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地区面花艺术浅析

时间:2022-08-15 08:38:49

胶东地区面花艺术浅析

[摘要]胶东地区的面花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制赠习俗、造型谱式、颜色、材料以及工艺方面都具有独特性,对及进行深入研究,挖掘背后厚重的民俗文化意蕴既有利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传承,同时也是发展民族新文化的重要凭借之一。

[关键词]胶东 面花 民间艺术

胶东位于山东胶莱河以东的半岛地区,三面环海,一面与内陆――胶莱平原接壤,其作为行政建置称谓,最早是秦代设立的胶东郡,清晚期包括登州、莱州和胶州直隶州。这一区域曾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自龙山文化时期以后,胶东地区的文明程度已经不亚于山东腹地文化和中原文化了。面花的制作和食用,早在汉代,中国饮食文化由“粒食文化”进入“粉食文化”时就已经出现,与古代的殉葬制度以及祭祀、馈赠习俗有密切的关系,胶东地区相对独立的文化区域和民俗文化背景,使得其面花艺术具有独特的制赠习俗和造型谱式。

一、胶东地区面花的内容与题材

胶东面花作为庶民百姓以面为材料取代杀牲祭天地祖宗以及后来发展成为维系民间人际关系不可缺少的礼品,其制作会根据婚丧嫁娶、生辰寿岁、上梁立柱、祭天祀海以及各种节令的不同而因时而立、依节而制,内容与题材都极为丰富。

1、根据岁时节气而定

由年初至岁末,伴随着各种岁时节气。胶东地区的面花题材也不断变化,春节期间。大量的供奉给祖先和天地众神的是“枣饽饽”:元宵节制作的是“十二生肖灯”: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分食“圣虫”和“元宝”,以祈求财源茂盛、富贵有余:三月三做面燕儿,求的是恩爱夫妻白头到老,并且是宜子之举:七月七为乞巧节,同时为纪念牛郎和织女鹊桥相会而用名为“果子盏”的各类木制造型模具制作“巧果儿”。根据《牟平县志》记载:“七月初七日,牛郎会织女”。这期间下雨俗称巧姐姐哭,牟平人最盛行的一种风俗是“烙巧果”。将白面和入油、糖、芝麻用“果子盏”制成巧果,然后放入锅中烙熟,巧果花样繁多……”。八月十五以圆形的“果子盏”模具制作月饼等等。

2、根据礼仪风俗而定

胶东地区三面临海,其沿海存有大量的贝丘遗址,早在春秋时代这里便大兴渔盐之利,久居此地的先民们在长期与自然、海洋的搏斗中,祖祖辈辈总结传承了大量涉海生活的规约习俗,各类禁忌、符咒和祭祀活动尤多,这些具有地域特色的“规矩”,体现了民俗的魅力和约束力,并且延伸到生活的许多方面,对于面花等许多的民间艺术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胶东各地每年都会举行祭海神活动,所祭祀的对象有区域性的差异,分布比较普遍的是龙王、海神娘娘、秦始皇和老赵:在时间上也有一定的先后,莱州、牟平一带是在农历正月十三这天,荣城地区是在谷雨节。即墨的周戈庄过去每年的春节后的谷雨到清明这一期间择“成日”举行的“上网节”更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祭海仪式之一,而在祭海神的时候,供桌上普遍不可缺少的就有以面制成的摆形似蛇,背插红枣,口衔硬币,周身染七彩的“渔龙”。此外还有许多海鲜造型的面花,表达了渔民们在新的一年里出海平安,满载而归的愿望。农村新房上梁时,为求吉利,需要供奉“大圣虫”、“宝葫芦”、“蟠龙”和“彩凤”搬家时要供“面猪”和“聚宝盆”:结婚庆典上要做“龙凤呈祥盆”和“鸳鸯”:老人庆寿时做的是“寿桃”:新生儿过“满月”、“百岁”、“周岁”时要蒸制“长岁”和“根”等等。

从制作的内容和题材中可以看出胶东地区的面花是中国民众传统的辟邪禳灾,祈福纳吉的美好愿望的物化形式,“风调雨顺”,“多福多子”,“事事平安”,“吉祥富贵”均在其中。传承至今。

