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思考

时间:2022-08-06 12:51:01

加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思考

从当前农村廉政文化实践看,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农村廉政文化具有群众性。各地广泛开展的廉政文化活动,都力争吸引广大群众参加,让廉政文化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如廉政文艺晚会,廉政电影,廉政文化书画展,社区广场舞,腰鼓队等等。这些廉政教育活动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参与性强,赢得了乡村不同年龄阶段、文化背景人群的广泛支持和参与,逐渐升华为一种新型的农村文化。

(二)农村廉政文化具有通俗性。廉政文化内容为群众所熟悉,形式为群众所亲近,并且它正走进田间村头、走进农村集市、走进村部、走进村民家庭。如在政务公开栏张贴党纪党规、廉洁自律规定等政策内容,举办创作廉政警言、廉政漫画和征集廉政谚语等活动,举办廉政文艺晚会,植入廉政因素的花鼓戏表演,悬挂廉政公益广告等,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为人们喜闻乐见。

(三)农村廉政文化具有针对性。廉政文化建设有明确的目标,从广义上讲,就是打造反腐倡廉的人文环境,以文化教育人,纯化风俗,净化民心。各地根据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对象,采取不同方式方法开展有的放矢的文化活动,增强针对性。针对村级经济中涉及到的乡村干部,就是单刀直入办各类村干部培训班,或者组织村干部进行警示教育,提高素质,早打预防针,先敲警示钟,防患未然。

追溯到我国封建社会以来几千年的吏治之道,官本位文化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在廉政建设中过分强调“官德”,而忽视民众的参与,这种传统落后的文化承袭至今,致使农村廉政文化建设中出现认识不深,方式单一,对象偏颇,制度建设滞后等问题。

(一)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认识不深。当前农村建设廉政文化普遍存在着“单边突进”的问题。多数地方未将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项目纳入议事日程,统筹安排考虑,把应由纪检监察机关牵头协调变成了负责承担,廉政文化建设主体缺失。这种主体的缺失,一方面导致了纪检监察机关在廉政文化建设中单兵作战,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社会片面理解为廉政文化建设是纪检监察机关的事,认为与己无关,不愿意配合,不主动参与,因此不能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另外,许多农民和部分农村干部认为腐败是和大领导才有关系的,自己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一无权,二无钱,根本没有腐败的机会,因此对廉政文化也不是很关心;而大部分村干部认为农村主要抓好经济建设,使经济增长,让农民过上好日子,就算尽职尽责了。有了这种思想,广大农民及村干部忽视了廉政文化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在工作中不理解不支持廉政文化建设。

(二)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对象偏颇。当前,农村在廉政文化建设中普遍把乡村领导干部作为主要对象,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为根本,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作为文化建设,仅有对乡村领导干部的廉政教育是不够的,文化应该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广大的普通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也应纳入教育。现在采取的廉政文化建设措施,如推行“一把手”讲廉政教育课、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谈话、评选“廉内助”等,都是从强化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意识的角度来考虑的,而针对一般干部和群众的廉政文化建设基本上处于边缘地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没有民众的参与,这样的廉政文化建设是缺乏社会基础的,也是不完整的。

(三)农村廉政文化建设方式单一。目前农村廉政文化建设主要呈现为政府推动型,地方和部门的主动性不强,创新性不够,活动的方式方法比较单一,内容呆板,缺乏生动活泼和群众喜闻乐见的素材与活动形式。廉政文化进农村,仅仅通过在农村悬挂廉政标语、送几场廉政戏和电影,很难在广大农村形成一种廉政氛围。同时,廉政文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廉政文化没有广泛进入到社区、学校、企业、单位和家庭中去,缺乏渗透力和影响力;开展活动的载体的作用发挥不够,廉洁教育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绝大部分村没有文化娱乐场所和娱乐设施,大多数村没有图书馆和文化活动中心。个别村设置了图书室或者电脑室,但是基本成为了摆设,很少对村民开放。

(四)农村廉政文化制度建设滞后。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也需要制度作保障。目前,由于理解上的偏差,廉政文化建设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形式更多的侧重于文化层面,而对制度、体制上的设计和安排缺乏系统性,不够健全和完善,刚性约束不强,超前性研究不够,制度建设显得相对滞后。特别是在廉政文化建设的激励和惩戒机制、长效机制等方面研究得不深,可操作性不强,存在明显缺陷。

加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党的纪检工作面临的新课题。我们必须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正确应对和解决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引导群众走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认识误区,以扎实有效的工作赢得农村广大干部群众对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认同、理解、支持和参与,从而把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引向深入。

(一)增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针对性。要以“营造全社会以廉为美,以廉为荣、以廉为乐,敬廉崇廉的良好氛围”为共同目标,根据各地农村的实际,根据群众的需要,坚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目标明、定位准。尤其要区别于机关的廉政文化建设,防止照抄照搬机关模式,依样画葫芦式地被动开展工作;防止把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作用夸大。要结合自身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寻找自身亮点,创造自身特色,不断增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针对性。

(二)增强农村廉政文化的感染力。首先,要与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准确地把握时代特点,把农村廉政文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创新活动载体,扩大工作覆盖面。在内容与形式上,农村廉政文化建设要围绕新农村建设来进行,坚持资源共享,合力共筑,切忌各行其道。其次,要与农村文化建设相结合,注重挖掘廉政文化的文化内涵。通过征稿、采风、笔会等形式,创作积极向上且具有廉政文化内涵的戏剧、小品、民谣、格言等,将廉洁从政的道理融入其中。农村地区农民文化水平有限,要尽力做到通俗易懂,使广大农民易于接受,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对腐败人人喊打的社会氛围。第三,要创新载体、创造特色,创造性地采用多种方式手段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对很多地区来说还是一项新事业,没有固定的模式。在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践中,不能拘泥于某种形式,要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找准定位、突出特色,结合本地的社情民情开展,才能产生

实效,才能为人民群众所拥护、所赞成。(三)夯实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贴近群众,关注民生是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的根本。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人,离开了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就无从谈起,忽视以人为中心、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基点来开展工作,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可能失去有力的支持。因此,加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必须进一步树立群众意识,贴近群众生活,关心解决群众困难。比如在廉政文化建设内容中不但要积极宣传党的政策方针,也应及时反馈国家惠农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发放情况,让广大干部群众在参与农村廉政文化建设中得到实惠,受到教育,以实际行动奉献于民、取信于民。

上一篇:关于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下一篇:农村法治文化建设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