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语文教学

时间:2022-10-05 05:46:17

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语文教学

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工具,运用于语文教学,直面每一个学生,是取之不尽,开发无穷的现代教育资源。它集声、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多角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情趣和注意力,有利于突破传统教学中单调、枯燥的教学过程;加之它图文并茂、声光俱全的大容量信息,也有利于节约时间。多媒体应用于语文教学,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彻底改变“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枯燥无味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谈谈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语文教学。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越浓,观察就越仔细,体会也就越强烈。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辅助手段走入课堂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它还是新朋友,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他们对多媒体展示的图像和声音效果都很有兴趣,很愿意参与其中。如我在教学《失踪的森林王国》,在讲到乱砍滥伐所带来的危害时,为了让学生有更深刻的认识,出示了多媒体课件:一场大雨袭来,洪水在的土地上肆虐,冲倒了房屋,冲断了树木,各式各样的家具、工具也随着咆哮的洪水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早先美丽的小村庄变成了一片狼藉。这样,通过声音、光线、动画等多种方式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如临其境,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感受。多媒体课件强烈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起了他们心中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使命感,使学生认识到,只有人类和大自然和谐共处,人类才能得以生存。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难点

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利用电教媒体将课本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如《画杨桃》一文“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的样子也各不相同”这句话比较抽象,是课文的教学难点,如果应用动画对杨桃的各个不同角度进行翻转、定格,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反复观察,这样,就改变了以教师分析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静止平面的教学方式,使教学跳出了时空的界限,学生迅速进入动态的教学环境当中,从而学得生动活泼,课文的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巧妙地化解了。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指导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叶圣陶先生也说:“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其实,能读好一篇文章的学生,对文章也定能理解。朗读,就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激发感情,引起共鸣的作用。现行教材中的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编排的,因此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教师可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课件进行范读,模仿这篇课文语气的抑扬动挫、句读停顿等,朗诵时做到图文并茂、声音响亮、抑扬顿挫,恰当地掌握语速的缓急和语气的轻重,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感素质。利用多媒体提供的声音功能,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不仅可以利用课堂实录的朗读给学生提供示范,也可以利用图片中的人物的神态、动作等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效率

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在极短的时间里,直观、形象地使学生受到启发,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能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和听觉的积极性,将教学的内容展现在屏幕上,使学生对较难掌握的知识一目了然。教师可以把一些复杂的场面、抽象的语言,难以表现的环境制成投影片,根据教学实际适时播放。学生把投影片与文章的内容结合起来,将能减少教师在课堂上所占用的时间,也能改善教师声嘶力竭地枯燥讲授。如教学《长江之歌》这一课,重点与难点是理解并领悟长江的磅礴气势和赞美长江的源远流长。学生对此理解起来很是费劲。于是,我在课堂上播放了光盘的示范朗读,通过声像结合,让学生感受长江的恢宏气势和豪迈的母亲情怀。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一目了然,朗读时也就有了荡气回肠的感受,很快就明白了“长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一主题。讲课快结束时,我再一次播放纪录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曲,更进一步升华了主题,唤起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课堂化繁琐为简易,化枯燥为生动,把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使教学重难点得到了顺利突破。由此可见,运用多媒体,可以加快教学进程,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使语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多媒体对未来教育的发展有着推波助澜之功,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萌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使课堂教学有声有色。

(责编 刘宇帆)

上一篇:让学生把教学带“回家” 下一篇:“情感”:打造高效课堂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