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旅游一体化发展

时间:2022-08-05 09:53:43

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旅游一体化发展

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基本的演变规律,是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针对当前苏皖二省省会为核心的南京、合肥二大都市圈的旅游一体化,分析了双圈旅游一体化理论和现实意义、及优势和存在的障碍,提出了打破行政区域局限,建立一体化发展机制和协调管理机构,完善发展规划,建立全域旅游营销新思维的相关对策。

区域旅游一体化的是推动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机制。近些年来,全国许多地区在区域旅游一体化方面做了探索,并取得了重要成绩,如“珠三角”、“京津冀”、“中原城市群”等地对区域内旅游资源整合,推动了区域整体的旅游业发展。

一、概况

南京都市圈位于长江中下游沿江城市地带核心地区,是以南京市为中心的经济区域带。 南京都市圈2002年正式成立,成员城市最初为南京、镇江、扬州、淮安、马鞍山、滁州、芜湖、巢湖八市。2011年,巢湖市撤消,并到合肥市后,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变为南京、镇江、扬州、淮安、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八市。

南京都市圈横跨江苏、安徽两省,“承东启西、承南接北”,自成立以来,都市圈的协同发展已度过接触、协作、联合的初步成长期,逐渐进入从要素流动向资源融合、从经济协同向社会融合、从松散协作向制度融合的深度转变期。

2006年,以合肥为中心的省会经济圈形成,2009年“合肥经济圈”正式设立,是我国最年轻的城市圈之一,有合肥市、淮南市、六安市、巢湖市、桐城市。2011年底,巢湖市撤消,一部分并入合肥,合肥面积有所扩大,增加了滁州市的定远县。2013年底,滁州整体加入合肥经济圈,使合肥经济圈城市变化为合肥、淮南、六安、滁州和桐城(安庆)五市。

历经10年圈内成员城市合作,在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到2016年4月正式更名为合肥都市圈,其名称历经省会经济圈合肥经济圈合肥都市圈的发展历程。

二、宁合双圈旅游一体化条件

以滁州市为融合区的“宁合城市群”,国土面积9.9万平方千米,2014年总人口约515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约2.9万亿元。借助滁州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滁宁合作产业园等战略平台,可以进一步推动合肥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的竞争合作。

(一)双圈相连,区位条件优越

合肥都市圈位于安徽省中部,长江淮河之间,位于安徽省的中心位置,东部与南京都市圈紧密相连,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也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城市群,是承东启西的重要节点,又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支撑点,区位条件十分优越。南京都市圈是一个跨越苏皖二省的都市圈,其中安徽省4个城市、江苏省4个城市,处于长江三角洲的最西边,是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交汇处,南京都市圈“承东启西、承南接北”,地处中国重要的沿海和沿江发展轴线的交汇点,是东部与中枢纽地位,其区位条件十分特殊。合肥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双圈之间有数百千米的共同边界,更共同拥有面积达1.33万平方千米的滁州市,二大圈之间联系紧密。

(二)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靠淮临(跨)江,气候温和,热量充足,降水量大,水资源丰富,多平原、丘陵,发展农业重要条件优越。其西部地区山地面积广,动植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淮南市的能源十分丰富;人力资源丰富,是二大圈层的另外重要优势条件。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水、陆、空交通便利,合宁高速公路、合武高速铁路把合肥、南京串连起来。全国最长河流――长江把二大圈层紧密相连,并直达海洋。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合肥新国际机场是二大圈层的重要空港;区域内各城市之间也有众多的便捷交通方式相连。

(三)地缘相近,经济相融

合肥都市圈包括合肥、淮南、六安、滁州及桐城,南京都市圈包括南京、镇江、扬州、淮安、芜湖、马鞍山、宣城及滁州8 个城市,双圈各城市基本同属一个自然地理板块,水相连、地相接,在地缘上十分接近,且拥有同一城市――滁州,为经济圈的竞合发展提供了独特的天然地缘条件。

(四)人文相亲,历史悠久

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内各城市均处长江沿岸与淮河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相通性和相融性。从历史渊源来看,二大圈层之间的众多城市也曾在历史上多次归属于同一行政区域内,由于同属于一个文化板块,各市的人文相通、风俗相近,历史相同、文化相融,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交流由来已久,深厚的人文基础和渊源的历史文化传统十分有利于二大圈层的自然融合。

(五)禀赋差异,产业转移

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内各城市的产业发展各具特色,相互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产业发展梯度较明显,具有产业整合发展的坚实基础条件。南京是江苏省省会、长三角城市群的副中心,六朝古都城市,国家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的综合交通枢纽,通信枢纽和科技创新中心。合肥是安徽省省会,是中部地区重要城市,其轻工制造业发展,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通过整合现有的资源要素禀赋,加强合作,实现产业转移,则可以实现互利共赢、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最终提高整体竞争力。

