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区主义

时间:2022-08-07 09:14:00

摘要:随着全球主义观念的日益深入,国家主义遭受挑战是一个事实。在民族国家时代里,国家主义是人们观察世界的重要方法,国家谋求均势的本性促成了不同程度的地区联合,最终汇成了地区主义的洪流。地区主义是全球主义和国家主义联合起来谋求共同发展,使得地区主义具有了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地区主义在实践意义上成为联结国家主义和全球主义的桥梁。

关键词:全球主义;地区主义;国家主义;桥梁

中图分类号:C91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8(c)-0086-02

一、地区主义来自国家主义与全球主义的矛盾运动

全球主义是在国家主义的总体框架下发展起来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全球主义既是国家主义的有益补充,同时又给国家主义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它们是当今世界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矛盾。地区主义是国家主义与全球主义矛盾发展的产物。从理论上讲,全球主义的勃兴必然会导致对国家主义的冲击,而地区主义成为各国以地区为组织单位抗击全球主义渗透和侵蚀的缓冲带,也成为这些国家走向全球主义的中途站。全球主义造成了不平衡的进一步发展,而国家谋求均势的本性促成了不同程度的地区联合,最终汇成了地区主义的洪流。地区主义是全球主义和国家主义联合起来谋求共同发展,使得地区主义具有了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地区主义在实践意义上成为联结国家主义和全球主义的桥梁。当前,全球主义与地区主义的发展并行不悖,地区主义不仅成为全球主义的补充,而且成为国家主义走向全球开放的中间点[1]。

全球主义和国家主义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国家主义是全球主义产生的基础,而全球主义是国家主义的有益补充,同时两者又存在着对抗的矛盾,全球主义的发展削弱了国家主义的主体地位。地区主义是在国家主义和全球主义的矛盾中产生的,地区主义所考虑的重点是地区内国家之间的关系,全球主义是以世界作为资源分配的主要平台,而非某一特定的地区。地区主义表达的是地区国际制度的建构,而全球主义表达的是世界市场的扩张,地区主义是全球化的有益补充,同时地区主义又面临着全球化的压力。地区主义是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必经阶段,是打破国家中心主义,走向全球治理的必由之路。地区主义满足了国家走向合作与开放的愿望,抵消了国家对全球主义负面影响所带来的恐惧,也提供了开放主义的经验和走向全球主义的中途站,从而起到了联结国家主义与全球主义的桥梁作用。

在现有的世界秩序框架中,以原则为基础的国家主义秩序、以经济一体化为基础的地区秩序和国际合作为基础全球主义秩序相辅相成、并行不悖且相互渗透。许多学者将地区主义等同于地区经济一体化。目前,地区性国际组织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力量,并成为全球化发展的一种趋势。随着观念的演化,地区整合趋同感在增强,地区主义成为克服国家中心主义、促进开放主义的良方。

二、地区主义:联结国家主义和全球主义的桥梁

地区主义是同一地区内的各个行为体基于共同利益而开展地区性合作的全部思想和实践活动的总称[2]。在政治方面,地区主义有助于寻找和界定一个由国家创造、但有超越国家的“共同的地区利益”以及有效、有权威和有合法性的地区治理。一方面,地区主义既渗透进了国家主义的边界内,也占据了全球主义本来可能挤入的部分空间,或者抵挡了它的扩展,既改变了固有的、也带来了新的国内发展格局;另一方面,国家与国家之间在利益的博弈下,地区主义成为了国家与全球化之间的缓冲地带,缓和了它们之间的矛盾和对立,满足了解决国家与全球化结合在一起所带来的混乱和矛盾的需要。换言之,全球化既加深了各国相互依赖,也加剧了彼此的竞争;地区内国家联合起来谋求共同发展,使得地区主义具有了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或者说追求一定程度的平衡发展成为促进地区主义的主动力。鉴于此,地区主义在实践意义上成为联结国家主义和全球主义的桥梁。具体地说:

