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反思的途径

时间:2022-08-07 04:23:48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的途径

摘 要: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可以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创造情境的能力。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如通过创造学生、教师自己本身进行反思、同事或专家听评课、阅读教育专著和教学文献等方式进行教学反思。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教学反思 教学实践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有效的教育教学,在教学反思倾向的支持下,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育教学活动及这些活动背后的理念和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并且在思考中发现、表征所遇到的问题,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说,反思性教学其实就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可见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我已从事多年初中历史教学,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我也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面对生龙活虎的青春少年,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新课程实施以前的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然后根据讲课的重点,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历史课更是枯燥无味,一上课学生就想打瞌睡。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教与学是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根据我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我在上课时让学生充分阅读教材,然后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畅游,使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得到极大的满足,学习兴趣愈来愈浓。

现在的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的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他们憧憬未来,关注现实,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具有极大的广阔性。这又给当前的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历史老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长期以来,在考试指挥棒的指挥下,历史这门学科成为单纯的复述性学科,强调记忆性成为历史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很少有学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具体而言,从教学方法来看,还比较单一、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一言堂”。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历史课焕发出应有的生机与活力,这是历史教学反思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教学结构来看,现在很多历史教师大多以历史知识经验传授型的教学为主,这就使得学生很难形成具有主体意识的社会科学理念、人文精神。这一点与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理念是完全相悖的。从教学内容来看,历史课的内容是讲述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人类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地点进行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就成为历史课内容的四要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太偏重于四要素的传授而容易忽略对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在解析材料时普遍觉得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新课程实施后,如何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提高自己的能力,成为历史教师共同面对的一个难题。从思想教育方面来看,教师进行爱国教育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时,只是给出一个或几个结论,说这一事件是爱国的,那个人物是爱国的,学生则茫茫然、似懂非懂,明显思想教育在历史课堂上落实不够。如何在课堂创设思想教育的情境,使学生的品质和情操受到良好的熏陶,把历史课堂变成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又是历史教师在新课程中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为了适应当前教育形势的发展,使自己尽快地成长、成熟起来,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一、通过学生进行教育反思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如果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突然表现异常,那肯定是教学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例如,我在上七年级上册《鸦片战争》一课时,让学生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进行讨论,并选几名代表进行发言,有位同学平时对历史很感兴趣,思维活跃,发言踊跃,但那节课却显得比较沉默,课后我主动与他进行交流,他说:“对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不理解,原因是对当时中英之间商品贸易的历史知识缺乏了解。”随后我对导入新课这个环节进行了反思。鸦片战争爆发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中国贫穷落后,国力不强,而这个时候英国急需扩大对华贸易,扭转对华贸易逆差的不利局面。问题在于一般英国货品很难在中国市场上打开销路,于是英国就选择了鸦片这种东西,既能为大英帝国赢得中国市场,又能麻痹中国人的意志,未亡其国先亡其志。鸦片贸易开始不久,即遭到了清廷以林则徐为代表的一干官员的反对,于是林则徐上书光绪帝,要求查禁鸦片。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了鸦片。英国即以此为借口,于1840年挑起鸦片战争。

二、通过教师本身进行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时间比较多,但教师必要的引导、适当的点评,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教师在引导、点评时不流畅,时常卡壳,使得学生满腹疑虑,这就意味着教师对待课堂的准备肯定不充分,也就不得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一次我上《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的复习公开课,课后市里的部分教师对我的课进行了点评。通过点评我发现,可以用日本侵华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两条线索把这一单元的知识串连起来。这样学生就能更清楚地掌握日本怎样一步步侵华,中国人民又怎样由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最终赢得抗战的胜利。

三、通过请同事或专家听评自己的课来进行反思

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如果教师对自己的课做了精心准备,上课时得心应手,往往很难觉察出自己还存在着什么不足,但如果请同事或教学专家来听课以后,总是能找到自己还需改进的地方。

四、通过阅读教育专著和教学文献来进行教学反思

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老师。教师应经常阅读中外教育专著和优秀的教学案例,从中吸取营养,并经常与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进行对比,不断反思,使自己不断提高。

在十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中,我从未间断过写教学反思,我的课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成为了他们最感兴趣的课程之一。

参考文献:

[1]历史教学问题.中学历史教学.中外历史.

上一篇:中小学教师科研的三种定向 下一篇:论高校后勤管理与教育教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