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以革命先辈为镜子

时间:2022-08-05 04:08:27

谈谈以革命先辈为镜子

【摘要】本文拟通过反映上饶集中营革命先辈在狱中的斗争表现,揭示他们对革命理想信念、联系群众、金钱观、义利观的态度,从而启示我们正确对待人生,正确对待权力、金钱等,重廉律己为人民。

【关键词】革命先辈;理想信念;“接地气”;金钱观;义利观

“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一一零・列传第二十二 魏徵》)。唐太宗的“三鉴”对于当前我们党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拟通过反映上饶集中营革命先辈斗争事迹来探索廉政建设的几个问题:

一、理想信念问题

叶挺将军因广州起义失败,受到冤屈,愤而出走,脱党十年。他虽经无数挫折,却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不变,就凭他在皖南事变及其以后的表现,足以感天动地。皖南事变,他受命于危难之际,下山谈判被俘,在狱中断然拒绝当局的高官厚禄和舒适环境的引诱,宁被关在“活棺材”内,也不肯从“狗洞”里爬出,维护了新四军的尊严,与党肝胆相照。几年的牢狱生活并没有摧毁他的坚定信念和对党的忠诚。在出狱后的第二天,他便向党中央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在接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反复强调要反腐倡廉。他说道,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是有可能实现的,是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而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定不移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一旦形成,就会使人坚贞不渝、百折不挠地追求理想目标。

一个人没有了理想信念,那就犹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有可能浑浑噩噩、庸庸碌碌虚度一生,更有甚者,腐化堕落,走上邪路,后悔终生。“河北第一秘”李真在剖析其犯罪根源时写到:“我对党的理想、信念产生了动摇。认为与其一旦江山易手,自己万物皆空,不如权力在握时及早作经济准备,如有不测也万无一失。”所以,在当今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正在经受严峻考验。

二、“接地气”问题

叶挺将军被俘后,是关押在李村监狱,而和他一起下山谈判的下属却被另外关押在七峰岩等别的监狱,他想方设法与他们取得联系,并指导他们传递有关信息。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作为领导干部要和群众在一起,和群众打成一片,也就是“接地气”的问题。

2013年7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来到30多年前工作过的河北正定县,看望塔元庄村干部群众,就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直接听取最基层的意见。说,这里我很熟悉,当年下乡就骑自行车来。今天就是来听大家的,看看乡亲们,接接地气,充充电。同志在担任总书记以来,经常轻车简从,深入车间、田头,到群众中去,了解民间疾苦,关心群众生活。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远的不说,就从中国的改革开放来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人民群众的首创,只有深入基层这个“生动课堂”,认真学习群众的经验方法,才能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

当前,在党员和党员干部中,有的走不出文山会海,只满足于看材料、听汇报,无暇深入基层,即使下了基层,要么走马观花,要么预设问题为写报告而调研,根本不了解真正的社情民意。有的开口闭口“我是农民的儿子”,但工作起来却居高临下,全然不顾老百姓的利益需求,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影响党的事业的发展。

因此,我们党员和党员干部只有敢于“接地气”,多下基层,才能真正倾听群众的呼声,真正了解群众的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的疾苦,接受群众监督。广西玉林市原市委书记李乘龙说:“我的权太大,稍不注意,权力就会转化成金钱,监督机构对我形同虚设。”在监督机构形同虚设之时,群众监督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实践证明:许多贪腐问题从发现到解决也需要人民群众的帮助与参与。

三、金钱观的问题

泰国华侨青年陈子谷,参加新四军后,曾以叶挺军长秘书的名义赴泰国为新四军募捐筹款,他在广大侨胞中进行抗日爱国宣传,募集国币六万元,连同他个人在泰国分得二十万国币遗产,全部捐献给新四军,这相当于当时新四军二个月的军费,被叶挺将军称为“富贵于我如浮云”的爱国赤子。[1]不仅如此,在茅家岭监狱,不名一文的他为给准备暴动的同志们补养身体,增强体力,廉价卖掉了他心爱的犀飞利钢笔,卖得的钱全部买了大豆,煮熟后给准备进行暴动的同志们补养身体,增强体力。建国后,于一九五六年,陈子谷同志又将自己在泰国所分的财产卖得人民币四万元,全部上缴组织。

