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2-08-08 08:55:49

技工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实践与探索

一、前言:时代呼唤“工匠精神”

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需要“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崭新的中国品牌,需要一支庞大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工匠大军;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流风尚,时代呼唤“工匠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当我们呼唤工匠精神的时候,我们应该花费更多的心血培育工匠精神。技工院校是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责无旁贷。

本文从“工匠精神”的内涵出发,以班级管理的视角,从学习目标、环境管理、专业教育、班级文化等方面探讨了技工院校班级管理过程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策略,为班主任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提供了操作路径。

二、“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坚持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其核心内涵在于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养家糊口的工具,而是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

1.“切磋琢磨”的精益求精精神

严谨求实、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不投机取巧,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

2.执着专注,责任感强

以锲而不舍、专心致志的精神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因为真正的工匠在专业领域上绝对不会停止追求的进步,无论是使用的材料、设计流程,还是生产流程,都在不断完善。

3.创新进取

所谓艺无止境,推陈出新。杰出的工匠永远不会停步不前。他们会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物质条件勇攀高峰,改进或创造新的产品。

三、班主任培养“工匠精神”的实践

1.学习目标“使命化”――责任感培养

在汉语里,“使命”的内涵丰富。使命,指出使的人所领受的任务;应负的责任。《左传・昭公十六年》:“会朝之不敬,使命之不听,取陵于大国,罢民而无功,罪及而弗知,侨之耻也。”本文使命一词主要指任务、责任。目前,我国技工院校学生特点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培养“工匠精神”工作的艰巨性。在技工院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目标,责任意识淡薄,对于未来充满迷茫。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应在学生入学之初开展目标教育。将学习目标教育与责任感教育融合起来,使学习目标使命化。

例如,数控专业的学生,当你问他们的学习目标是什么,他们往往会说:“好好学习,将来找一份好工作”或者“学好数控技术”,从中我们很难感受到学习数控专业的使命感,很难相信他们将来会成长为大国工匠。如果学生把学习目标教育与责任感教育结合起来,设定为“通过学习数控技术,提高中国产品质量,改变世人对中国产品低质廉价的印象”,我们就很容易感受到学生学习数控专业的使命感,相信他们将来会精益求精,把数控这门技术作为一份事业去干,干出成就。

2.环境管理“企业化” ――引入企业8S管理

班级管理要结合企业的特点,融入企业管理的要素,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我们所有的一切都要围绕培养学生如何更好地就业,更好地在企业发展。在班级日常管理方面,如班主任给予学生的操行评分可以结合企业的工资管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例如,将企业现场管理的8S(清扫、清洁、整理、整顿、素养、安全、学习、服务)渗透到班级日常管理和宿舍管理中。一丝不苟地上课,高标准地完成作业,一尘不染地打扫卫生,这些日常管理都可以成为工匠精神培育的土壤。

3.专业教育“精益化” ――借鉴“教师集体”理念

专业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部分,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强调精益求精的精神。严谨求实、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不投机取巧,打造本行I最优质的产品。

所谓“教师集体”,是乌克兰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概念。马卡连柯认为:教育不能把教师看成孤立的个人,教师之间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班主任要实现有效专业教育紧靠一人努力是很难实现的。任课教师与班主任的有效合作是实现有效专业教育的关键。任课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结合专业课的学习,尤其是实操课,培养学生严谨、耐心、精益求精的精神。

例如,对于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精益求精”精神培养对该专业来讲非常重要。班主任通过与任课教师沟通,通过专业一体化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精神。此外,实训车间管理试行8S管理,对实训前的工量具准备,工作服的穿戴,实训后的整理整顿等等都有明确的操作规范。这些细节恰恰都是工匠精神的体现。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和日常辅导时,会将此精神渗透到对学生的各种要求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4.专题培养“精准化” ――理论联系实际案例

