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的新思考

时间:2022-08-06 09:06:44

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的新思考

【摘要】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强调实践性的专业学科。具有实战性、操作性、教学示范性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专业特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在教学过程中,仍遵循本科教育模式,没有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一定程度上造成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发展陷入困境。本文试从实践教学出发,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教育教学提出一些新思考。

【关键词】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新思考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强调实践性的专业学科。具有实战性、操作性、教学示范性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专业特点。按照美国西北大学教授、“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所述:“市场营销是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并同他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满足需求和欲望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在这种定义下,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就具有非常鲜明的应用性和实战性;但目前许多院校(本科院校如此,高职院校亦如此)在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偏离了市场营销学科特有的方向,也与市场营销适用性人才培养的目标相差甚远。一方面,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需求旺盛,但另一方面,高校培养的市场营销人才却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高职市场营销人才的发展,即我们培养的学生仅仅是完成了专科层次的学历教育,注重了它的“学历性”而忽视了它的“职业性”,这与我们国家确立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一、传统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一)专业发展目标定位不准确,没有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

当前,高职院校由于专业发展目标定位模糊,仍沿用理论学科加实践环节的组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仍以书本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以理论讲授为主。

(二)专业教学体系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

1.职业教育理念。未能准确、及时地向学生传输职业教育理念。刚进入大学校门,许多学生并未形成职业教育概念,他们不清楚市场营销课程体系,不知道市场营销工作的内容,不理解市场营销工作的实质,往往将营销与推销等同起来,因此,应首先进行职业介绍,将学生从一名素质教育的学生转变为一个职业人。

2.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传统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仍然是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滞后,教学手段单一。只注重专业知识理论教学,而不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手段仍然存在,虽然引用案例教学法,但没有体现高职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特点。即没有解决高职教育的“怎么做”的问题,而如本科教学所体现的“为什么做”问题。例如,在讲授“吉利汽车并购沃尔沃汽车”这一案例时,讲授的重点就是“为什么吉利集团要并购沃尔沃?”从市场营销学来分析,这是从管理者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从一个吉利公司经营者角度加以思考分析这一并购背后的种种原因,这是本科教育所要讲授的;而作为高职教育,则强调这种经济行为对销售吉利汽车有何帮助,是充分利用沃尔沃的品牌、技术来打造和提升吉利品牌,实现汽车的关键技术共享,这样在吉利“4S”店销售吉利汽车时,可充分利用这一点来达到提升销量的目的。

(三)师资力量薄弱,师资结构不合理

主要体现在拥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偏少,“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一方面,是因为从事市场营销工作的人士大多在企业拥有不错的地位,不错的待遇,很难应聘到高职院校任教;正是由于实战经验的教师少,导致“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偏低。可以说,这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建设遇到的问题。

二、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进的几点措施

(一)教学方法

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教案设计、课件制作、教材及教辅材料的编写以及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应用下列多种教学方法:

1.案例引入法。将市场营销课程中理解非常困难的概念、定义等,通过大量的实战“案例分析”,来引导学生理解、掌握重点和难点。同时由课题组教师收集大量的营销案例,来启发学生对成功或失败的企业营销案例进行思考,特别是对失败案例的典型分析,找出原因,提供方法。通过这样的案例角色扮演,使学生真正了解作为一名营销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法效果良好。

2.情景模拟法。将企业真实场景还原至教学课堂。例如在讲授汽车营销课时,可将汽车“4S店”的真实场景搬到课堂内,根据“4S店”的销售顾问岗、前台接待岗、售后服务岗、等各个岗位,分别选派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依据汽车销售流程,展开模拟教学。

3.小组讨论法。对于经典案例,除了集体讨论外,还以小组方式进行小范围讨论,例如在分析奇瑞汽车公司花5000万元人民币聘请世界足坛巨星梅西作G5的形象代言人时,就以每8人小组形式展开讨论分析,究竟这钱花得值不值。每位同学踊跃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

4.辩论法。和讨论法区别就在于,采用讨论法是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启发学生的思维多样性,不求最终的结果。是一种发散性思维。而辩论法在于,对于问题的观点,要形成自己的判断力,并运用实例、论据来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这是培养学生在团队里面的领导意识。例如,在分析“红绿王老吉之争”案例时,就采用此法甚为有效。

(二)教学内容

1.对于高职市场营销专业面临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教材。不少高职院校都选用了本科市场营销的教材。因此,应打破教材的束缚,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重点,来设计组织编写教材。

2.引入考证制度。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还需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助理营销师证,这是高职教育比之于本科教育最有利的地方。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针对教师普遍年纪轻,教学经验不足,实际经验缺乏的现状,应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有营销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技能,还要求企业的基本管理知识,销售知识等。为此,可采取以下措施:

1.通过派中青年教师到相关高校和企业进修培训以及实施一对一传、帮、带等方式,使中青年教师成长为教学骨干。例如通过暑期安排青年教师到上海大众、广汽本田、中国移动等企业培训锻炼,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并在工作过程中,接受企业的相关专家对教师进行指导。

2.对中青年教师除了专业技术资格要求外,即强调要重视职称的评审工作,在限定时间内拥有初级或中级职称;对于以前企业工作转为教师的,拥有工程师或经济师;还要求在职业技术资格上有所发展,即要求初级职称者必须拥有“助理营销师”或“营销师”的资格证书。

总之,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是适应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反映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特点,形成适应企业要求的专业特色,使市场营销专业在改革中求生存、求发展、求繁荣。

参考文献:

[1]李世宗.新世纪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方向研究[J].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

[2]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

[4]杨慧,吴志军.市场营销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张小联(1980―),男,经济师,营销师,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专职教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上一篇:浅谈就业导向下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的... 下一篇:对高职院校物流企业会计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