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视角下网络内隐态度与社会支持相关研究

时间:2022-08-06 05:35:32

生态视角下网络内隐态度与社会支持相关研究

【摘要】本研究运用问卷法,通过对江苏省五所高校共1300名大学生的网络依赖行为进行测试,利用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重点探讨生态视角下网络内隐态度与社会支持相关性。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支持 网络 内隐态度

一、前言

生态心理学认为,人类行为乃是个体内在因素与外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行为是个人与环境的函数:B=f(P,E)。行为的生态观(Ecological Theory)强调内外因的互动与平衡。此法追求生态效度,力图使研究结果适于自然情境中,以便把心理学实验研究扩展到应用领域,为人类心理健康服务。而要研究个体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的联系,必须研究个体态度,因为态度被视为“对象和评价在记忆中的联结”,对象往往是外界因素,评价则是态度的表现。

(一)内隐态度。

内隐态度(Implicit attitudes)是个体对事物所持的积极或消极的认知、情感或反应,由不自觉的以往经验或不能归因于以往某一确定经验所引起。对于态度研究领域,外显态度是个体内省后的评价性产物,受到个体动机、背景等因素作用;内隐态度则可能具有无意图、无意识等特点,这被态度的自动激活效应研究(吴明证、梁宁建,2003)所证实,内隐态度不受外在压力和策略加工的影响,具有跨时间和情境上的稳定性(Bargh,1999)。

(二)对网络内隐态度中有依赖倾向的内涵。

在对于被试网络态度内隐―外显态度测试,筛选出网络内隐态度有依赖倾向的被试。根据一些文献中对网络过度使用这一现象的界定,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认为上网用户在“网络内隐态度有依赖倾向”的早期,还未达到可以称之为“成瘾”的严重程度,但这时他们的身心已处于亚健康状态,如果不及时预防,可能发展成严重的网络内隐态度有依赖倾向。因此在此研究中选取的有效问卷是属于“对网络内隐态度中有依赖倾向”的这一群体。“对网络内隐态度中有依赖倾向”是指一种内隐态度上对互联网络的依赖,表现在用户对互联网络使用的认知、情绪两个方面的依赖。

(三)社会支持的概念。

社会支持通常是指来自社会各方面包括父母、亲戚、朋友等给予个体的精神或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持的系统。[1]社会支持作为一个普遍概念对人们来讲并不陌生,而且在同一文化背景下也无理解上的歧义。但作为科学的研究对象和专业概念,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先后有精神病学、社会学、心理学、医学等学科涉入,其内涵在各个学科之间甚至于学科内部从来未达到统一。[2]总的来说,目前学术界对社会支持的理解大致可以归结为两大类:其一是客观、现实的可见的支持,实际社会支持(received social support),包括物质上的援助和直接服务;其二是主观的、体验到的或情绪上的支持,领悟社会支持(perceived social support),它是指个体感到在社会中被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情绪体验和满意程度。以上两类有关社会支持的理解上的差异,实际上反映了研究者们的学科差异和出发点的不同。[3]

二、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江苏五所高校四个年级学生,共1300人。被试的年龄范围在19--24岁之间,被试身体健康,近期无情绪刺激。除去没有填写性别、年级、学历和没按要求填写项目的作答者,有效样本为1073人,有效率为82.53%。

(二)调查工具。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 PSSS)[4]: 由 Zimet等人编制, 用于评价个体自我理解和自我感受到的社会支持。该量表含有 12个自评项目, 每个项目采用 7级记分法。在275例样本中(男139,女136),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和全量表的a系数分别为0.87、0.85、0.91和0.88,重测信度分别为0.85、0.75、0.72和0.85。

(三)统计工具。

用SPSS 13数据统计软件对所得有效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等统计处理。

三、调查结果

(一)对大学生对网络内隐态度中有依赖倾向测量的总分与社会支持的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的得分来求皮尔逊的积差相关,得结果如下表:

表1 大学生网络依赖与社会支持的各因素的相关

注:**表示P<0.01

由上表可看出,在0.01水平上,大学生对网络内隐态度中有依赖倾向行为和社会支持的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都存在显著正相关;这说明,个体社会支持得分越高,对网络内隐态度中有依赖倾向得分越低。也就是说获得越多社会支持的大学生对网络内隐态度中有依赖倾向程度越低。

(二)大学生对网络内隐态度中有依赖倾向和家庭内外支持的各因子及总体统计量描述。

表五 大学生对网络内隐态度中有依赖倾向和社会支持各因子及 总体统计量描述

从表可以看出,大学生对网络内隐态度中有依赖倾向的平均分为23.46,是比较低的。社会支持的最低分达到了-47.00,最高分为54.00分,平均值为3.45,表明大学生的社会支持高低水平差异相当大。还可以看到,家庭内支持的分数总高于家庭外支持的分数,说明总体上大学生家庭内支持要比家庭外支持的动机强。说明大学生的获得的社会支持中家庭内支持较高。

四、讨论

1.社会支持与网络内隐态度相关。从相关分析来看,社会支持中的家庭支持、朋友支持以及支持总分与大学生网络心理及网络行为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社会支持良好的大学生,其网络心理与网络行为也较好,而社会支持较差的大学生则相反。这与迄今为止有关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研究结果相一致[5-6]。

2.社会支持对网络内隐态度的总体影响。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在社会支持因子中,家庭的具体支持和朋友的情感支持占重要地位,其作用是最明显的。其次是对支持的利用度。

3.大学生普遍缺乏利用社会支持的意识和习惯。处于发展过渡期的大学生正处于“自我综合”的时期,他们善于内省思考,对自己的网络内隐态度有准确的自我认知,但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使得他们在处理心理上的矛盾与冲突时,更多地选择自我封闭或者通过网络宣泄,而放弃或者不习惯向潜在的社会支持如学校、家庭等获取帮助。在大一到大四不同年级的群体样本中也体现出社会支持利用度的差异性。

4.领悟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影响。虽然感受到的支持只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但被感受到现实却是心理上的现实,而正是心理现实作为实际的中介变量影响着人的行为和发展。影响大学生主观支持的因素主要就是人格因素 (Lewinsohn,1979;Coyne,1978)和认知因素(Rosser,1986;Sarason et al,1991)。[7]整体而言,主观支持水平高的学生,其网络心理健康状况也较好。

参考文献:

[1]程虹娟,张春和,龚永辉.大学生社会支持的研究综述[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1).

[2]周林刚,冯建华.社会支持理论――一个文献的回顾[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学版),2003,26(3).

[3]Brissette, I., Scheier, M.,& Career,C.S. The role of optimism in social network development, coping, and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during a life transi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2,82.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 (增订版 )[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5]欧阳丹.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青年研究,2003,3.

[6]赵建平,葛操.初中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6, 14(2).

[7]李黎.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与挫折应对的特点.中国临床康复,2005,9(44).

上一篇:任旭平兔业发展的案例分析 下一篇:论如何保证基层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