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职业教育领域一体化教学研究综述

时间:2022-08-08 05:48:28

我国职业教育领域一体化教学研究综述

摘要:文章综述了目前我国对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新加坡的“教学工厂”理念及职业教育领域对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情况,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局限,并对一体化职业教育研究提出了设想。

关键词: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

一、引言

在职业教育领域中,一体化教学的核心思想是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的一体化,融理论知识的学习于工作过程之中,围绕工作过程的需要来选取理论知识。其改革的关键点是以“行动”作为教学进程的导向,理论知识围绕行动展开。围绕这一核心内容,一体化教学改革涉及到教学内容选取和组织、教学场所和条件、师资队伍和方法、教学评价和考核等一系列改革。通过对一体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可以厘清教师对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认识,推进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切实培养对社会有用、好用的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为专业课程改革、实训条件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二、一体化教学研究现状

一体化教学是近年来我国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一个热点,包括中小学校、中职学校及高职院校都在探讨一体化教学,国内关于一体化教学的文献也很多。很多学者都从理论和实践的不同的层面深入研究了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学者们对高职院校一体化教学模式所提出的整体目标看法是统一的,即改变过往单向的“灌输”教学文化,融理论于实践,融教、学、做于一体,融实训室与课室为一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与参与意识,最终使“我们培养的学生,既要能动脑,更要能动手,经过实践的锻炼,在工作中能够迅速成长为高技能人才,成为国家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原教育部部长周济,2004)”。就职业教育领域而言,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有如下三类:

(一)对德国“双元制”的研究

目前,全国的职业教育改革看示范院校,示范院校的改革学德国。德国的“双元制”是职业教育课题研究不可回避的主要内容,一体化教学的思想溯源离不开“双元制”。国内主要的代表性的研究有:

蒋洪平(2007)对德国双元制教育进行了分析,指出德国的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也就是跨职业能力,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则是培养学生跨职业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行动导向”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教师采用“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整体行动,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使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知识或能力体系。

王广峰(2008)从政府、学校、企业、教师、学生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德国双元制在职业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重点分析了德国双元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借鉴意义,反思我国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职业教育中实践教学的不足,提出了实践导向课程开发模式,如“生产认识模块-综合训练模块-工程应用模块-技术创新模块”模式,同时他也提出了专业理论教师与专业实训教师的一体化观点。

罗国玺、李富香(2005)结合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重点分析了教材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教材在教材内容的取舍、结构的安排、形式的选择等方面,对我们的职业教育具有较大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二)对新加坡职业教育的研究

由于文化背景和历史条件的不同,德国的“双元制”与我国的社会经济现状有较大的差异,新加坡学习“双元制”的做法和职业教育发展历程有更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因此,更多的院校自发地开展了向新加坡的学习,尤其是对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理念的学习。

王水云、徐爱胜、张丽丽(2007)在分析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理念后提出四点建议:一是设计出符合技能教学需要的企业环境,归纳出它的基本要素和特征;二是探索以项目为中心的现场教学方法,并运用于实际教学;三是培养专业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工厂”模式的适应性,确立新型的角色关系;四是开发符合“教学工厂”需求的校本课程。

陈海滨、樊健(2004)在分析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理念后,提出将教室与实验室、实习工厂合为一体,并且尽量按工业布局设置教学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此基础上,提倡以项目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单强(2009)以S学院为例,详细介绍了NYP教学工厂理念在国内高职院校的运用情况,在分析了引入独立法人企业在学校教学中发挥的作用的同时,也指出因企业追逐利润而学校注重教学功能由此引发的矛盾。

(三)对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研究

在学习德国、新加坡的基础上,近几年我国职业教育领域改革也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大家普遍意识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是教学改革的关键,而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似乎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办法。

1、一体化教学的逻辑起点

曹义忠、王素英、张风玉(2008)分析了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逻辑起点,他们认为,随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深入,构建集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于一体的教学体系已经成为必然,而构建这一体系的逻辑起点是职业资格项目的规划。职业资格项目规划对教材的重新编写、人力资源重新配置、课程重新设置、实习内容构建等一列问题具有决定性作用。

毛爱武(2008)则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必须以社会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为培养依据,强调应用性,突出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他认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有机地揉合在一起,打破原有教材的系统性,将原来的课程同与之相配套的实训课题组合成教学模块,一门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由若干个模块组成。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边教边做、边学边做。

