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分配学习法在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04 05:31:00

时间分配学习法在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摘 要】目的:探讨时间分配学习法在提高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与临床思维能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简单分组对比、角色扮演及集中讨论研究的方法。结果:学生认识到合理安排操作顺序能显著缩短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术前准备时间,提高了护生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认识。结论:单纯操作技能培训的带教方法不适应现代护理要求需要,将单纯技能训练改为综合能力训练,合理安排操作顺序有助于学生脱离机械操作观点,提高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与临床思维能力。

【关键词】时间分配;操作顺序;护理教学

临床护理实习不仅是护生掌握护理职业规范、熟悉护理操作技能、巩固护理专业知识的重要时期,而且是培养护生职业素质,形成护生良好工作习惯的关键时期。护生一旦进入实习期,角色便从单一的在校护生,转变成为直接面对社会的复杂角色,他们既要继续汲取理论知识,学习专业技能,又要在病人面前应对各种突发的状况。由于阅历浅,环境生,人际关系复杂,护理工作琐碎,护生常常会感到手忙脚乱,力不从心。如果带教老师在这一阶段能够正确引导护生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程序和时间,不仅会使护生更快地适应护理工作,而且有助于她们护理素质的提高。

有鉴于此,笔着采用简单分组对比及集中讨论研究时间分配学习在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旨在为护理教育工作者正确引导护生进行职业训练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将同一批次进入同一科室的临床实习护生随机抽取20名作为调查对象,其中专科女护生18名,男护生2名,年龄19~21岁,平均20岁,均完成基础医学课及临床医学课学习,已在临床其它科室实习2个月,初步掌握基础操作技能。

1.2 方法

本实验研究分四步进行,第一步,集中培训:对20名护生进行集中科室工作制度及专项护理程序培训,由带教老师统一讲解外科新入院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术前护理内容。第二步,“一对一”练习:将20名护生随机分为2组,一组扮演护士角色,一组扮演病人角色 ,进行“一对一”交替练习培训,直到每位护生能够流畅、熟练地完成这项操作。第三步,个人演示:分别由护生个人单独演示和在带教老师指导下演示,由实习小组长负责记录每个组员的操作顺序及用时,结果20名学生单独演示平均用时40分钟,加上等待化验结果时间共计70分钟才能送病人入手术室。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平均31分钟病人就可入手术室(见表1)。第四步,问卷调查:实验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感受,共发放20份问卷,以不记名形式发放,回收问卷20份。所得资料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统计数据进行卡方检验(见表2)。

2 讨论

2.1 时间分配学习法是指有效利用时间空间,合理安排护理操作程序,提高诊疗效率的临床护理教学方法。其核心是在临床护理系列操作中,不拘泥于僵化的序贯式操作,合理编排操作流程,缩短系列操作时间,为病人临床救治争取时间。

2.2 从表1可以看出,合理安排操作顺序能显著缩短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术前准备时间。两组序贯式操作练习中位时间为78分钟,合理编排流程后操作演示时间为53分钟,二者具有显著差异性(P

2.3 单纯操作技能培训的带教方法不适应现代护理要求需要。从两组实习护生的操作过程可以看出,学生盲从性强,存在惰性思维,实习小组成员都以第一个演示学生的操作顺序为标准,套用同一模式,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在护理临床带教中应指导护生开阔思路,挣脱死记硬背的束缚,鼓励学生具有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从表2可以看出,本实验受到护生欢迎,更具人性化。护生普遍认为合理安排操作顺序,避免了治疗室和病房之间不必要的往返,不仅节约了自身体力,而且为病人赢得了解除病痛的时间。合理安排操作顺序使他们开阔了思维方式,认识到护理工作不仅仅是简单地完成护理操作,更应该全面系统地分析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2.5 合理安排病人治疗程序,为危急病人救治争取时间,是一名合格护士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通过本实验演练,学生普遍认为在临床实习中很多需要耗时等待的操作,如:皮试,各项检查,微波治疗等等,都可以遵循时间优化原则,护生应在平时的工作中注重这种潜在能力的培养,提高为病人服务的工作能力。

2.6 从本实验还可以发现,护患角色体验能使护生切实体验病人的需求,加深对病人的理解,进一步提高护生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认识,提高护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以小组成员为单位进行护患角色体验,使护生从患者及护士的不同角色全面体验感受及需要,体会到病人的需求及渴望,进一步理解其痛苦和心理,从而产生同情心,使护生学会换位思考;同时缩短了课堂教学与临床之间的距离,使护生对临床护理工作有了全新的了解和认识。通过本实验的引导,各学习小组能针对情境,找出问题,展开讨论和分析,与教师一起归纳,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 结论

合理安排操作顺序有助于提高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与临床思维能力。

教育心理学家菲茨把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认知阶段、联系形成阶段、自动化阶段。护理技能的形成过程同样经历这3个阶段。

临床护理带教是护理教育过程中重要和必须的环节之一,其质量的高低,并非完全取决于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决定于学生是否掌握了临床思维方法,即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本实验从简单易行的小操作着手,通过合理安排操作顺序,将单纯技能训练改为综合能力训练,使刚刚接触临床不久的学生在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基础上,学会运用评判性思维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分析,多为病人考虑,急病人之所急,激发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使学生感到学而受益,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惠萍,苏茜,王维利.护理学界评判性思维研究现状与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9,38(1):70-71.

[2]陈缨,沈玉红,方良玉.签约对护生后期实习意愿及职业规划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9,24(9):19-22.

[3]慕江兵,张素艳,刘金霞,王雅娟.以家兔模拟患儿行儿科护理综合能力训练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09,24(9):6-8.

上一篇:专题八 选择题(2) 下一篇:八月十五,小编给你讲讲中秋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