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贵州地区造林技术

时间:2022-10-03 01:16:46

浅析贵州地区造林技术

摘要:生态问题是当今研究的热点,生态环境的好坏将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的生存质量。本文作者作为贵州地区林业工作者对贵州喀斯特山地人工造林技术探索出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关键词:喀斯特;造林技术

1 物种选择与搭配

针对贵州喀斯特山地生境特点,造林树种选择应遵循适地适树适生境、生态与经济效益并重、长短结合的原则。由于贵州喀斯特自然森林群落组成物种丰富、生态类型多样、自然选择的压力,塑造了喀斯特树种以不同的方式、途径来适应喀斯特生境。因此,造林物种的选择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考虑树种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尤其要考虑树种的水分生态特性及其对水分亏缺的适应方式和途径。应选择适应性强、喜钙、耐干旱瘠薄、根系发达、成活容易、生长迅速、更新能力特别是无性更新能力强的物种。以乡土树种为主,外来物种为辅。在物种的配置上,由于贵州喀斯持地区不同类型小生境及相应生长分布的物种,就是具体地段适地适树的依据。

2 合理整地

对山坡上部,由于植被消失后,长期受到雨水的冲刷,土壤基本全部流失,岩石率高, 不便于整地。山中部,由于保存有部分土壤,采取见土整地,整地规格不强求一致,采取穴状整地和鱼鳞坑整地方式,坡度较大地段尤以鱼鳞坑整地为主,它可起到保持水土,蓄水保墒作用。山坡下部及15°坡以下的地段,采用窄幅梯田整地,宽2~5m,长度随山坡情况而定,深30~80cm,垒坚固的双层石堰,两阶之间保留2~3m 的生土带。四旁平地采用穴状整地,一般穴径为50~80cm,深70cm 以上,宜深不宜浅。无论采取哪种方式整地,都必须按照整地标准严格进行施工。整地是造林前的一项重要环节,在坡度相对平缓、不易产生水土流失的山地可在造林前农民空闲的冬季进行,而坡度较陡,易产生水土流失的山地采取随整地随造林的方式进行。

3 造林

3.1 造林密度

以“因地制宜、见缝插针、适当密植”为原则,确定合理密度还需综合考虑造林目的、树种特性(包括种类、生长速度、冠幅大小等) 、造林地立地条件、林分结构等方面。在岩石率高、无栽植苗木土壤的山上部,就以各种小生境作为密度配置点,充分利用石沟、石坑等各种溶蚀作用形成的小生境,采取客土方式造林,若密度太稀的地方,可种植攀援滕本植物,依靠植物的攀援特性提高植被覆盖率,并采取一些林木种子在不同的石旮拉缝隙进行客土点播。

3.2 造林季节

造林在春夏之交的雨季或秋雨季节进行,根据当地降水特点,选择无风,阴雨天气,降雨前后植苗。栽植苗木根系保持良好湿润状态,做到随起随栽。

3.3 促根剂使用

苗木栽植前,选用促根剂浸根造林,可提高苗木根系活力和再生能力,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抗逆能力。

4 造后

4.1 穴面覆盖

造林后及时用枯树枝、碎草、石块等覆盖穴面,避免降暴雨时雨滴击溅表土。同时,可以减少蒸腾失水,对穴面保墒和促进苗木生长均有明显作用,应尽量采用。对特别干旱地区浇足定根水后用地膜对根部进行覆盖,对冬季苗木过冬能起到很好的保温、保墒作用。

4.2 浇水整穴

造林后如无雨,尤其是裸根苗造林应尽可能地在栽后2~3d 内浇1 次水,以保幼树成活;大雨过后,要及时查苗看穴,如苗木被冲压,应及时扒出扶正;被大雨冲毁的树盘应及时修筑好。

4.3 松土除草

未进行穴面覆盖的植树穴,大雨过后土壤易板结、干裂和滋生杂草,要适时松土,以保墒和清除杂草。幼林抚育管理以除草、松土为主,围绕植苗穴周围进行,达到杂草不与苗木争光、争水、争肥的穴状抚育。从造林的当年开始进行,直到林木生长不受各种杂草生长的覆盖,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为止。造林当年为了使栽植苗木不受较大破坏,加强土壤的蓄水保土能力,开展不动土抚育,割除苗木周围杂草。以后每年进行1 次松土2次除草,特别在造林后的第2 、3 年更为重要。松土和第1 次除草时间以春夏之交为主,第2 次除草则应选择在秋季杂草种子开始成熟前完成。松土除草时避免损伤植株和根系。

4.4 林木防虫

林木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是同周围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根据病虫的生物学特性和影响其消长的主要生态因子, 通过林业经营管理措施, 来改变病虫的生存条件, 提高树木抗病虫害能力。这种方法是结合林木的经营管理进行的, 不需要额外的投资,并且控制病虫害发生的时间长, 是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较好一种防治方法, 也是一项最基本的措施。

5 结语

贵州喀斯特山区造林应避免造重轻管的现象。造林后必须组织专人加强管护,严防火灾和人畜的破坏。造林的当年冬季或来年春季对栽植未成活的苗木,宜用窗口苗补植,尽量做到一次性成功,使其与原已成活苗木的高、径生长相差不大。避免多次补植的局面而降低人工造林质量, 从而达到造林一片, 成活一片,成林一片。

上一篇:花卉种植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下一篇:浅议城市园林绿化植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