班级管理过程中除了渗透工匠精神于日常管理之中外,“精准化”的培养非常重要。例如主题班会、团组织生活、技能大赛选手及优秀毕业生事迹宣讲会。班主任可以通过这种班级集体活动学习工匠精神要义,倾听身边同学的感人故事。此外,班级晨读也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方式,班主任通过晨读让学生细读读本,相互讨论交流。

此外,班主任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级、市级等各级技能大赛,在大赛训练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工匠精神”。

5.班级文化建设“常态化” ――营造氛围,润物无声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任何一种精神的培育都离不开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班主任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必须打造相应的班级文化氛围。笔者所担任班主任的班级,把名人名言、学校技能大赛获奖学生的照片、工匠精神内涵等悬挂在课室墙壁上,并充分利用班级微信群、QQ群、微博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班级文化根植于校园文化之中。技工学院应结合自身专业特点,融工匠精神文化于校园文化整体建设之中。

四、效果与反思

1.效果分析

笔者所担任班主任的班级经过近两年努力,效果突出。班级总体教育效果好,学生在校期间各项工作完成较好,如黑板报,团支部在完成每月黑板报的过程中,力求完美,每月评比成绩优秀。团支部组织每月组织生活会,精益求精,细心安排,效果显著。班级连续两年被评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优秀团支部。班长在完成班级考勤、纪律管理及其他班级杂务过程中,认真细致、耐心、有条不紊、责任感强。每月卫生区打扫,卫生委员领导班级同学不放过一点垃圾,打扫彻底。班级总体考评在全校名列前茅。

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各种活动,取得良好的成绩。班级同学的考证通过率百分百。其中在各级技能大赛中,班级有三名同学获得突出成绩。其中三人在校技能大赛中获得各自项目的第一名;在44届世界技能大赛广州市选拨赛中,两人获得第一名;在广东省选拨赛中一人获得第一名,一人获得第七名;在国家选拔赛中一人获得第二名,进入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他们在训练和比赛中严格要求自己,精益求精,体现了良好的工匠精神。整体来说,班级在管理中,以系统化的理念,多角度培育,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关键。

2.反思

首先,中国传统中“差不多”的思想根深蒂固,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直接导致该做到的,没做到;该做好的,没做好。其次,技工院校的学生无论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心理素质、学习基础等各个方面都与普通教育的学生存在一定差距。如果再加上这种“差不多”思想,导致了培养“工匠精神”的艰巨性。再次,班主任素养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培养效果。此外,班主任一人努力,不足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第四,我国现行班主任制度存在不足。技工院校大多实行班主任负责制,包办班务。由此,繁杂琐碎的事务让他们无暇顾及其他,难以实现管理与育人相融合。班级管理教育大多停留在管住学生不出问题、不违纪层面。

学校要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需要针对困境采取有效措施,克服困难。

五、结语:系统化培养

教育的使命是培养人,发展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在走过前期建专业、打基础,强调“动手技能培养”的初级阶段后,面对当前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严峻问题,强调专业核心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技能人才的工匠精神迫在眉睫。从学校角度来说,学校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培育无法追求“速成”,无法通过短暂的教育即可实现,也无法通过一人或个别部T的努力而实现。本文尝试从班级管理的角度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这仅是学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一个方面,不可能通过班级管理完全实现。这是一个系统性工程。班主任、任课教师、辅导员、学生处、文化宣传部门等人员或部门应结合工作实际,相互配合,多角度进行系统化的培养。

任何成功的事情都与困境相随,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也如此。我们只有在克服困境中,努力探索,寻找成功的路径。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不是一撮而就的事情,学校应有自身定力,除去浮躁,全员参与,集体合作,系统培育,方可逐渐养成大国工匠,匠心筑梦。

参考文献:

[1]张坤晶.论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 [J].职教通讯,2006(16).

[2]平建雄.浅谈技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J].职业,2016(18).

[3]周如俊.职业教育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6(5).

[4]张斯元.职业教育过程中工匠精神培养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06(11).

[5]何康,潘晓.关于班级教师集体建设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1(8).

上一篇:精勤不倦攻难题 悬壶济世克顽疾 下一篇:现代学徒制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