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时间:2022-08-06 05:37:03

中职语文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当前我国已进入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整个社会活动的中心是知识的创造性应用,因而需要有高创造力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的孵化。在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与探索之后,时至今日,我们已经达成一种共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探询、解决问题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于是,我们需要对偏重于知识传授的传统教育进行改革,这种改革的实践率先在普教领域展开,2000年1月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首次在课程设置计划中加设了研究性学习这一课程;2001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对研究性课程作全方位阐述,使研究性学习从教师自发研究的状态发展到群体的研究与实践。通过几年的实践,在普教领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可谓如火如荼,一大批学生受益并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成果令人鼓舞;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在中职教学的领域中,由于缺少政策支撑、人们观念陈旧、中职校老师之间缺少交流等原因,对研究性学习宣传不够,应者也寥寥,加以实践的人则更少,可谓波澜不兴。于是,有不少人认为研究性学习不过是普教的专利,中职学生不需开展研究性学习。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曾尝试开展研究性学习,虽然在开展过程中碰到了不少困难,但是实践下来的结果让人鼓舞――它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因而我们认为,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推行研究性学习很有必要。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现象中选择并确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从而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本文中所指的研究性学习是狭义的含义。语文研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会自己探究问题的学习方式,是对产生于学生的经验的真实问题的研究。”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对中职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有以下几方面探索:

1、改变传统的师生角色,树立学生主体意识。 研究性学习主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评价,进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而要做到这一点,活跃轻松的课堂气氛、平等友善的师生关系是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教师首先要转变一个观念――好的课堂应当是安静的,教师的授课比学生的发言更重要,这种观念会阻碍教师对新的实践方法的尝试。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协助者,学生则是友善的合作者、自主的研究者,生活的体验者,所以研究型学习要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打破传统的师生关系。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目前,我们的职业学校在课堂教学模式上仍然是以“填鸭式”、“满堂灌”为主,且不管学生是否爱听、是否能听懂,教师在课堂上仍然没有摆脱“主讲”角色,往往滔滔不绝一堂课,自己“累兮兮”,学生“茫茫然”。李政道曾经说过:“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但是,现在我们的学校一般都是让学生学会“答”,注重学习回答别人已经解决的问题,学生始终处在“配角”的地位,这里有个很大的原因就在教师握有提问的“权力”。而研究性学习恰恰是还学生以学习“主角”的地位,变学生的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用活教材,设计灵活多样的研究话题。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重要的是要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吃透教材,提炼出能激发学生思考和研究兴趣的灵活多样的研究性话题。教师要善于从无疑处提出新话题,在无惑处产生新问题。提出的话题要做到:(1)善于从心理角度设置悬念。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急于究源探底的热情;(2)从多角度设置话题,开拓学生思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3)善于从时代要求设置话题。追求新奇是人们的共同心理实际,青少年的好奇心则尤为强烈;(4)善于从学生实际设置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实际、知识实际、能力实际,使学生可望经过一番努力又可达到,恰到好处,切莫拔高,这样才会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和主动参与。

3、拓展思路,强化学生研究意识。开展研究性学习,重要的不是得出研究成果,而在于让学生熟悉研究的过程,学习开展的方法,要让学生通过课堂内外的研究实践消除对研究性学习的神秘感,体会到研究性学习并非高不可及,而是无所不在,人人都可研究。比如对于“月”这个意象,柳永的《雨霖铃》中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名句。在学习这一首词时,可以引导学生将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等跟“月”有关的名篇名句作综合比较,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思想、情感体验去评价,这就是研究;再如学习《茶馆》时,我们就以“小茶馆、大社会”为题,并与鲁迅小说《药》中的茶馆进行对比、分析、讨论,请学生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这也是一种研究。而让学生带着一个“研究课题”,通过查找材料、筛选信息、撰写小论文,更是一种研究。要让学生明白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寻常可见的教学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还要尝试引导学生从语文学科向相关的学科以及社会生活迁移,从中发现问题,并寻求方法得到解决。总之,教师要让学生拓宽视野,从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中,从学校与社会热点话题接触之中,不断增强研究意识和研究水平。

4、把握大局、突出职校特色。中职学校教育以职前教育为主,要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具备过硬的职业技能,为今后的就业做好思想、知识、能力上的准备。语文研究性学习也应该紧扣中职学校教育的整体目标,结合学生专业学习的实际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选好研究课题:(1)学生讨论,自主选题。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自由组织课题小组,自主选定研究课题,向语文教师申报。(2)收集资料,研究探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提示、帮助、指导学生获取资料的途径和研究方法,发现问题要及时帮助解决。(3)撰写论文,交流提高。学生在探讨研究的基础上,形成观点,教师要及时指导、纠正,并教给学生编写论文提纲、拟撰写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最终完成研究论文;随后教师要组织各学生研究小组,相互交流,互评互改,总结得失。(4)全程评价,注重发展。评价要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操作时可以重点从三个环节,即开题评价、中期评价和结题评价着手。教师的评价主要应集中于学生研究过程的形成性评价,让学生感觉到自己一步一步成长的历程,以提高学生研究兴趣和水平。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研究性学习贴近职业、贴近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使学生真正感到“我要学”并“想学好”,在中职语文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在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科研意识增强的过程中真实而清晰地感受到了研究性学习的作用,学生和教师都受益匪浅。

上一篇:素质教育在化学实验中的渗透 下一篇:浅谈病句及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