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摭谈

时间:2022-08-05 02:21:58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摭谈

[摘 要]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亟需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可通过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激发兴趣、改革教法、设疑启发、开展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课堂教学;激发兴趣;创新能力

一、激发兴趣,诱导学生的创新动机

教师应善于通过平时观察、个别交流、课外活动等途径来了解学生的兴趣,进而有针对性地激发诱导。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学好语文的目的意义,使学生把语文课的学习与远大理想联系起来,形成长远直接的学习动机,以此来激发其兴趣。由于语文课本身有偏重知识、趣味性少的特点,教师应努力挖掘教学中的趣味因素,并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如用幽默、典故、寓言、故事、笑话等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结合语文课的特点,设置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嘴、动眼、动耳,给学生表现的机会,采用讲故事、做游戏、表演、比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用真情感染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活动。除上述几点外,课堂上教师还要保持良好的心境和丰富的情感,学生自然而然会受到感染并引起共鸣,积极思考也就成为可能。

二、改革教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课堂教学是由五个要素构成的系统结构,即教学目的与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学生学习活动组织形式和教学效果。合乎客观规律运行的课堂教学,应当是五个要素达到最佳质量状态并相互形成系统的课堂教学。在这五个要素中,最活跃的要素是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也是教师能控制的主要变量。因此,应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向以建构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为教学宗旨,突出学生参与、学法指导、启发思维,突出教会学习,突出师生情感交融等教学方法;变传统的学生活动组织形式以学生学习主体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取向,自觉地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安排较为充分的空间和时间,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课堂情境,使学生不断思考和奋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设疑启发,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因此,教师要通过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或质疑问题,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思维环境,使学生能产生疑问、主动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他们大胆质疑,积极探索问题,主动获取知识,让他们经过思考、分析、概括、比较、判断、推理等思维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能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疑和质疑启迪学生思维,开拓学生思维,从而形成敏锐观察、富于想象、大胆假设等良好的素质。

启动思维,关键在于设疑和质疑,所以教师的设疑和质疑技巧非常重要。教师可针对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设疑和质疑。提出的问题要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训练。设疑和质疑的设计要注意不同的方向性,既要有顺向思考,又要有逆向思考;既要有纵向思考,又要有横向思考。设疑、质疑的重点应放在新旧知识的异同点,新知识的增长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上,应放在理论联系实际上。教师的设疑和质疑还应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通过启发学生,使其学会把一组问题组成一根链条上的若干环节并环环紧扣。

四、开展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导方面,但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挖掘和培养创新潜能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且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照顾到各个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使所有学生都按照统一的标准达到同一发展水平。因此,这就需要延伸到课外,通过多种多样、富有成效的课外活动加以补充,从而使学生在其本身已有的水平上有所发展,在其可能发展范围内充分发展。

课外活动的形式一般根据活动的内容和目的,可采用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己设计表演;让学生按自己的想象为课文续写;让学生通过考察和想象某一方面的重大问题,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不管采用什么形式,都要精心设计、认真组织、讲求实效,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上一篇:学习建构主义理论 改善高中英语教学 下一篇:浅谈从教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