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问题分析及建议

时间:2022-08-04 07:44:17

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问题分析及建议

摘要:居民消费价格统计调查的是社会产品和服务项目的最终价格,一方面同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同时在整个国民经济价格体系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进行经济分析和决策、价格总水平监测和调控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其变动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货膨胀或紧缩的程度。一般来讲,物价全面地、持续地上涨就被认为发生了通货膨胀。所以研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问题是非常有意义的,下文从问题分析及建议两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问题分析;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1-00000-01

一、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编制和应用方面存在的不足

1.代表规格品的选择不合理

现行的国家制度对调查的内容规定到262个基本分类,以及每个基本分类下包括的代表规格品的最低数量。代表规格品由各省市自行确定,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具有地方消费特色的规格品。各省市可以根据当地居民消费的传统、习惯和消费水平等因素自行确定代表规格品,各地确定后报由国家统计局审定。代表规格品一经确定,年内不能更换。不同的收入阶层,有不同的消费结构。也就是说,不同的收入人群选择不同的商品进行消费。对于同一种商品,不同收入人群在质量的选择上也是存在差异的。中低收入人群在食品、衣服这样的基本消费比较大。越来越多的高收入居民,在消费时追求精神消费和服务消费,在教育、文化、通信、保健、住宅等等方面的支出较多。如果用同一种规格品,不能体现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差异,也会使各收入阶层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感受不同。

2.权数设置不合理

中国食品类统计权重作为CPI数据中的最大比重,基本上形成了CPI趋势跟着食品走的情况。但20多年来,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居民正把更多的资金用于耐用消费品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吃穿用的比例在下降,医疗、文娱、交通与通讯的比例在不断上升。在中国,居住、教育、医疗等项目在居民消费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在CPI构成中,教育、医疗、房产支出的权重被严重低估或者未纳入统计[1]。

3.居住类价格指数的计算存在缺陷,不符合中国国情

近年来,我国不少地方的房价持续上涨,2013年北京、广州、深圳涨幅均超过20%。但在房价快速上涨的同时,房租却未同步上涨,这样反映到CPI上,居住类价格对CPI的影响是比较有限的。我国居民的传统观念是买房多于租房,租房在我国的比例较低,租金的涨幅往往低于房价的涨幅,这样以房租价格来计算居住类指数使CPI数值失真。

二、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完善措施

1.提高居住、教育、医疗权重,降低食品权重

目前我国居民最大的消费应该是居住类消费、教育及医疗消费。但是,就此前CPI统计指数来看,这几类居民最大的消费不仅权数偏低,甚至没有得到完全的统计。因此,应该提高居住类消费的权数,完善教育、医疗消费在CPI中的统计。根据目前中国的情况来看,居住类价格在CPI中的比重太低了,低于世界一般水平30%,应该修改,使其占到30%。近年来,学生上学的费用逐年增高。城市里的人均水平能达到小学每年3000元,初中每年7000元,高中每年10000元,大学一年学费5000-15000不等。这使得教育费用在消费支出的比例逐渐增高。同时,国家卫生计生委的2012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我国医院次均门诊费用192.5元,比上年上涨7.1%,住院患者人均住院费用6980.4元,比上年上涨5.3%。因此,应适当提高教育和医疗保健权重两个百分点。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食品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我国CPI中食品类商品所占权数,应与巴西、印度等新兴市场进行比较,食品价格在CPI统计中的权数应当不超过20%。食品在CPI中的权数过高,可能造成负面效应。由于食品价格的上涨对CPI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CPI高涨时政府采取的措施往往是从食品类商品着手。国家经常出面干预农产品的价格上涨,长远看会造成农民增收困难,影响农业的正常发展。

2.把房价按产权期限逐年分摊计入CPI

近几年房价不断上涨,住房支出在居民消费总支出的比例越来越大,已成为实际生活中最大的支出。在住房消费成为许多居民生活支出重要部分的背景下,房价不计入CPI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统计指标失真。如果CPI不能准确反映居民生活费用水平的变动趋势,那么,它就偏离了其作为测度人民幸福水平指标的主要功能,失去了该指标的原有意义。比如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是将购房支出视为消费,因而房价变动因素是应该计入CPI的。在中国,可以参考固定资产按照使用年限分摊的方法,将居民第一次购买住房的价格按住房的产权期限逐年分摊,以分期价格计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这样可以避免因为一次性购房的较大金额给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带来较大波动[2]。

3.编制分层次消费价格指数

要根据不同的收入阶层,选择不同的代表性规格品,分层编制消费价格指数,这样能更好地反映不同收入阶层由于物价变动而对经济生活的影响程度。借鉴香港消费物价指数的编制方法,大陆地区可以按照居民收入水平分为低等收入人群、中等收入人群、高等收入人群,编制低收入层物价指数、中收入层物价指数、高收入层物价指数,以减少该指数和居民对物价变动感受的差距。再在分层CPI的基础上,编制一个综合的CPI来反映总体消费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将更具实际意义。

三、结束语

总之,在目前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变化比较频繁的情况下,为及时、准确反映消费和服务价格变动的方向和程度,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进行改进和完善是必要的。城乡居民实际感受主要来自民生物价,国家统计的数据来源于综合物价经加权计算所得均数。民生物价的涵盖面虽远小于综合物价的涵盖面,但前者对城乡居民尤其是数量居大多数的中低收入群体的影响非常直接。缩小国家物价统计与城乡居民真实物价感受之间的巨大差距,消解中低收入者对物价上涨数据的种种猜疑,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陈立双.CPI中基本价格指数的替代效应与选择问题[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4:41-48.

[2]付荣,王洁丹.CPI中虚拟消费的计价问题[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3,12:3-10.

上一篇:基于劳动经济学角度探讨我国“民工荒”现象 下一篇:让爱心洒满康复回归之路