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解题的发现美与策略美

时间:2022-08-08 06:36:02

数学解题的发现美与策略美

摘 要:本文从一道不等式例题出发,得出“以退求进 ”策略是发现数学类比题的重要工具,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数学解题的发现美与策略美.

关键词:以退求进;策略美;发现美;柯西不等式

数学美就是数学的优美感,庞加菜说:“数学的优美感,不过就是问题的解答适合我们心灵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满足感,正因为这种适应性,这个解答可能成为我们的一种工具,所以这种美学上的满足感是和思维、结构紧密相关的.” 发现美与策略美都是数学美的基本表现形式.

“以退求进”策略是发现数学类比题的重要工具

例1 a,b,c,d,e均为正数,

求证:++++≥a+b+c+d+e.

分析:若读者不会证明它,可以“以退求进” 地构造其简化类比题,以求得发现新的解题方法. 华罗庚教授说过:“要善于退,足够地退,退到最原始而又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窍.”

例2 a,b,c均为正数,求证:++≥a+b+c.

求证式的左边三个分式都是轮换对称式, 左边每一个分式, 还有什么特点?对照左边, 右边需要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左边每一个分式,只含两个字母, 而与第三个字母无关. 为了用“局部激活整体” 的策略, 可将不等式的右边分解为三个同型项:a+b+c=++, 观察不等式的两边, 只需证明一个不等式≥?2(a2+b2)≥(a+b)2. 这可追溯到均值不等式的最简单情形,a2+b2≥2ab?(a-b)2≥0, 这一证明“非同小可”, 同理可得其他两个不等式也成立. 三个不等式相加,最后证明了:++≥a+b+c.

例1的证明: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在例2中,可将不等式的右边分解为三个同型项:a+b+c=++, 类比到例1中的五个量的和分解成5个同型项:

a+b+c+d+e=++++.

在例2中,3个量的和分解出两个量之和的一半, 有3个同型项, 现在是5个量之和,则分解出4个量之和的四分之一, 而得5个同型项.类比概念的精确性能使数学推理准确无误, 观察不等式的两边, 只需证明一个不等式

≥?4(a2+b2+c2+d2)≥(a+b+c+d)2,(a-b)2+(b-c)2+(c-d)2+(d-a)2≥0,也可以用另一种方法证明,构造两组数:a,b,c,d;1,1,1,1,代入柯西不等式之中,

(12+12+12+12)(a2+b2+c2+d2)≥(1×a+1×b+1×c+1×d)2?4(a2+b2+c2+d2)≥(a+b+c+d)2,

即得4个量的和之平方不大于这4个量的平方和之4倍.

同理, 这样5个不等式之和即得所要证的不等式:

++++≥a+b+c+d+e.

请高中学生构造6元或7元的类比题, 并证明它. 波利亚说:“找出一个既有趣又好下手的新问题并不那么容易,这需要经验、鉴别力和好运气. 但是,当我们成功地解决了一个好问题之后,我们应当去寻找更多的好问题. 好问题同某种蘑菇有些相像,它们都成堆地生长. 找到一个以后,你应当在周围找找,很可能在附近就有几个.”

什么是发现美与策略美

波利亚说:“得自许多类似情况的类比结论比得自较少情况的类比结论要强. 但是这里质量仍然比数量更为重要,清晰的类比较模糊的相似更有价值.”

从例2到例1是清晰的类比还是模糊的类比呢?肯定是清晰的类比. 它来自清晰的类比概念,a+b+c与a+b+c+d+e是类比概念,与也是类比概念;与更是类比概念;(a-b)2≥0与(a-b)2+(b-c)2+(c-d)2+(d-a)2≥0仍然是类比概念;还有类比不等式,最后二元均值不等式(即二元柯西不等式)与四元柯西不等式也是类比不等式等.

“类比就是一种相似.” 它是从一种特殊到另一种特殊的推理.

先猜后证是一种数学思想,“猜”不是瞎猜、胡猜、乱猜,而是要在探索中去猜,要以直觉为先导,以联想为手段,以逻辑为根据,以观察为向导,以思维为核心地去猜.

从例1猜想例2(或构造例2)需要一种想象力,更是一种创造,当然也是发现,发现美是构造简单类比题并证明它而感到有成就感,它能使人产生愉悦.

所谓“解题策略是高层次的解题方法,是对解题途径的概括性的认识.” 具体的解题策略有顺推与倒推、正面与反面、特殊化与普遍化、局部与整体、类比与联想和化归等策略. 如“以退求进”也是一种正面与反面的解题策略,它包括从一般退到特殊、从抽象退到具体、从复杂退到简单、从陌生退到熟悉、从整体退到局部、从未知退到已知. 反之,从激活的观点说是顺推策略,它包括特殊激活一般、已知激活未知、反面激活正面、熟悉激活陌生、具体激活抽象、简单激活复杂、局部激活整体.

以上论述用了几种策略呢?用到“以退求进”策略与“局部激活整体”的策略, 当然还有顺推与倒推、类比与联想和化归等策略.

所谓策略美就是在解题过程中, 成功地使用策略而能够让认知者感到的一种愉悦.

不同形式的柯西不等式是发现创新的源泉

例2与例1分别是3元与5元的不等式类比题, 在高中学生中要构造4元的不等式类比题, 应该是不困难的.

例3 a,b,c,d均为正数, 求证:

+++≥a+b+c+d.

可采用设计提问的方式来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①如何构造4元类比的不等式题呢?

②例2题设中a,b,c均为正数, 在例1中a,b,c,d,e均为正数, 那么例3的题设是什么?a,b,c,d均为正数.

③a+b+c+d如何分解成同型项? 分解成几个同型项?a+b+c+d=+++,4个同型项.

④4个同型项的分母是什么?

⑤指明至少4个类比概念是什么?

⑥用局部激活整体的策略, 证明什么不等式?如何证明这个不等式?

≥?3(a2+b2+c2)≥(a+b+c)2?2(a2+b2+c2)≥2(ab+bc+ca),最后有(a-b)2+(b-c)2+(c-a)2≥0.

⑦在初、高中数学教学中归纳出一个常用不等式公式是什么?

a2+b2+c2-(ab+bc+ca)≥0.

⑧如何构造两组数?如何代入柯西不等式之中?如何证明3(a2+b2+c2)≥(a+b+c)2?

构造两组数a,b,c;1,1,1,代入柯西不等式之中, 即得3个量的和之平方不大于这3个量的平方和之3倍.

综上所述,类比不但有发现真理、认识真理的认识论意义,而且还有证明真理的方法论意义.客观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是类比推理的逻辑基础,相似性的存在提供了类比的可能性,而差异性的存在又限制着类比的范围. 如果强调了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而忽视其差异性,那么就会把类比视为万能的“法宝”而到处乱用;反之,如果片面地强调事物之间的差异性而忽视其相似性,那么就会陷入“不可知论”的泥坑.

要知其然, 更要知其所以然,数学教师要坚持“授人以渔”,就要把获取知识、发现规律、探索规律的方法教给学生.学习一道数学题,还不如学习一种数学思想方法,而学习一种数学思想方法,还不如掌握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同时掌握数学思维策略,这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窍.

上一篇:自动化驾驶,路有多远 下一篇:IT青年试驾观致3五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