2、一体化教学的原则

邓唯一(2007)指出要做好理实一体化应注意实践教学活动的选取与制作、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擅长利用多媒体教学及如何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

李俊秀(2008)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出发,通过职业分析,提出职业导向式的一体化教学原则,指出实施一体化教学应做到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过程案例化、实践教学步进化、考核方式多样化。

凌云、肖伸平、王兵(2008)认为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应该构建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建设一体化实训基地、采用一体化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重视一体化师资队伍的培养。

3、一体化教学的形式

施元中(2003)介绍了“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即将教案和学案合二为一形成教学案,它能集中体现一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教者和学生的思维,做到一堂课上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它主要包括学生预习、发现目标、研究内容、运用知识、总结评价这样五个基本环节。

范国辉、朱吉顶、翁梅(2007)从实践层面出发提出了“理论-实践-创作一体化”教学模式,即教师首先讲授理论课,然后带领学生到实训中心或企业进行实际操作,接下来带着实际课题进行调研,最后结合实际项目进行创作。

史家迎(2009)认为一体化教学是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融为一体,使教学情境和教学手段为一体,让学生在真实的现场感知、现场操作学习过程中专业知识,理解专业理论知识,培养专业操作技能,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实际工作需要为度,课程重点在于职业技能的学习和养成,从而形成连贯的、全面的、完整的教学体系。他认为一体化教学的内容包括一体化教材、一体化教师、一体化教学环境、一体化教学评估。

4、一体化教学的局限

王媛(2006)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一体化教学目前存在的局限:一是在仪器设备的数量和质量上;二是在地点和时间和安排上;三是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

三、国内一体化教学研究的局限性及进一步研究设想

(一)国内研究的局限性

第一,理论研究薄弱,没有形成有影响的完整的理论。虽然说目前对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文献比较多,但所论述的问题有比较大的重叠,且不够深入,未形成自己的独立体系。

第二,从笔者搜索到的众多文献来看,理论探讨远远多于实践操作层面的研究。这些文章虽然也不乏作者的思考和建议,但是,总体上看,这些文章没有作者自身的实践基础,基本上停留在“思考”的层面。

第三,实践操作层面的研究方法不够规范。在笔者查阅的文献中关于实践层面的研究多局限于操作经验的介绍,基本上处于“一事一议”、“就事论事”的阶段。虽然不同的作者从不同角度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但是缺少对一体化教学系统的思考,没有将一体化教学所需要具备的主客观条件进行系统化的筹划和分析,也没有系统的改革实践作为基础,没能给出具有统计意义上的结论。

第四,对一体化教学模式效果的评估体系还有待完善。一体化教学模式较之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是否真的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了多少能力,这些还有待于检验,用什么样的标准来检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效果,目前还没有人给出一个比较好的评估体系。

(二)进一步研究设想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我们应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及企业深度参与的基础上分析我们应该培养具备什么样能力的人才,从而确定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在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引下,我们再来全方位探讨如何运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这种探讨必须建立在系统的实践基础上,例如,可以借鉴教育心理学里面的对比实验研究方法,选择不同专业学生做试点,全面评估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和推广的可能性,并给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结论。

参考文献:

1、王广峰.德国“双元制”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与思考[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8(6).

2、罗国玺,李富香.德国赛德尔“双元制”教学模式与教材特色[J].交通职业教育,2005(3).

3、蒋洪平.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色及其借鉴[J].职业时空,2007(19).

4、王水云,徐爱胜,张丽丽.NYP教学工厂模式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6).

5、陈海滨,樊健.NYP教学工厂理念及其启示[J].职教通讯,2004(6).

6、单强.“教学工厂”的人才培养模式:S学院案例研究[J].高校教育研究,2009(6).

7、曹义忠,王素英,张风玉.职业资格项目规划:高职院校构建一体化教学体系的逻辑起点[J].教育与职业,2008(5).

8、毛爱武.高职院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17).

9、邓唯一.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07(5).

10、李俊秀.职业导向式一体化教学的创新与实践[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6).

11、凌云,肖伸平,王兵.双证融通下的一体化教学模式[J].职业时空,2008(9).

12、施元中.谈“教案学案一体化”的教学模式[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9).

13、范国辉,朱吉顶,翁梅.理论-实践-创作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7(9).

14、史家迎.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J].中国校外教育,2009(3).

15、王媛.谈高职院校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现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2).

(作者单位: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哈尔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调查与思考 下一篇:浅析次贷危机进入复苏期时中国政府的对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