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打造高效课堂的催化剂

时间:2022-08-07 02:38:03

“情感”:打造高效课堂的催化剂

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决定了高效课堂并不等同于知识的唯一获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浓厚的情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激励和强化作用。我们应该让浓浓的课堂情感成为课堂教学的催化剂,为实现高效课堂推波助澜。

一、营造师生的情感磁场――唤醒激情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学生喜欢哪位老师,对他所任教的学科就特别感兴趣。可见,师生间建立起融洽和谐的情感非常重要。教师在正式上课前,与学生情感互动,这样既能增进师生的情感,又能唤起他们激动愉快的情绪,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我校某教师在执教市级公开课时,面对宏大的场面,学生一时难以适应,课堂气氛显得有些沉闷。这时,教者打破了沉静的僵局,让学生把自己介绍给听课的老师们。在三五个学生发言之后,教者趁热打铁,再让学生把教师介绍给听课的老师们。这位教师平时总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学生们介绍起来当然就感觉特别亲切。一位学生站起来直呼其名说:“××老师,她和蔼可亲,已经教了我们两年多了,长得也很漂亮,就像我们的姐姐!”这样,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争先恐后的发言为课堂教学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师生真情交融,使教学活动在温馨的氛围中徐徐展开。

二、彰显语言的特有魅力――以情激情

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说过:“教师只有自己真正动情,才能以情感染学生。”可见,教师内在的情感是高效教学的导体、是火种,而最能外显教师情感的便是教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以《悲壮的一幕》教学为例,本课以精彩的电影画面导入,穿插以教者深沉浑厚的画外音:“1967年8月23日,……打不开降落伞了。”教师充满激情的语言为课堂奠定了悲壮的情感氛围和基调,蕴蓄的激情就像冲出闸门的洪水,纵横奔流。接着,教者掷地有声:“打不开降落伞将意味着什么?”声调也随之变得缓慢沉重。此时的质疑,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到了紧张的气氛,使文中“悲”与“壮”的情感基调更好地体现了出来,与文中蕴涵的情感产生了共鸣。教师独特的语言魅力,让学生的身心进入了激活状态,学生的精神湖面荡起了波澜,内在的语言也高度活跃起来,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模拟表演――融情于景

儿童对事物的认知总是先通过形象感知世界。我们要创设一个富有浓郁氛围的模拟表演情境,让学生融情于景,通过模拟表演,触动他们所积累的生活表象,从而理解教材,积蓄情感。如《蚂蚁和蝈蝈》,教者通过多媒体演示蚂蚁在大夏天搬粮食的劳动情景,并组织学生一边喊劳动号子,一边模拟表演蚂蚁搬粮食。在表演过程中,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蚂蚁夏天搬粮食的辛苦,体会到了它们团结一心的精神。接着,教者再引领学生体会蚂蚁在大冬天围着温暖的烤炉,吃着香喷喷的佳肴的情景,孩子们自然地跳起欢快的舞蹈。师生们都融入了情境之中,尽情地去分享蚂蚁那份劳动的快乐和幸福。这些看似简单热闹的模拟表演,包含了想象、理解、感受,一夏一冬,一苦一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学生在潜意识里,对先苦后甜的道理感同身受,并油然而生感慨,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四、强化品悟诵读――升华情感

独特的汉语言文化底蕴深厚,有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们应重视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读,使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执教《春联》一课时,我就运用了多种品读方法,引导学生感悟其中的真情。我先让学生模拟鞭炮声体会春节的快乐祥和,然后带领学生模仿古人摇头晃脑地读春联的情景,读出春联的音律美,深入品味春联中蕴涵的意境。 在此基础上,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春联的含义和中国民俗传统文化的韵味,我又采用了分角色表演朗读的方法。整堂课,师生情感丰富,课堂轻松幽默,收放自如。学生经过层层深入地品读和揣摩,切身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语言文字的精美,达到了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以上贯穿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情感因素的尝试,都是为了将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体验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一次次的心灵体验中感悟生活,体味幸福。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充分利用文本所提供的情感信息源,用自身所付诸的情感去创造浓浓的氛围,让学生的心田得到滋润,情感得到熏陶,为实现高效课堂推波助澜。

(责编 刘宇帆)

上一篇: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语文教学 下一篇:一案五区 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