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8-08 11:27:24

民营企业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民营企业多为家族经营模式,管理基础薄弱,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员工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大部分民营企业对绩效考核的认识不够,绩效考核体系未完善,考核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针对目前民营企业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剖析深层次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完善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进而推动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

关键词:民营企业 绩效考核

一、绩效考核的意义

绩效考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绩效考核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没有公正合理的绩效考核,员工的激励、薪酬、福利都无从谈起,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有助于其改进工作业绩;绩效考核可以为管理者和员工提供沟通的机会,促进彼此间的理解和信任,使管理者能够更关注下属的发展,增强员工对公司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效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绩效考核可以为人力资源部门制定各项政策提供依据。

二、企业绩效考核的现状

我国民营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逐步走向了正规化,在实践中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但许多民营企业的管理层大多是公司创建初期的元老,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和技能,只专注于公司的具体工作中,不知道如何管人,如何发挥部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国民营企业生命周期极短,随着西方先进管理思想的传播,不少民营企业开始尝试引入绩效考核的理念,但多数企业并不明白进行绩效考核的真正目的。事实上,绩效考核几乎可以应用在人力资源管理的任何一个领域,它也可以转化为一种动力来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存在的问题

(一)绩效考核目的不明确、对绩效考核观念上认识错误

但由于民营企业自身的特点,以及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大多数企业还处在经验管理时期,没有真正进入科学管理阶段,对绩效考核实施的目的不明确。多数企业管理者认为,绩效考核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人力资源部的要求,填写完通用的考核表格,为了奖优罚劣或为了奖金分配而考核,使考核流于形式,绩效考核制度甚至等同于奖金分配制度。绩效考核的功能仅限于薪酬发放上,因此不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更关心的是考核等级对工资和奖金的影响,很少关注如何提高工作绩效方面。这样,如果考核分数不能使员工信服,缺乏客观、公正的评价,由于其与工资密切相关,绩效考核则可能会成为各种矛盾的诱因,造成优秀员工离职、甚至企业整体绩效下降的消极后果,使绩效考核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失去了绩效考核的真正意义。

(二)绩效考核指标的设置缺乏科学性

目前虽然许多民营企业都设立了人力资源部,但往往缺乏绩效考核方面的专门人才,绩效考核就是由人力资源部门制定统一的一张表,然后发给各部门领导对下属进行考核。在考核表的指标设计中,依然采用传统的“德能勤绩”的考核思路,对绩效考核的指标,往往缺乏明确的评估标准和客观的衡量尺度。考核表设计不科学,使考核缺乏可操作性,大多数考核依靠直接上级主观的个人评价。

(三)绩效考核缺乏反馈机制

绩效考核的目的是发现员工的优点,激励员工,帮助员工找到自己的不足,以明确其今后自我改进的方向。但目前许多民营企业在绩效考核前上下级之间、部门间缺乏沟通,考核过程中被考核者没有申辩的机会,也没有了解自身表现与组织期望差距的机会,使绩优者不能及时获知领导的认可,也导致绩差者不能及时看到自己的缺陷,最终导致绩优者不能及时获得加薪等激励,绩差者不能及时淘汰,干好干坏一个样,使员工对绩效考核结果认同度降低,挫伤员工的积极性,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如果考核结果不能以适当方式反馈给被考核者本人,那么绩效考核本身就失去了意义,更谈不上考核目标的实现。久而久之,员工将对绩效考核失去兴趣,将绩效考核视为流于形式的一项活动。

(四)绩效考核没有纳入企业组织文化

绩效考核理念是企业组织文化的一部分,是组织成长与发展的必要支撑。因此,绩效考核是一个改变思想的过程,消除对绩效考核的抵触情绪至关重要,有效的绩效沟通、高度参与的组织文化、公平的团队氛围都是使绩效思想顺利导入的重要条件。在企业的绩效考核过程中,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也要贯彻企业组织文化,接受企业组织文化的指导。同时需要企业全员的参与才能使绩效考核指标的设置更加合理。根据公司的绩效考核文化及其实际情况设计考核体系。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没有贯彻企业的绩效文化和战略目标,绩效考核指标的设置完全是由管理者根据自己喜好设定,从而无法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

四、解决的对策

(一)正确认识绩效考核的目的

首先,找出差距。就是指通过绩效考核以及奖惩措施,让被考核者认识到自己的工作与标准要求之间的差距,找到问题的所在。其次,改善绩效。在找出差距的基础上,要通过绩效考核的过程让被考核者弥补其在知识结构、情绪态度或者价值观方面的不足,改善其技能和态度,开发员工的潜能,实现员工的职业发展,提高员工的绩效。最后,获取竞争优势,并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从而不断改善公司的经营管理,这是企业进行绩效考核最终的目的。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

绩效指标是用来评估员工、团队或小组工作绩效的标准,也是组织为达到战略目标,对团体或个人所作的要求。一般说来,绩效指标有三大类型:特征性指标、行为性指标和结果指标。为了提高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在进行绩效考核之前,应对被考核者的岗位进行具体分析,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考核指标,将能量化的指标尽量量化,即关键绩效指标,并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在具体实施员工绩效考核时,考核指标及标准要遵循SMART原则:一要明确具体,即考核指标及标准与企业发展目标一致、并能随环境变化。二要可度量,即数量化的或行为化的指标即标准。三是可实现的,即通过努力可以实现。四是现实的,即是否可行、可操作。五是目标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

在指标的制定过程中,企业要结合自身管理的实力、组织文化和员工的素质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经过各层次员工的充分沟通与一致共识。

上一篇:论经济法的社会整体利益观 下一篇:浅析李白的自由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