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强有力的推动和引导下,我市民营企业取得了迅猛发展,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民营经济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占全市总投入的比重已经达到63%。但伴随着投资规模的扩大,民营企业注册资本相对来说增长缓慢,也影响了我市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1、与周边地区相比,我市民营企业注册资本规模趋小。2003年,我市私营企业注册资本累计总额120.6亿元,户均注册资本120万元,个体工商户累计注册资金7.2亿元,自我而言,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对比于*和其他县市民营经济却有着下降的趋势。去年*全市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122万元,我市落后于大市平均水平,上规模大型民营企业也落后其他县市。去年常熟市新办私营企业平均注册资本超过180万元,累计注册资本突破160亿元,涌现一大批规模型、实力型私营企业,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181家,3000万元以上32家,5000万元以上20家。绍兴县私营经济正在完成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的转移,社会资金在向私营经济集聚,零散的个私经济正在向成熟市场型的规模民营经济转型,从私营企业和注册资本看,私营企业的数量增长速度趋缓,但注册资本则呈现增幅不断提高的态势,去年底累计户均注册资本超过140万元。

2、许多行政事业性、中介服务性收费与企业注册资本不相关。不考虑股份公司,企业开办、变更、分支机构设立的工商登记中,仅有限责任公司注册收费按注册资本比例收取,其余实行定额收取。除此以外,绝大部分收费与注册资本无关,像企业开办时中介机构验资收费,是按照资本总额大小来计收的,年度会计报表审计、企业整体评估等均以资产总额来计收,像用地费用、公共事业性费用、资质审查、信用评级等内容的收费一般不以注册资本多少来确定,而与项目规模挂钩,或与资产总额挂钩,或与企业等级挂钩等。

3、民营企业注册资本与投资项目联系不紧密。开办民营企业,一般先进行企业工商登记设立,然后开始项目筹资建设,投资与注册资本不挂钩。目前,企业设立时,一般按照工商登记注册资本最低限额来注册,要求先成立一个企业,取得资格再发展,以后项目投资、生产建设时,筹资投入不再关注注册资本,其中项目审批、用地指标与企业注册资本关联也不很密切,用地指标计划基本上根据投资规模、用地规划进行审批。与民资企业注册资本管理不同的外资企业,国家工商局对其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有明确规定,外资企业投资总额在300万美元及以上,注册资本至少占十分之七;投资总额在300万美元以上、1000万美元及以下,注册资本至少占二分之一,但不低于210万美元(其余规定略)。所以,内资企业不同于外资企业,使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出现投资总额与注册资本极不相称的现象。

4、银行贷款对大量的小企业注册资本硬性规定较少。如前所述,银行信贷客户管理对黄金客户、重点客户、优质客户的注册资本有较高的要求,其余视作一般性客户管理。而我市面广量大的小型企业争取银行贷款,一般采取抵押担保的形式向银行贷款,基本不看重注册资本大小。在银行以往的实际贷款操作中,优质客户、重点客户也常采用抵押贷款形式,没有和注册资本真正挂钩。

5、企业的相关评定、划分基本不以注册资本为参照。我市50家先进民营企业、50家行业排头兵评比中,以销售收入、实缴税金、工业投入三项指标评定综合得分来确定,没有把注册资本纳入评定指标体系。在大中型工业企业划分中,以销售额、资产总额、职工人数三项指标来划定,同样没有把注册资本纳入划分标准。在企业资信等级评估中,评为4A、3A级的企业对注册资本没有要求,评级也很笼统。还有其他一些评比中,对注册资本的要求均不突出。当然这50家先进企业、大中型企业、资信优级企业等的注册资本并不小,只是在相关的评定中没有作为重要指标予以考核。

6、注册资本的作用在企业经营中没有充分体现。目前的企业业务往来,往往凭老关系、老朋友,相互之间比较熟悉,对企业状况的了解较多,企业业务正常,也没有过多的关注对方企业的注册资本。与新客户交往,比较关注的是厂房大小、经营规模、资金状况、生产现场,而对注册资本不求了解。相反在与外商的交往和贸易中,外商对注册资本很重视,把它作为了解企业资信、规模的第一内容,作为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的直观表现。这与内外资企业注册资本管理不一有很大的关系。

三、关于重视注册资本,提高民营企业自身质量的建议

注册资本是企业设立的必然前提,是企业资金和财产的第一体现。有限责任公司以投入公司的所有资本承担责任,注册资本的大小直接反应法人的财产状况。对个人独资企业注册资本虽然不作数额要求,但业主是以个人全部财产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注册资本的大小同样直接反应业主的经济实力。因此我市民营经济要实现“超越计划”,必须全面提升民营经济综合竞争能力,提高企业整体质量,注册资本作为反映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应该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1、重视注册资本,做大民营企业。外商、外资企业对注册资本都十分重视,有严格的限额规定。相当的注册资本,是反映企业资信实力的一项具体标准,也是企业塑造自身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下,提高注册资本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国际贸易等经营活动中的一种自觉行为。我市民营企业不能局限于国内、周边范围,必须放开视野,主动与国际惯例接轨,重视注册资本,提高层次,参与竞争,才能真正做大做强民营经济,实现民营经济“超越计划”。

2、推动宣传,政策鼓励。以提高民营企业质量为目的,从做大做强产业板块出发,着眼于世界经济竞争,宣传外商外资企业的科学惯例,推动民营企业学人所长,增强素质,强化信用,树立形象。具体来说,按法律法规,出台一些扶持政策鼓励企业提高注册资本,如计划内用地指标的审批应与企业规模或注册资本挂钩,涉及产业政策的行业应注重企业的资质能力或注册资本,开发区建设规划中的企业应有相当的规模或注册资本。

3、鼓励民营企业采用多种形式提高企业的注册资本。按《公司法》规定,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目前,民营企业认缴注册资本普遍采用货币出资形式,对采用其他权利来出资认识不足。在创业初期,有的民营企业资金有限,缴足注册资本也属不易,用在法律许可范围内的其他形式认缴可缓解不少,对提高企业规模与资信有极大好处。

4、在授信、贷款、评优、评级中,必须更多地重视注册资本。一方面,随着国家对信贷管理的宏观控制,银行部门在银行客户管理中更强调企业的注册资本,发放贷款将与企业注册资本紧密挂钩。对此,我市企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在评选民营企业“十佳”、“50强”、“排头兵”等活动中要逐步与企业注册资本密切相联,在对企业资质、资信的审定中更注重注册资本指标,以此增强民营企业对注册资本在企业生产经营与社会交往活动中作用的意识,不断提高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质量。

上一篇:经济产业集群的现状和特点 下一篇: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