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有效性认定中的立法冲突及解决措施

时间:2022-06-06 05:45:26

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有效性认定中的立法冲突及解决措施

摘要:本文针对在只规定常设仲裁机构仲裁规则而未规定仲裁地点的情形下,该仲裁协议是否有效这一问题,展开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和国际许多商事仲裁规则产生矛盾。故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冲突问题进行分析,并力图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以期更好的解决国际商事仲裁领域中相关问题更好的解决。

关键词:国际商事仲裁;仲裁协议;仲裁机构;仲裁规则

中图分类号:D99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8(c)-0081-02

国际商事仲裁是一种常见的国际民商事争端解决方式,仲裁协议有效性的认定是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共同研究和探讨的重点问题。对于仅规定适用常设仲裁机构的规则而未规定仲裁机构的仲裁协议,我国《仲裁法》和国际许多仲裁机构的做法大不相同。虽然国与国之间法律冲突司空见惯,但对具有涉外因素法律的冲突,则影响涉外争端的解决。对此,学者们已有广泛的讨论。为了使我国的国际商事仲裁法更加符合国际对于仲裁协议效力的认定之“尽量使仲裁协议有效”的原则,笔者对这一冲突作浅析,以期我国的商事仲裁法更加完善,更能发挥商事仲裁发迅速快捷的功用。

一、国际商事仲裁有效性概述

商事仲裁协议(Arbitration Agreement)是双方当事人同意把他们之间的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商事争议交付某一临时或常设仲裁机构进行仲裁解决的协议。《示范法》第7条第1款规定,“仲裁协议”是指当事各方同意将他们之间的契约性或非契约性的特定法律关系上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一切或某些争议提交仲裁的协议。

一般而言,一项有效的仲裁协议,至少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仲裁协议必须是双方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而不是一方当事人通过欺诈的方式强迫另一方当事人接受此项协议的产物。

第二,订立协议的双方当事人依照应当适用的法律,必须具有合法的资格和能力。如果当事人依据应当适用的法律无行为能力者,则致使仲裁协议无效。

第三,仲裁协议的内容应当合法,即当事人约定的仲裁事项必须是按照有关国家的法律可以通过仲裁方式解决的事项。这些法律一般为裁决地法或裁决执行地国的法律。此外,协议的内容也不得违反仲裁地国或裁决帝国法律中有关强制性的规定,不得与这些国家的公共政策相抵触。

第四,仲裁协议的形式必须合法,按照《纽约公约》第2条,联合国贸法会《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第7条第2款,仲裁协议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二、国内外在国际商事仲裁有效性认定上存在的冲突

对于仲裁协议内容的合法性,各国有不同的规定,而这些规定的不同使得同一仲裁协议的有效性的认定的结果完全不同,这其实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现今的国际商事仲裁法的发展趋势是对于仲裁协议的有效性认定采取“尽量使仲裁协议有效”的原则。所以当仅约定常设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而未定仲裁机构的情形下,《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下简称《仲裁法》)规定其为无效的仲裁协议,这样就会使很多这样规定的仲裁协议在我国得不到执行,影响仲裁功能的发挥。笔者用一案例说明此种规定的弊端。

(一)案情介绍

海南省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瑞士诺和诺德股份有限公司与海南际中医药科技开发公司之间订立的经销协议纠纷中,该协议中的仲裁条款规定:“因本协议产生或与本协议有关的一些争议应按照申请时有效的国际商会的规则(不包括调解程序)通过仲裁方式解决。仲裁应在伦敦以英语进行。仲裁裁决具有终局效力,对双方均具约束力。”双方在协议的履行中发生争议,中方当事人将争议提交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解决,外方当事人以双方当事人在经销协议中订有仲裁条款为由,对法院的管辖权提出异议,请求法院判定将本案争议提交仲裁解决。海南省中级人民法院拟裁定本案仲裁协议由于没有约定仲裁机构而无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报告制度,层报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后者上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在1996年12月20日致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复函中指出:经研究,同意你院报告中的意见,当事人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因无明确的仲裁机构而无法执行,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有管辖权。