三、宁合双圈旅游一体化障碍

(一)宁合双圈合作协调机制尚未形成

宁合双圈尚未形成区域性的、深化的、系统全面的协调合作机制,从而对宁合双圈旅游资源的进一步优化配置和区域竞争力的产生了消极作用。此外,宁合双圈旅游至今没有一个能够统一协调该区域旅游合作的实体组织机构。宁合双圈地域虽然相连,但分属安徽、江苏二省12个市,行政区域分散,行政管理也主要受各自旅游行政部门管理,对双圈旅游一体化合作的发展有较大的阻碍作用。双圈内各市的旅游业发展不平衡,南京、镇江、扬州相对发达,12市的旅游业六大要素不易协调发展。且宁合双圈区域联合尚没能取得实际旅游效益,还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实施计划与细则。

(二)宁合双圈旅游整体形象缺失

旅游整体形象是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必要条件,也是一种品牌,它是区域旅游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宁合双圈旅游一体化刚刚提出,区域整体品牌对外影响甚微,宁合双圈12市的旅游宣传各自为战,尚没有统一的口号和路径,游客无法获取双圈整体旅游形象。

(三)宁合双圈旅游市场一体化程度低

市场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市场会通过供需关系自动实现内部竞争,政府起到的应是制定大方针和保障作用,不应过多干预市场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实际上也取决于旅游市场的发展,双圈旅游市场的一体化程度还非常低,这是阻碍双圈旅游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也导致各地方政府形成资源保护屏障,旅游产业要素仅仅只在本行政区域流动,难以与其他区域形成一个整体的旅游市场。宁合双圈旅游目标市场有相似性、趋同性,主要的国内客源市场分布相似性高,因此双圈必然会对客源市场进行争夺。目前,宁合双圈各市的旅游一体化才刚刚起步,未来道路任重道远。

(四)旅游资源整合乏力

宁合双圈跨2省、12市,行政区划差异大,加上旅游发展长期以以行政区划为基础,使得宁合双圈虽然具备优良的资源组合条件,但仍然存在各自为政、分头管理的现象,造成旅游项目重复建设,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及旅游资源。宁合双圈各市均有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单个旅游景点的竞争力不强,产品特色不鲜明,不能有效的吸引游客。这就需要宁合双圈各市政府、企业、景区共同努力,对区域内的旅游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和有效整合,使宁合双圈各市旅游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宁合双圈旅游一体化发展策略

(一)打破行政区域局限,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

宁合双圈分属二省,应打破行政区域鸿沟,加强二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旅游的合作是涉及若干部门的事,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管理、交通等诸多方面。要从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做起,政府间的合作机制和合作平台搭建好,旅游企业跟上,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经济优势,在政府协调和企业市场运作基础上加强合作,以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

(二)建立宁合双圈旅游一体化发展机制

宁合双圈是我国旅游资源相当丰富的地区,二圈地缘相近,旅游资源各具特色、互补性极强,区域一体化合作与开发是这一区域旅游业发展的趋势。而宁合双圈区域的旅游合作,目前进展缓慢。近年来,宁合双圈政府更加注重区域间合作,但主要集中在二圈内的部分城市间进行,还没有扩展到宁合双圈的全域范围内。因此,宁合双圈旅游一体化应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模式,进一步开展深度旅游合作,加强区域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合力打造区域旅游一体化,进一步完善旅游合作机制, 以互利为基础, 以共赢为目的, 利用空间上的整体性和资源上的互补性,实施整体形象营销,最终完成旅游一体化。

(三)建立跨区域的协调管理机构

建立区域旅游一体化专门的实体机构,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首先,确立区域共同利于达成区域共赢,进一步强化宁合双圈合作的纽带;其次,依托政府机构的服务职能来制定该区域内合作的相关政策,构建区域合作的平台;最后,设立与旅游相关的日常协调委员会,以增强区域内三地的旅游机构合作,并且制定有利于区域内合作发展的长远策略和政策,形成长效的日常管理机构,以确保区域合作的顺利进行。

(四)建立互联网旅游营销新思维

在21世纪我们进入了一个互联网营销的时代,特别是现在移动互联网营销理念已经深入职场、市场。新媒体不论是网络还是移动终端,都具有实时传播功能,信息准确而同时扩展至全球范围。移动互联网对信息的复制和繁殖,是一种双向或多方的传播模式。传输者与接受方可以随时实现交流互动、反馈意见、提出定制要求,随时改变与调整传输内容,也使信息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可建立双圈“微信公众号”,建立“双圈旅游微信群”、 “旅游QQ群”,以加强营销。

五、结语

宁合双圈旅游的旅游资源都具有独特性,可以相互补充。在苏皖二省以省会为核心的都市圈内,是最具活力的区域,其中的徽州文化、红色文化、江淮文化、长江文化、明文化等旅游资源,共融共通,互为补充,为旅游合作提供了无以复加的资源条件;苏皖二省是近邻,有区域合作的天然优势。宁合双圈旅游一体化的发展有助于区域内形成客源共享、经济同升、资源互补、人才互通的良性发展,大大提高了宁合双圈旅游资源的利用率及扩大旅游市场空间,能增加苏皖二省的交流与合作,大幅提升双圈在全国的旅游竞争力。当前,宁合双圈的旅游一体化合作还处在起步阶段,应全面考虑宁合双圈的旅游资源特点,促进双圈旅游业的发展,以实现全域旅游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三效统一。

(作者单位:1、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2、滁州学院外国语学院)

上一篇:扬州市广陵区2010―结核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下一篇:论我国农业经营主体的经济属性及其企业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