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课堂教学中即时评价的实践

时间:2022-08-08 02:38:11

品德课堂教学中即时评价的实践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强调对儿童学习活动过程的评价,重视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付出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因此,品德课堂教学评价应以发展性评价为基础。教学中,教师应当敏锐地感知从学生那里反馈的信息,重视对教学过程的观察,通过有效的即时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使评价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

一、 选准“切入点”

莎士比亚说过:“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教师充满魅力的评价语言看似即兴,却植根于他深厚的教学功底、良好的口语素养和正确的教育理念, 恰当、简洁、精妙的评价语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教师评价语在教学中十分重要,对学生而言,夸奖和赞美可以让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参与课堂。巧妙运用即时评价语言,教师要善于抓住每一个切入点,运用生动的口头语言进行适当的即时评价。

一位教师在上《我们的地球》一课时,设计了一个“环球探奇”的游戏,在游戏中每到一个地方,都有一个小导游来介绍,每次介绍完,教师总会用多种生动的评价语来评价一番。如:“从大家的掌声中听出你的介绍真不错,老师要奖励你一颗勇敢星,还要奖励你一颗阿尔卑斯奶糖!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这是来自欧洲的奶糖,并且以欧洲有名的阿尔卑斯山脉来命名的。现在大家对欧洲的印象更深了吧!”“现在我们来到了这儿(北美洲和南美洲),这是两个大洲,他们就像俩姐妹一样亲热地手拉手。让我们亲切地叫他们的名字(学生齐说),真好听!”……这位教师并没有用非常精致的语言来概括,但是听到她的评价,总觉得是那么自然、那么丰富,正是她那娓娓道来的评价和引领,让学生完全置身于其中,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二、 关注“变化点”

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教育的机智在于随机应变。”评价具有导向性和甄别功能。因此,在课堂教学即时评价中,一定要真实、准确地评价学生的种种表现,以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即时评价的科学性,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思辨能力和价值取向。

一位教师在上《生活中的你我他》一课时,想让学生多了解一些职业,当提到门卫这个职业时,顺势问了一句:“如果是你,你愿意从事这样的职业吗?”

生:不愿意。门卫有什么好当的?你看我们学校的保安,每天都是起得最早、睡得最迟的,多辛苦啊!

师:很好,你真有想法,说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学生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渐渐地,我们发现在我们的课堂上,这样直言不讳的学生越来越多。诚然,尊重学生的感受很重要,但这位学生的想法显然是脱离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所要形成的道德情感,教师理应及时地引导学生。因此,当学生的发言出现一些问题时,作为教师要及时应变,巧妙点拨,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辨析观点,这正是教师适时运用即时评价、化“腐朽”为神奇的最佳契机。

三、 捕捉“生长点”

随着品德新课程的实施,我们欣喜地发现,品德课堂没有了从前的“单调”与“沉寂”,课堂上,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一首首美妙的歌曲,一个个有趣的活动……品德课堂焕发着前所未有的生命与活力。课堂上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美丽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设计而没有激情的过程。

以下是二年级品德与生活《待客有礼》的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们,下面让我们分角色把教材中的连环画情景表演出来好吗?

生:好!

师:谁想表演,自己站到前面来好吗?

(很快,5名学生相继走到台前,但连环画中只有4个角色,多上来一个人,该怎么办?)

师:这几个小朋友真勇敢,自己说说想扮演哪个角色?为什么要选这个角色?

生1:我想扮演小主人,因为他是一个非常有礼貌的孩子。

生2:我想扮演小主人的妈妈,我想我一定能演好。

生3:我想扮演小客人,他有点调皮,希望大家帮他改正缺点。

生4:我就来扮演小客人的妈妈吧。

生5(小声地):我也想演小主人,昨天王阿姨到我家来做客,还夸我有礼貌呢!我相信会演好的,可是……

师:小朋友们,现在有两个小主人,怎么办?

生(七嘴八舌):一起演;生5回去,他是后去的……

生1:老师,让生5来演吧,我回去,下次我再演。

师(抚摸着生1的头):你真是个好孩子,懂得谦让!

学生表演。(略)

师:大家说说故事中都发生了什么事?他们做得好吗?再评一评他们表演得怎样?

生讨论:(略)

师:想一想,他们表演得这么好,应该表扬谁呢?

生:(评论,略)

师:大家说得都对,再想想我们还应该表扬谁?

生沉默。

师(走到生1面前):我们还应该表扬他,因为他能主动把机会让给别人,在这次故事表演中,他也出了一份力,同意吗?