1、地区主义是国家主义适应全球主义态势、走向全球性开放的必由途径。通过地区主义,可以达到以国家满意的方式来组织全球化的目标。舒特指出,不同形式的地区经济整合有三个目标,即提升经济效益、提高对第三国谈判的筹码和增加地区内的政治合作空间。罗伯特•吉尔平总结第三世界国家的地区合作经验指出,与一定地理范围内的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是国际政治经济中地区主义的表现,参与国家企图通过地区经济合作或联盟改善与发达国家的地位,或增进在地区内的政治、经济分量。地区主义曾经是发展中国家的保护伞。阿米塔夫•阿齐亚指出,在二战结束最初的时期里,把地区主义在国际体系中的作用描述为原则的堡垒,一点也不过分[3]。第三世界国家认为地区主义使自己得以避免遭受大国对其和自的干预,并视之为实现共同经济和政治互信的途径。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地区主义―尤以地区经济一体化为主要特征―成为与全球化并行不悖的世界潮流。尤其是,对总体处于转型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全球主义这柄双刃剑太过锋利了,单边的国家主义行为往往导致失败或引起对抗性反应,只有加强地区一体化合作,才能以更加有利的地位面对日益激化的国际竞争和参加全球化进程。在多边贸易谈判陷入僵局的情况下,缔结双边贸易协定和地区自由贸易协定更容易操作,并获得实效。绝大多数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并参加了地区经济组织,各国加强地区合作并非是为了抗击全球主义洪流,而是为了有效减少全球主义的负面影响。从长远看,地区主义更是促使各国走向全球主义的必由之路。全球化的浪潮,地区主义的洪流,国家根本利益的追求,全球主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容易渗透其中,走向全球性开放逐渐成为各国的必然选择。

2、地区主义是全球主义的有益补充。全球主义拓展前提是国内和地区内资源的优化配置。在现阶段,全球化主要表现为起始过程而不是实现目标的经济全球化,由于其市场的盲目性、无控制性,在特定条件下常常要酿成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地区一体化往往采取与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承受能力相适应的策略,故而成为遏制上述劫难的妙药灵丹。自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体现为地区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共存与发展。全球主义日益表现为地区主义,即世界各国在努力推动全球多边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同时,更加注重地区内各个经济体之间的合作,其特点是以各个经济体为基本协调单位,通过多边、双边协议的方式来实现地区一体化,提高整个地区的国际竞争力。目前地区国际组织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力量,并成为全球化发展的一种趋势。各国纷纷表示将通过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为时机成熟时推进经济全球化做准备。

3、地区主义是联结国家主义和全球主义的桥梁。当前,全球主义与地区主义的发展并行不悖,地区主义不仅为全球主义的补充,而且成为国家主义走向全球开放中间点。地区主义表达的是地区国际制度的建构,而全球主义表达的是世界市场的扩张。在一定程度上,全球化是经济国际化的量变,而地区一体化则是经济国际化的质变[4]。换言之,地区主义是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必经阶段,是打破国家中心主义的国家界限,走向全球治理的必由之路。地区主义满足了国家走向合作与开放的愿望,抵消了国家对全球主义负面影响所带来的恐惧,也提供了开放主义的经验和走向全球主义的中途站,从而扮演着联结国家主义与全球主义的桥梁作用。

地区主义由于一方面修正性地促进了全球经济的自由化,遏制了全球化的消极意义,另一方而又给予了国家应有的地位,使其在融入全球经济的同时,以自愿的与共识的方式进行不可避免的重建,并提供了扩大了的领土-政治保护,因而在国家与全球化之间架起了桥梁,使两者不再以矛盾和冲突为主,而是能够相互支撑。地区主义既可扩展民族国家的经济所及范围,也可增加另一个具有潜在重要性的忠诚对象。在通向有着太多不确定性的未来的进程中,地区主义至少提供了一个中途的客栈或者是“第三条道路”,勒紧了缰绳,放慢了速度,使民族国家在一个放大了的、但又可以控制的政治社会空间内寻找必要的需求,重新界定和建构它与世界的关系。这就是说,通过地区主义,可以达到以国家满意的方式来组织全球化的目标。在地区领域,各种价值、需求和权力最有机会、也最有可能达到一致。

