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文化建设论文

时间:2022-08-09 03:21:51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文化建设论文

1.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文化存在的弊端

1.1课堂文化存在专断,有悖创新型人才培养

课堂文化的专断主要表现在思想政治课“一言堂”,高职学生在课堂进行的是一种“静听强制”的学习。虽然课堂上教师常设有提问环节,但这并没有改变课堂文化的专断。这主要是因为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目前高职思想政治课普遍采取大班授课,教师虽然给学生提供了发言的机会,但由于时间的限制,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参与回答。第二,由于思想政治课具有纯理论性、意识形态性、政治敏感性等特点,课堂之中学生表达的个人观点或思想倾向不符合“设定答案”,教师要么予以否定,要么直接叫停。其三,有些教师在课堂提问环节设计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对于绝大部分问题,学生只需要回答“是”或者“不是”,“对”或者“不对”。在这种人人都可参与,看似民主的课堂提问环节中,体现的却是课堂文化的专断。专断的课堂文化下,高职学生进行的是“赶鸭子上架”式的被动学习,甚至是被迫学习。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文化专断创造出的是一种学生对教师、对设定答案的迎合,这种课堂上的“一团和气”,扼杀的是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2课堂文化存在背离,有违教书育人理念

目前,在高职思想政治课课堂上出现了严重的文化背离现象。课堂文化内部的诸多要素之间的不一致和课堂内的诸种文化之间的不一致,使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文化氛围极其不和谐,反映到学生身上就表现为课堂气氛沉闷,毫无学习的积极性。第一,文化内部因素之间的背离。组成课堂文化的四个基本要素:规范、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之间在思想政治课堂出现背离的现象。以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的背离为例,这主要表现在教师在思想上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比如,绝大多数思想政治课教师深知“满堂灌”的教学法不利于高职学生表达能力和协作能力的培养,但仍然采用这种方法。而学生有时也明知教师的做法不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但由于害怕教师的“制裁”,只能无声承受教师的不合理做法。第二,不同文化之间的背离。在思想政治课课堂中,不同文化之间的背离主要表现为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课程文化与学生文化、制度文化与学生文化等的背离。思想政治课要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如何编制课程大纲、怎样制定课堂规范,都是教师说了算,根本不征求学生的意见,学生被排斥在课堂文化之外。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乐趣,思想政治课的教书育人理念自然被遮蔽。

1.3课堂文化乏味,有违寓教于乐理念

课堂文化是众多文化的聚合。学生各抒己见、思想不停碰撞、形式丰富多彩、内容有声有色是思想政治课课堂文化的重要特征,但现实的思想政治课课堂却单调乏味,令学生生厌。思想政治课教学主要进行的是一种理性活动,教学环节缺乏情绪体验和情感的渗透,从而使课堂往往变得如一潭死水。这样的课堂毫无乐趣可言,对于知识水平本就薄弱的高职学生来说就更缺乏吸引力了。

2.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文化建设的对策探讨

2.1实施教学改革,增强课堂文化的渗透性和育人性

思想政治课重视道德内化与行为养成,强调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根据课程特点和要求,可以考虑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任务驱动、活动引领”的教学改革。教学改革主要以高职学生成长成才为主线,以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纲领,遵循“知、情、意、行”的道德品质养成规律,从高职专业特点出发,并结合社会热点、教学重点,设计说案导知、论道修情、弘德砥意、观世敏行四个版块。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设置经典案例讨论、热点话题辩论、主题演讲和实践汇报等教学环节,体现课堂活动的丰富多彩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参与活动全过程,通过评述案例、话题讨论、换位体验、角色扮演等多种活动的实施,将理论知识传授与职业素质养成、理论学习与活动锻炼相结合,达到知行合一,实现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提升的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改革凸显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教师将课堂设计、课上任务、实践活动等内容通过任务书提前发给学生,学生带着问题查找资料,进入课堂,实现由感知、感动、感悟到行为改变,从而达到学生愿意进课堂,并且坐得住、听得进的效果。活动引领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培养学生手脑并用能力为目标,以任务带动实践,以实践提高能力,以能力提升素质,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政治敏感度、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意识,还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人际交往、辨别是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2.2营造师生民主平等环境

思想政治课最鲜明的特点表现为思想性、政治性和思辨性,要想使课堂讲授达到触及学生心灵深处的效果,课堂文化必须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师生必须建立互信和民主的关系。另外,高职学生的民主意识、平等观念、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思想政治课需要贯彻民主原则,以适应时代特点。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在教学态度、教育观念上创设民主氛围,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状态,尊重每一个学生做人、成才的尊严和价值,尊重学生每次独具个性的发言和技能展示。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和情绪波动,及时给予学生疏导和帮助,保守学生隐私。将课程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润物细无声”地把理论渗透到学生脑海中去。

2.3在创造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文化的品质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学生接受教材中的知识和已有结论,而忽视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进行培养,导致学生只是一味地背“理论”,丧失了独立思考能力。在这种传统的课堂文化中,学生不考虑如何学习,缺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符合高职院校创新型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中积极创建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新的课堂文化,实现从“墨守成规”到“开拓创新”的课堂文化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不满足于已有的知识和结论,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2.4制定课堂规范促进课堂文化的发展

行之有效的课堂规范是建设良好课堂文化的基础,而思想政治课课堂规范又要体现出寓情于理,师生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特点。所以,不能只从管理者和教师的角度来考虑思想政治课课堂规范的制定,要减少“不能、不准、不许”等“不”字句较多的偏于限制的规范。教师必须明确这个理论:制定课堂规范不是为了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惩罚;相反,课堂规范是为学生“照镜子”,为学生检查自己的行为提供指导或参考。如果教师对课堂规范缺乏足够的重视,课堂规范就会成为阻碍课堂文化建设的“绊脚石”。众所周知,规范是组成文化的重要因素,它是一种制度文化。作为静态文化的制度文化,在课堂活动中它并没有生动地呈现出来,但“静能制动”,没有制度的鼓励,课堂文化也就难以繁荣和发展。为使课堂规范促进课堂文化发展,应当提倡让学生参与课堂规范的制定。这样,学生在遵守规范时会产生认同感。学生能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同时,在规范中还要明确学生在课堂中应有的权利,提倡和鼓励学生运用和维护个人的正当权利。这样,才能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民主、平等的文化氛围,才能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当学生有违反课堂规范的行为发生时,教师不要生硬地照章办事,要了解学生违规行为产生的动机和后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使学生知道自己错在何处,而且明白自己的错误会带来什么后果;要使学生体会到课堂文化对人成长的影响,并且使思想政治课课堂文化的影响力能够长期约束自己的行为。

作者:魏春艳 单位: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课内实践教学计算机英语论文 下一篇:协作学习计算机应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