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在化学实验中的渗透

时间:2022-08-26 02:25:03

素质教育在化学实验中的渗透

现在在教学中素质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化学实验中也应渗透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探究实验的兴趣和能力,就成为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以下是我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实验能力的一些浅见。

一、要放开手,引导学生大胆地做好课内探究实验,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

1、探究实验贵在调动学生主动预习的自觉性

课前预习,是实施“探究实验”的根本保证。因此安排实验时要注意实验内容与实验时间的合理搭配,要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和具备能力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实验预习内容。实验前的预习既要达到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具体的实验内容,又要掌握实验的方法和原理等。因此,首先,要给学生预习实验操作的充公时间,让学生熟悉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为此教师要通过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认识仪器,并做适当的操作练习。如:天平、胶头滴管等的使用,振荡、仪器的组装等基本操作,都要达到操作自如的程度。

其次,在课前教师提供给学生具有启发性的预习提纲以激发学生思维:改课本及实验报告死板条目要求为由学生亲自动脑设计实验,这样将有效的调动学生自觉、主动预习实验的积极性。学生预习做得越好,在实验中获得的体会就会越深刻,对最关键的最本质的问题才能领会得更深入。

2、探究实验妙在师生间的默契配合,成于学生间的广泛交流

探究实验加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就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想象能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真正的进步。”而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营造和谐愉快的气氛,以调动学生于实验中质疑的主动性。这时教师再预参指导,并指出学生实验操作、实验修养等方面的优缺点,及时引导学生交流成果。学生能这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有目的的分析、探索问题,对实验的印象自然就深刻得多。这是建立在师生间默契配合基础上的探究实验,这样的实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探究实验提倡讨论问题的风气,实验讨论不仅在师生之间进行,而且在学生之间广泛展开。如:在每节实验课小结时,鼓励学生多角度的进行自我评价。既要讲出实验中最感满意之处,又要总结实验失败的原因,以供师生借鉴。这样促使学生习惯于独立实验操作,亲身体验实验劳动的乐趣,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克服懒惰和依赖思想。这种探究实验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实验的全过程,从制定实验方案到自己归纳,找出主要矛盾,都是学生自主进行的。表面上看课堂面貌“乱”些,但“乱”中求知,这个“乱”值得。学生在探究实验中逐渐形成细致严谨的学风,学会规范的实验操作方法,这对他们以后的工作会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鼓励学生多做课外实验,开发探究实验田途径,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1、通过做小实验、小制作,使学生养成探究实验的习惯

小实验、小制作所表现的化学知识是最直观的、最原汁原味的。学生做小实验、小制作可弥补课内实验的不足。课外实验目前似乎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它是对课内实验的延伸和补充,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能培养学生探索化学奥妙的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对激发学生探究实验的兴趣,对养成爱观察、爱探究实验的习惯有很大的作用。

2、通过研究性课的活动,扩展学生探究实验的视野,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技能,树立求实探索的精神

在干电池的回收再利用研究性课题活动中,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拆分干电池,并得到可再利用的锌皮、碳棒等,这不仅使学生真正懂得了干电池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如果学生经常感受科学实验“发现”的情感,他们就会受到熏陶,以后便会自觉的运用化学的实验手段探索未知的领域,走向科研之路,成为新世纪高素质的开拓者。

总之,学生具有了探究实验的能力和习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动手能力增强了,这样许多问题就可由学生自己通过自学和实验得到解决,且印象特别深刻。可见,培养学生探究实验的能力,是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这应该引起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上一篇:浅议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角色定位 下一篇:中职语文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