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产业的近忧和远虑

时间:2022-08-06 12:44:19

红色产业的近忧和远虑

“农夫番茄汁酸酸甜甜,全部采用的是新疆的新鲜番茄。”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的这句广告词,使得新疆盛产优质番茄的信息得以在全国传播。

新疆有着得天独厚的种植番茄的优势:温差大,日照长,降雨量少。独特的自然条件为大规模种植番茄、加工番茄酱创造了有利条件。新疆生产的番茄酱以番茄红素高、粘度高、霉菌低、固型物高等特点享誉国内外,番茄加工被称作新疆的“红色产业”,番茄酱成为新疆出口创汇第一大产品。2003年,全疆种植番茄的面积曾达到了100万亩。然而,从各地传来的信息表明:今年的番茄种植面积在去年下降的基础上又大幅度减少。

农民缘何压缩番茄种植面积,由此对新疆番茄加工业将产生什么影响?

种番茄成本大利润薄

上个世纪80至90年代,种植番茄是很挣钱的,那时种20亩番茄就可以挣到1万元,少的也有7000至8000元。近两年,由于生产资料费大幅度上涨,种植番茄的亩成本达到628元至1000元,而番茄的收购价格却偏低。近10年来,厂家收购番茄的平均价格一直徘徊在每公斤0.22元左右。

利益不协调挫伤农户

新疆是中国番茄酱产区,番茄加工成为新疆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已上升到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在番茄产业链中,企业有企业的自身利益,农户有农户的利益,各方利益未达到相对的平衡。因新疆没有制定过统一的保护收购价,工厂随行就市,番茄酱好卖收购价就高,反之就低,而订单合同是否按照约定的质量、数量履行也没人去追究。有些种植单位及个人年初和多家工厂签和同,到了番茄采收期看谁家出价高就把番茄卖给谁。当原料短缺时,番茄加工厂提级敞开收购,农户掺假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番茄酱的质量;而当原料充裕时,工厂则压级压价,侵害农户的利益。其结果是,多年来所提倡的订单种植、订单合同形同虚设,番茄种植单位、种植户和各厂家各唱各的调,利益都得不到保障。

原料紧缺产能过剩

这些年番茄加工企业不断增多,由2000年的16家,发展到2005年的43家,其中,中基和屯河各拥有16个工厂。从1989年到2002年,全疆引进意大利番茄生产线60余条,单线生产能力从最初的日处理新鲜番茄300吨上升到1000吨至1500吨,总设计能力达到93万吨。然而,由于番茄种植面积的减少,造成番茄生产厂家生产能力的提高与工厂所需原料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今年,全疆番茄原料缺口较大,迫于无原料生产困境,有些公司的酱厂已经停业,计划搬迁;个别酱厂所在地甚至没有种一亩番茄,只有从100公里之外的地方调运原料。

红色产业需要呵护

新疆番茄酱在国际市场上已经享有很高的声誉,有了相对稳定的销售渠道。番茄产业对于新疆经济而盲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新疆已开始关注番茄原料短缺问题并着手解决。比如,中基番茄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已于今年3月和美国的亨氏集团合作,在焉耆开展引进美国杂交番茄苗的试点,现已处于实施之中。

由于去年国际番茄酱市场价格下跌,加之番茄原料短缺,番茄酱厂开工不足,多数工厂未完成生产任务,番茄公司整体效益不如上年。如果今年番茄原料缺口加大,无疑是给番茄加工企业雪上加霜。

如果新疆的番茄种植业再得不到扶持的话,20年培植起来的新疆番茄种植优势将有不复存在的危险,这绝不是危盲耸听。2004年,内蒙已有7家番茄工厂,设计生产能力25万吨,而这些工厂大都是从新疆整体拆迁去的。据业内人士分析,如果新疆的番茄原料继续减少,新疆将会有更多的番茄工厂移师内蒙或甘肃。

番茄原料的急剧减少,深刻地影响着新疆红色产业的健康发展。要想让新疆番茄“长红不衰”,政府应当强化宏观调控作用,适当对番茄种植业给予扶持和保护;比如,可以对番茄种植给予补贴,适当提高番茄收购价格等,确实让番茄种植户得实惠。番茄企业也应该加强企业的自律,抑制各企业间不正当竞争。只有这样番茄种植面积下滑的势头才有可能得到遏制,番茄生产厂家的利益也才有保障。

(作者单位:中基番茄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天河分公司)

上一篇:点歌等 第8期 下一篇:新“三资”推进兵团农业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