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论高中数学合作学习中教师角色定位

时间:2022-08-05 04:52:17

初论高中数学合作学习中教师角色定位

【摘 要】高中数学教师只有正确认识到合作学习与学生发展之间的联系,并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充分做好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才能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合作学习,教师角色定位

一、教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

新课标要求教师是一个决策者、创造者,而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在这种环境下,教师应参考所教班的具体情况和学生之间对数学认知能力的差距来创设和营造丰富多彩的合作学习环境。数学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活动时,首要任务是考虑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如何发展的,只有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实际情况设计合适的教学环境,才能真正做好合作学习的组织协调工作。

1.给出明确的学习目标

目标是合作学习应达到的效果,合作学习目标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考虑,除了与课程知识直接相关的微观目标外,还应制定与实际生活、其它专业知识相关的宏观目标,不局限于为了学习内容而学习。

例如在讲授必修4第九章《平面向量》(以下均为苏教版)时,微观目标是让学生对平面向量的相等、共线等情况进行准确判断,而宏观目标则跳出了数学课本,可以结合高中物理以及自然界中的相关知识对矢量的本质进行描述。在这样的基础上在开展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既掌握课本内容,又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在互相的讨论过程中加深了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

2.提供恰当的合作学习素材

合作学习主要表现为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相结合,如果某一数学知识可以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实现,那就没有必要进行合作学习。数学教师应根据知识学习的内在需求通过恰当的合作学习素材,千万不能过于追求合作学习的形式。

例如在讲授必修3第七章第一节《随机事件及其概率》时,为了使学生对随机事件的统计规律加深认识,可以让学生们分组进行抛硬币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得到一个猜测,然后通过合作小组内成员之间的交流得到一个初步结论,然后再将小组结论与其他小组进行比较得到一个更清晰的结论。在这样的学习任务中,每个学生都有了独立的、全面的、充分的参与,逐步汇总比较的目的是让学生得到的结论“趋向求同”以证实各自的认知。

3.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

数学的表现形式比较抽象、枯燥,给人以冰冷的感觉,但是数学思想却是火热的,生动活泼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生动的教学情境, 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转换成学生易于理解的形式,从而辅助学生思考。

二、教师是合作学习的参与者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认真监控与适时介入。既不能任务一布置就放任不管,也不要过多地帮助学生解答问题,以避免越俎代庖,影响合作学习的意义。

1.交流思维过程

教师作为参与者与小组成员共同学习时,应尽量先顺着学生的思路去分析,然后通过交流探讨而非直接解答的方式将学生的思维逐渐引导到正道上来。这种恰如其分的帮助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从而更加热爱数学。

如在计算sin163sin223+sin253sin313时,教师作为参与者可以这样介入:

教师:这个问题该如何思考?

成员1:应该用三角函数的两角和差公式。

成员2:应该用余弦函数的两角和差公式。

教师:可是这和余弦函数的两角和差公式不符呀。

成员3:可以将sin253sin313化为对应角度余弦值相乘的形式。

教师:如何化解?

成员4:sin253sin313= sin(163+90)sin(223+90)=cos163cos223。

成员5:sin163sin223+sin253sin313= sin163sin223+cos163cos223= cos(223-163)=cos60=0.5。

2.分享学习成果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面对同一问题所产生的求解思路都较少,即使有,也大都在确定一个思路后忽视另外一个思路的价值。而当小组成员面临“一题多解”数学问题时,他们不同的数学知识基础和认知风格会导致不同思路的出现,而交流彼此的思路无疑对发展数学思维更具有积极意义。

三、教师是合作学习的引导者

教师在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探究活动的同时,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既要运用自己的知识积淀、经验和智慧给学生以点拨和启发,又要将想象和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参与主动认知。

1.激活已有知识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有选择性地分析外在信息,建构当前知识的意义。

例如在讲授必修5第十三章第二节《一元二次不等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对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方程解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让小组成员通过交流讨论去总结一元二次不等式和其对应方程解之间的关系,通过让他们自己去构建认知结构,从而使他们对知识间的本质性关联有一个清晰的掌握。

2.引发学生反思

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对概念、法则的清晰传授,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思考,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利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本质提高。教师作为合作学习的引导者,可以利用所教知识的特点,利用知识新旧之间、整天与局部之间的差异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他们对以有的认知结构进行反思,并主动完成新认知结构的构建。

结束语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许多数学教师尽可能地采用合作、小组学习等策略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许多教师容易陷入形式上的相似性,而没有理解合作学习的实质。他们或者过多介入,成为了合作活动的主导者,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或者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学习而对合作学习的过程放任自流。这些都会限制合作学习价值的发挥,学生也没有从这种方式中收获真正的好处。

高中数学教师只有正确认识到合作学习与学生发展之间的联系,并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充分做好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才能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使他们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从而真正达到提高数学成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洪良.数学合作学习中教师的地位与作用[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 索桂芳,任学印.新课程体系下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

上一篇:带领学生在数学世界遨游 下一篇:用“学案”构建灵动的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