全体鼓掌,生1的脸上露出喜悦的表情。

新理念下的评价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发展中最核心的东西就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对学生的评价首先是对学生学习情感态度进行评价。以上案例中,教师评价关注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多的是表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良好品德,把评价的焦点放在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充分发挥了即时评价的作用。学生在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人际交往、协调合作、彼此谦让等个性品质的培养。

四、 呵护“闪光点”

教师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中的“闪光点”,因势利导,巧妙调控,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碰撞出思维、情感的火花。

一位教师在执教《宝岛台湾》一课时问学生:“‘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两岸人民的亲情难道能被这一湾浅浅的海峡所分割吗?”学生纷纷摇头,其中一个学生却说:“我认为能。台湾海峡割断了人们的自由往来,亲情当然就割断了。”此时,下面听课的教师都为该老师捏了一把汗:她该怎么来扭转这个局面呢?只见她不慌不忙,与学生展开了如下对话:

师:请看老师收集的信息。课件展示两则新闻:《22小时 台湾同胞骨髓飞北京救白血病患者》、《台湾地震惊两岸 主席对台湾地区发生地震表示慰问》,你们说,这种亲情能割断吗?

生:不能!

师:台湾发生大地震,主席表示深切慰问,大陆人民踊跃捐款、捐物,用实际行动支援台湾灾区人民。你们说,这种亲情能割断吗?

生:不能!

师(问生1):你认为呢?

生1:台湾人民与我们的亲情有时不能割断。

师:其他同学又有什么想法呢?

生2:虽然我们隔着一道海峡,但我们的亲情是割不断的。

生3:我希望大陆与台湾的联系不受任何阻碍。

生4:虽然台湾没有回归,可是台湾人民的亲情已经回归了!

师(又问生1):你现在有什么话想说?

生1:我希望在台湾海峡上架一座桥,让台湾人民能与我们自由来往。

师:说得真好!老师也想大声地和同学们一起说——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人民热切期盼统一!

这位教师的教育机智令人折服。他能根据学生的反馈作出及时调整,快速反应,巧妙评价。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维火花,更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期盼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也正是这充满智慧的评价语,无意中成就了一个课堂的“闪光点”。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斯滕豪斯认为:“真正的教育要使人更加自由、更富于创造性。教育成功的程度即是它所导致的学生不可预期的行为结果增加的程度。”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积极地看、用心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思想、行为,抓住关键的环节,抓住有利的契机,构建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采用适当的方式,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评价,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

五、 突破“学困点”

教师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存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评价提供的是强有力的信息、敏锐的洞察力和正确的指导,可以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期望。

一位教师在上《节约用水》一课时,面对学生对于理解表述淡水资源严重匮乏的现实状况的抽象数据有困难,就设计了一个别具一格的活动——五切苹果。

师:如果把苹果当成是我们地球上的淡水总量,那么人类实际上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多少呢?

(一切苹果)

师:这一刀下去,地球上的一半淡水资源被你切走了,你觉得应该是一半左右吗?

生:不是!

生:要更少一些!

(二切苹果)

师:这一刀下去,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只剩下四分之一了,你觉得怎么样?

生:可能还要少?

生:可能差不多了吧?

生:还要少些,有些被污染了。

师:说得对!

(三切苹果)

师:这一刀下去,地球上只留下了八分之一的淡水资源你觉得差不多了吗?

生:差不多了!

生:不要再切下去了!

师:你有什么想法?

生:再切下去就不够用了!

生:再切下去我们的子孙怎么办?子孙的子孙怎么办?子孙的子孙的子孙呢?(生笑)

师:你还忍心往下切吗?

生:不忍心!

生:不要再切了!

师:请往下切!

生:啊!(异口同声地惊呼)

(四切苹果)

师举起这十六分之一的苹果片:这一刀下去,地球上只留下十六分之一的淡水资源了,你们心情如何?

生:我有点怕!我们要保护水资源啊!

生:太少了!太少了!

生:不能再少了!

生:我觉得心痛!

生:淡水资源这么少了,有人还要污染它,真是可恨!

生:我觉得难过!

生:水不够我们的后代用了!

师:你们觉得差不多了吧?

生:是!(非常肯定地)

(五切苹果)

师:现实很残酷,老师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切下这片苹果上的果皮,看吧,十六分之一苹果片上的这么一层薄薄的苹果皮,就相当于我们全球60多亿人口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

生:啊!(全班惊叹,然后鸦雀无声,学生们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教学中,教师一边让学生动手切苹果,一边引导学生去感受、思考,将知识性、启发性、趣味性和思路的广阔性融为一体,学生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同时,有效突破了本堂课的教学难点,效果非常理想。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学生的思维受阻时,教师通过即时评价、去启发、去“清道”,帮助学生搬开思维通道上的绊脚石。同时,教师推进式的提问与评价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评价与学生的主动探究性学习同步发生。

总之,课堂即时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存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通过真情的表达、恰到好处的点拨来进行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将自尊、自信的种子播撒到每一位学生的心田。

参考文献

[1] 周婷.《学记》教育智慧品读.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2] 单志艳.如何进行教育评价.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7.

[3] 江兴代.追求理想的教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 [英]彼得斯著.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邬冬星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5] 陈旭,王淑敏.从建构主义理论看教学评价策略的建构.课程·教材·教法,2003(6).

上一篇:用多种方法激趣 下一篇:《小草和大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