这使我们想到如何看待金钱问题和对金钱持什么态度问题,也就是金钱观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主义认为,金钱作为一种商品,一种特殊商品,是人类劳动创造的,它应该为人类服务。《茶花女》中有一句话:“金钱是好仆人,坏主人”。这说明人应该是做金钱的主人,而不是金钱的奴隶。在当时新四军里,像陈子谷这样甘愿放弃家庭的优裕生活而到生活艰苦的新四军去的比比皆是,即使后来被俘,关押进上饶集中营也没有一丝一毫的后悔。这说明为了革命事业,金钱和私利是可以放弃的,相反地,一个人即使有很多钱,但他的精神世界如果是空虚的,或者生活并不自由,那么就绝不会有幸福,有时甚至是痛苦的。

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会导致把人降低为金钱的奴隶,在经济领域如果任凭拜金主义泛滥,就会使经济秩序陷入混乱,诚信缺失,使坑蒙拐骗、敲诈勒索者大行其道;政治领域如果盛行拜金主义,党和政府就会失去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何其危也。那些“金钱至上”、一头扎进钱眼里的金钱奴隶,应该警醒起来,痛改前非,以陈子谷等革命先辈为榜样,把国家、集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克己奉公,绝不要做损人利已、损公肥私的事情。

四、义利观的问题

据邓子恢长子邓毅生回忆,出身于开明绅士家庭的新四军教导总队三队机枪班长姜献华,在和弟弟姜献松接上头,得到弟弟给他的五十元钱后,立即拿出一半上交给狱中的秘密党组织,作为体弱多病同志之用,后来又接受秘密党组织的指示,越狱潜回玉山家中,陆陆续续接待了二十多位越狱同志,安排他们的食宿,帮他们筹集返回革命队伍的路费。[2]茅家岭暴动军事指挥李胜同志回忆说,他在暴动胜利后,返回新四军驻地时,就是得到了姜家经济上的资助,才得以为民族解放战争事业继续奋斗的,而姜家此时已经遭受日军的烧、掠,经济上颇为拮据,是借钱给李胜脱困的。[3]虽然钱不多,但是解决了当时越狱志士经济上的大问题,这印证了孟子讲得一句话: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孟子・告子上》)。可以说:没有姜家的资助,很多志士是不能较顺利地返回革命前线的。

如何处理好道义和利益的关系,这就是义利观的问题。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也说:“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这都是重义轻利的观点。我们提倡和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服务于人民,提倡和践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目标,把体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检验我们工作成败的基本标准,坚决反对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的思想行为;但同时要坚持义利统一的观点,鼓励人们在不损害国家、社会和他人利益的前提下,通过正当途径和合法手段去追求自己的物质利益,使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相得益彰。姜献华和他的一家,为了民族大义,为了党的事业,舍弃自己的家庭利益,不顾身家性命,毅然决然地投身到救助越狱志士的行动中去,这点非常值得那些只顾自身利益、不顾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的人好好学习,深刻反思。

秦朝丞相李斯在临刑前,与同刑的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李斯故乡,今河南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史记・李斯列传第二十七》)人为什么一定要到锒铛入狱、斧钺加身之时才知道后悔呢?为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我们必须以上饶集中营革命先辈为榜样,以他们为镜子,坚定理想信念,密切联系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金钱观、义利观,重廉律己,做到反腐倡廉,警钟长鸣!

参考文献

[1]陈子谷.富贵于我如浮云[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0.

[2][3]闵雅文.纪念姜献华文集[M]赤胆忠心[Z]

上一篇:木雕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 下一篇:浅析木雕的价值与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