三、正确处理国家主义、地区主义和全球主义

当今世界,地区经济一体化已与经济全球化并列而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两大主要的历史性潮流,这一现象向我们提出了如何正确认识和分析国家、地区化、全球化这三者的相互关系的任务。全球化、地区化和国家主义三者之间,表面上是互相矛盾、互相制约、此消彼长的,实际上是互相依存、互相补充、互相衬托的。

国家迄今为止而且至少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还是国际法和国际关系中最主要的行为主体,国家利益、国家等仍然是所有国家赖以生存和活动的最本质和最主要的体现,国家利益和国家从来都是具体的、实在的,而不是抽象的、概念的。只要国家存在,就必然有国家利益和国家的存在和维护的问题,这是无法抹煞和全然否定的。全球化只是迫使国家的职能有所改变,国家的地位并没有减弱。国家在社会生活中仍起核心作用。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国家仍是最主要的行为体。对于绝大多数国家来说,无论是跨国公司、地区组织还是国际组织,甚至整个全球化浪潮,都只不过是一种国际背景。人们之所以接受跨国公司,是因为它有利可图;之所以参加国际、地区组织,归根到底还是为着本国、本民族的利益。

地区化是新地区主义的一个表现和发展阶段,它所表达的更多是一种地区范畴内联系与影响不断加强的发展进程,是在特定的地理空问内,在经济、政治、安全和文化发展等广泛的领域中,国家与社会间从相对的异类性与缺乏合作迈向不断强化的合作、趋同、一体化与认同的变化进程。

地区化为地区内的国家、社会之间以及它们与全球政治经济之间的互动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地区化的动力之一来自国家或政府有意识地影响地区内国家关系的政策选择,因而可以认为是新地区主义和国家精心设计的产物,成为国家应对全球化与国内变化双重挑战的工具。地区化有着不同的发展程度和无限的发展空问,地理的接近、经济的互补、私人与社会力量的跨国家活动、企业的地区扩张战略、国家的政策选择、政府间的合作、地区主义的价值取向以及世界变化的影响,都能够促进地区化的产生和向更高阶段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根本性的客观发展趋势,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客观规律。从国家视角来看,经济全球化本身就是民族国家对外发展和利益驱动的一个结果,同时也为不少国家带来了丰厚利益,促进了经济发展。当然,目前全球化发展中少数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它们凭借生产、资本、技术、市场和信息的优势,制订和操纵国际游戏规则,攫取最大利益;经济全球化发展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不一定对每个国家都是有利的,这里有一个如何对待机遇和挑战、趋利避害的问题。

从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逐步走向一体化的发展情势可以看到,离开了地区经济一体化也就不可能有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前者是基础和动力,是经济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的阶段性表现和阶段性成果。而且,无数事实数据表明,地区化在经济一体化的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大大高于经济全球化,没有地区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合作的推动,就不可能出现今天如此发展势头的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如果从地区经济一体化日益加强开放性,朝向跨洲、跨区域发展,地区化组织之间出现相互渗透和加强融合这样的倾向日益趋强来看,就更加可以说明,地区化是全球化的基础和动力。

世界经济发展的种种现象越来越清楚地表明,在当今世界上,国家、地区化、全球化三者关系从本质上说是相互依存的,从辩证的发展的观点来分析,这三者相互关系绝不是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当然三者之间确实存在着矛盾和冲突,这就需要世界各国制定切实有效的经济发展战略,协调国家主义、地区主义和全球主义三者的关系,并促使三者和谐而有序的发展,维持国家利益、地区利益和全球利益的统一,更有利于全人类的长远发展利益和人类社会发展方向。可以预见,三者的相互关系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里是矛盾的统一,在碰撞中各自求取更好的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作者简介:孙德林,男,(1973-)汉族,河南信阳人,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临安分校讲师,研究方向:政治哲学、法学、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门洪华.国家主义、地区主义与全球主义,兼论中国大战略的谋划[J],开放导报,2005(3)

[2]耿协峰.《新地区主义与亚太地区结构变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7页

[3]阿米塔夫・阿齐亚:“地区主义和即将出现的世界秩序:、自治权、地区特性”,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第2期,第63-69页

[4]田素华:“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载《上海经济研究》2000年第4期,第46-50页

上一篇:SDH光传输环保护方式的探讨 下一篇: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有效性认定中的立法冲突及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