二、胶东地区面花的艺术特征

1、造型

面花在外形的塑造上分贴花型、夸张变体型和插花型,通过擀、切、揉、捏、搓、挤、压等多种手法,制作出形式多样的造型,可谓是百形百味。面花的体积大小各不相同,大的有近一米,小的玲珑别致,仅几公分长。成品面花外观讲究圆整性,形态浑圆。朴厚,敦实,有别于其他一些地区面花外观的扁,平特点,即使是类似天女道喜,圣虫之类造型复杂的面花给人的第一印象然是圆整而饱满,但又因插有各类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历史人物而显得细节丰富,极具情趣。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的形态塑造都追求神似:常采用剪纸的打毛塑造人物手脚、鸟兽羽毛等。

2、用色

胶东面花的常用色有5到8种:洋红、水蓝、槐黄、翠绿、大红、假金等等。原料多为从蔬菜水果的花、茎、叶和块根中通过揉搓、温水浸渍的办法提取出来的植物染料。无论是绿豆叶还是高粱杆其汁液都是可食用的,这些天然染料艳而不浮。经久而不变色。在具体的着色过程中有先后之分。有的颜色是在面花捏制前先和在面团里。称为掺色:有的是塑好造型的素面花在蒸熟之后再进行点染描绘的。前者讲究颜色的均匀、细腻,后者要求制作者在快速的点、抹、擦、撒中使各类颜色相配,令面花丰盈亮丽起来。

3、用料

面花在各类礼仪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在用料上面也是相当讲究的。磨面时要选用上好的麦,有道是“隔年麦子头箩面。”经过细细挑选的小麦需均匀地吸收一点水分才能上磨。且只取头箩的白面。晾干备用。做面花的面粉在精细程度上要求很高,因为有韧性。蒸熟后的面花才能外形饱满、质感细腻,并且具有白皙的光亮感。发酵用的酵母又称发面引子。是面花制作的一个关键环节,当地传统的配制方法是用曲和麦麸或玉米面来制作。发出来的面要求有弹性,筋道足,质地光滑细腻,用刀切开面团之后会看见剖面上有许多均匀的蜂窝状小洞,闻上去有淡淡的甜酸味,而发酵的时候,无论是酵大了或者是酵小了都会十分影响面花的质量。

4、发面与烫面

面花属于面塑的范畴,塑造形象过程中的体积和形态的控制得当与否都会影响到面花蒸熟之后的品相。这对于体积大。形象组合复杂的面花要求更高。胶东面花的优点之一就是制作者灵活的使用发面和烫面。发面是指经历过发酵过程的面团,而烫面是指在前期调面时不使用酵母,烫面可以捏制出面花较小的细节,且能较长时间的保存。对于体积偏大,造型复杂的面花。躯干或者主体部分采用发面捏制蒸熟,然后根据主题插上一些小的祥禽瑞兽、仙花芝草等烫面制成的小面花。作为装饰补充,这一类的小面花无需上锅蒸制,只需要在干透之后进行一番装饰描绘。

5、果模

胶东面花从制作工艺上来讲分手捏制成和果模磕成的两种。制作果模的材料用的是梨木、苹果木等木质具有一定硬度的木材。其雕版者需要对所做的造型有明确的认识,将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类复杂而丰富的形象归纳出其基本形态特征。在具体的雕刻过程中,外轮廓线高度概括,通过内部充满弹性的细排线来彰显所刻画形象的结构与细节,构图饱满、简练,整体形象富有装饰韵味。果模的造型题材几乎无所不包:鱼、鸟、狮子、蝴蝶、元宝、莲子等等,可达到上百种内容。

6、“开口笑”

在许多喜庆的场合当中,胶东面花的制作者们为衬托气氛会刻意追求蒸熟之后的面花顶部绽开两瓣至八瓣的效果。这类面花被称为“开口笑”。早些时候,由于当地小麦的主要肥料是草木灰,小麦粉的筋道小。所以一个人就可以做出“笑”的四棱八瓣的“开口笑”。而现在小麦肥料多半是人工化肥,麦粉面筋大,需将做一个面花的面团经过等分之后交由两个人或四个人同时揉,最后所有小面团归由一人合在一起快速成型。然后上锅。这类面花使人感到更加的人性化,增添了胶东面花的个性魅力。

胶东面花独特的美学思维方式和富有民间色彩的外型特征都是值得现代艺术借鉴和利用的。当民俗和礼制结合之时。面花是一种社会时尚,可以产生巨大的凝聚力,是“礼”的物化、形象化和艺术化。对胶东面花进行研究、整理以及开放式的保护,将有利于本土民族文化的认知传承,为此,人们必须做出更多的努力。

上一篇:计算机动画技术在科教类电视节目中的应用探究 下一篇:浅谈气韵在中国古典舞中的美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