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当前高中数学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2-08-07 03:29:11

反思当前高中数学的教学设计

摘要:高中课程改革呼唤新的课程观、教材观、学生观。笔者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几年来,往往按照大学所学习的数学教学理论按部就班地进行数学教学。但是由于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数学教学往往需要采取一些更为具体的一些针对性措施。笔者从分析新教材编排的特点出发,并结合工作以来的日常教学经验和教研活动的观课评课中总结出一些个人对教学设计的一些认识和感悟,从几个方面阐述了新课程教学中教学设计与发挥教材“平台”作用的关系,对以后的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有效性

数学课程问题一直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中心问题,也是数学教育科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即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当是人的发展的“学程”设计,而不是单纯地以学科为中心的“教程”设计。在大学数学教育教材中已经学习了很多关于数学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可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需要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来从多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在工作的几年中,我不断地反思自己一些不够完善的教学,并结合教研活动中的观课议课,总结了一些粗浅认识和感悟。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前提是充分分析学生具体情况

课堂教学活动从什么地方入手,课堂教学活动展开的起点是什么?我们一般都是从教材的逻辑体系上去考虑这个问题,而不是从学生的真正基础考虑问题。请大家看实例:“今天我们学习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问题——打折销售问题。不远的将来,我们的同学中一定会有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成为商业精英的。”学生听了我的开场白,小脸上露出了兴奋的表情。按惯例我在屏幕上展示了书上的引例:一家商店将某种衣服按成本价提高40%后标价,又以八折(即按标价的80%)优惠卖出,结果每件仍获利15元。这种衣服每件的成本是多少元?接着请学生读题、诠释题意。这时,学生露出满脸的茫然。这是怎么回事?铁鑫说:“老师,我们看不懂。”我这才意识到,刚上初一的学生能不能知道这些商业名词,我没有了解到学生的生活背景及经历,而只是盲目地照本宣科。我灵机一动,举了一个例子:“小明家开的小店,今天到厂家买了一箱可乐,花了15元钱,这就是成本价。老板以25元得价格卖出去,这就是标价,也称为销售价。这样这箱可乐就赚10元钱,这10元钱就是利润。明白了吗?”这时,学生的脸上才露出了释怀的笑容。随后我又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铁鑫同学到鞋店花160元钱,给妈妈买了一双皮鞋,这双皮鞋是按标价打8折后售出的,这双皮鞋的标价是多少?请同学们算一算。很快,学生举起了小手。然后,我和学生又一起解决了刚开始提出的问题。这节课我虽没能完成教学任务,但我让多数学生认识到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会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问题情境的设计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思维碰撞的场所,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维参与的积极性,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应首先关注学生学的如何,因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谁也不能代替。但是,传统教学设计大部分展现的是科学数学,有的甚至是直接把知识点拿出来,然后针对此知识点反复设计相关问题,通篇人为化的技巧几乎达到了淋漓尽致的程度。这种教学设计带来的是学生被动地机械模仿而进入了又一轮的题海战术之中,其结果是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打击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从此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激情,同时,教师也陷入了一种日复一日的强化训练中,后果就可想而知了,我们要坚决摒弃这种弊端。

在数学中应如何加强“问题性”的设计,我认为,教师应花大力气学习有关的材料,同时还要长期坚持与同行交流。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使学生把活动变化成自己精神的需要,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问题情境的创设应遵循以问题为导向,以一定的数学知识点为依托,且与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

三、把握好“问题串”的设计

高中数学课程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所以,设计恰如其分的“问题串”来引导教学,会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用“问题串”来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随机发生的,而不一定要人为地设计出某个时间段教师讲,某个时间段学生讨论,也不一定是教师问学生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创设宽松平等的教学环境,尽量使用“激励式”“诱导式”语言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尽量创设问题,找到知识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回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用“问题串”来引导学生讨论。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的,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以及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正如有的专家所说:“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为此,教师应巧妙地设置问题串,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语言而未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个问题展开讨论。教师应当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尽可能让所有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

综上所述,要想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就要改变传统的、单一的,以学生被动听讲和联系为主的接受性学习方式。教师应该通过整合教材,腾出时间让学生独自领悟,先学后教,合作发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认识数学,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继续关注教学实践操作层面、关注教学细节和教学实效,以解决课堂教学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

【责编 张景贤】

上一篇:例谈如何提高教学设计的实效性 下一篇: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新理念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