(二)案例评析及立法弊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三章仲裁协议,第十六条和第十八条的规定:仲裁协议包括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和以其他书面方式在纠纷发生前或者纠纷发生后达成的请求仲裁的协议。仲裁协议应当具有下列内容:(一)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二)仲裁事项;(三)选定的仲裁委员会。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或者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补充协议;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根据以上规定,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的裁定适用法律正确,作为司法范畴没有问题。但是作为立法范畴,值得商榷。原因在于仲裁协议是当事人意思自治的产物,一般在合同解决争议的方式均为“或仲裁或”,仲裁条款或仲裁协议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的产物,法院应当尊重,这样才能更有力发挥仲裁专业,迅速和快捷的优点。仲裁事项未明确仲裁机构导致仲裁协议无效,判定这样的仲裁协议无效,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当我们能找出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候,应当使用可以提高商事仲裁法的法律效益的方法。

(三)其他各国商事仲裁法的有关规定

许多国家的仲裁示范条款都没有提及仲裁机构的名称。例如,美国仲裁协会争议解决国际中心推荐的仲裁示范条款是:所有由于本合同而引起的或者与本合同有关的争议将依据美国仲裁协会国际仲裁规则解决。并且,当事人还可以考虑增加如下内容:仲裁庭仲裁员的组成、仲裁地点、仲裁程序所使用的语文以及合同适用的实体法。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推荐的仲裁示范条款规定:所有由于本合同而引起的或者与本合同有关的争议、争执或诉求,包括本合同的违约、终止或者无效,将按照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仲裁规则解决。

即使是中国国际经济贸易委员会规则也未规定必须要约定仲裁机构[7],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相关规定不仅仅和外国相关商事仲裁法冲突,和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委员会的仲裁规则也不相一致。

三、法律冲突问题的解决

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存在着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是:当事人既然约定了适用某一特定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就意味着在该仲裁机构仲裁另外一种看法是:尽管当事人约定适用某一特定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如果没有就解决争议的仲裁机构的名称作出约定,如果当事人在日后仍旧不能就仲裁机构的名称达成补充协议,那么该仲裁协议即为无效仲裁协议。后者如上所述,是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做法。

我国一些学者认为:我国《仲裁法》关于仲裁协议有效性条件的规定在国际上是罕见的苛刻,对此笔者深表赞同。基于此,笔者的观点是:应当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三章第十六条和第十八条进行修改。应将第十六条第三项中“选定的仲裁委员会”修改成“选定的仲裁委员会或特定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只约定某一特定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视为在该仲裁机构进行仲裁,除非经当事人特别约定”,将第十八条作如下修改: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补充协议;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仲裁协议既没有规定仲裁机构又没有规定特定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的,当事人可以补充协议;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

笔者认为这样的修改才能能够体现国际现行国际商事仲裁法的通行立法思想,即当事人约定了某一特定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就意味着在该仲裁机构仲裁。理由如下:

其一,从制定常设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的范围和目的上来看,该规则应适用于该特定的仲裁机构。从目的上来看,一般而言,是先设立仲裁机构再制定该仲裁机构的规则,常设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指定的初衷就是为该仲裁机构服务的;从范围上来看,一般除非当事人特别约定适用于其他仲裁机构,都应适用于指定该规则的仲裁机构。

其二,从各国立法例来看,我国的《仲裁法》的规定显得极为苛刻,我国应当在涉外仲裁领域参照国际通行做法,以便使我国的法律与国际接轨。

其三,根据现在商事仲裁法的发展趋势,更多的国家以“尽量使仲裁协议有效”的原则。

综上,笔者认为,我国应当对《仲裁法》第三章第十六条,第十八条予以修改,确立除特别约定外,约定特定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视为在该机构进行仲裁,废除因此种约定而认定仲裁无效的规定。这样能更加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不至于使如此多的仲裁协议被认定无效,在国际民商事争议解决中更好地发挥商事仲裁迅速、方便、快捷、专业的优点,不失为一种立法建议。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作者简介:陈瑛琦(1987年-),女,汉族,北京市东城区人,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法律系2006级本科生。

参考文献:

[1]章尚锦,徐青森,许军珂,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国际私法》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赵秀文,论仲裁规则的适用和国际商事仲裁有效性的认定[J].北京仲裁

上一篇:SDH光传输环保护方式的探讨 下一篇:对数字电视有条件接收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